APP下载

情景模拟式医护一体化教学在急诊急救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2018-11-13陈珊瑚陈二军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42期
关键词:医护急诊科年度

施 芹,陈珊瑚,陈二军

(江苏省泗阳县中医院急诊科,江苏 泗阳 223700)

急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各种危、急、重症患者诊疗的第一环节,这就要求急诊医护人员应具有灵活的临床思维方式、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熟练且规范的临床技能,同时要求医护之间应该有完美的协调能力。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发现医护人员在急诊抢救过程中,往往由于医护人员配合不到位,分工不明确,急救用药不规范,延误患者的抢救时机[1]。情景模拟式医护一体化教学是将理论教学融入实践教学中,医生和护士共同参与,讲授与操作等教学手段共同实施,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与职业要求共同训练的教学模式,用于培训急诊科适用型人才。本研究对急诊医护人员实施情景模拟式医护一体化培训模式,显著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科滞留时间,提高了医护人员的理论考核成绩和操作考核成绩,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度和2016年度在我院急诊科工作的医生和护士共33名为研究对象,其中医生10名,护士23名,男性10名,女性23名,年龄22~45岁,平均28.6岁,学历:大专22名,本科10名,研究生1名。所有研究对象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并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培训方法 2015年度对急诊科医护人员的急救技能培训采用传统培训模式,即护士与医生分别培训与考核,护士由高年资护士每月进行一次PPT讲授培训,科室操作组每月组织一次操作示教,并于月底进行理论与操作考核;医生由高年资医生每月进行一次PPT讲授培训,并于月底进行考核。

2016年度对急诊科医护人员的急救技能培养开始实施情景模拟式医护一体化培训模式。具体方法为每月中旬抽取2名护士与1名医生进行合作模拟演练。演练之前先由医生进行该课题有关理论知识的PPT讲授,随后即开始情景模拟演练。演练结束后由每位观看人员进行点评,找出优缺点。最后由护士长和科主任进行相关知识拓展、提问、总结和补充。

1.2.2 评价指标 分别统计2015年度和2016年度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急诊科滞留时间;同时统计2015年度(传统培训模式组)和2016年度(情景模拟式医护一体化培训模式组)急诊科医生和护士的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2015年度与2016年度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基本信息比较

2015年1月至12月在急诊科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3例,其中男性9人,女性4人,平均年龄73.6岁。2016年1至12月在急诊科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共14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69.1岁。两个年度的患者

例数及一般临床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具有可比性。

表12015年度与2016年度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基本信息比较

2.22015年度与2016年度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滞留时间比较

2015年度和2016年度急诊科分别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人、14人,在急诊室滞留时间中位数,2016年度小于2015年度,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2015年度和2016年度AMI患者在急诊平台滞留时间中位数对比

2.3 两种培训模式实施后医护人员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比较

情景模拟式医护一体化培训模式(2016年度)实施后10名医生的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平均成绩均高于传统培训模式(2015年度有)实施后的成绩(P<0.05)(见表3)。

情景模拟式医护一体化培训模式(2016年度)实施后23名护士的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平均成绩均高于传统培训模式(2015年度)实施后的成绩(P<0.05)(见表4)。

表3 两种培训模式实施后医生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比较

表4 两种培训模式实施后护士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比较

3 讨 论

3.1 实施情景模拟式医护一体化培训模式能够显著提升急救中一医二护的配合能力,缩短病人在急诊科的停留时间

所谓情景模拟式培训就是通过设置虚拟实践情景,由被训练者按照一定的要求完成训练任务,从中锻炼和提升其工作能力和水平。情景模拟培训可选择一些标准化病人,或者利用FCS模拟人和模拟教具反复进行临床技能培训,培训时不用顾虑病人的安全和隐私问题。相对于传统的培训模式,情景模拟培训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等优点,因此以学员为主体的情境模拟培训法值得推广应用。

在绝大多数医院的急诊科,除了少数岗位比较固定的骨干医生和护士外,大多数医护人员流动性相对较大,急救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往往都未经过系统的专科培训。急诊科就诊病人大多数突发病情,常常有危重病症,这样就要求急诊医生和护士必须具有很强的配合协调能力。因此,医护一体化的培训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势在必行。所谓医护一体化,原是指医生和护士形成比较固定的诊疗小组,为患者提供治疗、护理、康复一体化的责任制整体医疗服务[2]。那么,在急诊科急救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培训中采用此模式无疑也将发挥其积极的甚至是无可替代的作用。赵文静等[3]认为对ACLS(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进行医护一体化培训能有效发挥医护团队的协作精神,提高急诊专科护士(和医生)的抢救技能及对疾病综合分析能力和方法,结果显著缩短了心脏停搏患者的抢救时间和提高了救治质量。

在急诊科对医护人员实施情景模拟式医护一体化培训结合了实际病例,又高于临床病例,有效地锻炼了医生和护士对病情的判断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对各种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理能力[4],它强调提升医护人员的各项综合素质,从而满足急救患者对一医二护配合的要求。

3.2 实施情景模拟式医护一体化培训模式能够提高医护人员对急诊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效果

情景模拟培训模式是通过对不同情境中的不同角色切身体会,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能够更进一步理解所培训的知识与技能,并能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做进一步的拓展。这种模式大大扩展了专业维度的发展[5]。

在二级医院急诊科实施情景模拟式医护一体化培训模式,无论从患者还是医护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情景模拟式医护一体化培训模式适用于需要医护配合的知识与技能培训方法,不只限于急诊科,在其他科室的急救培训中也可推广应用。本研究过程中急诊岗位的流动性、应急性,影响了医护人员培训的效果。院方如何加大对急诊岗位人力资源的投入,院领导以及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如何加强对急诊岗位的扶持,都将是今后探讨的重点。

猜你喜欢

医护急诊科年度
年度新锐之星
年度创意之星
年度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