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器械管理中品管圈模式的应用研究策略
2018-11-13赵爱梅
赵爱梅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2)
在口腔医学技术的完善下,口腔科器械类型越来越多,使用范围也更广,这对于口腔科的器械管理活动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传统滞后的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口腔科器械管理工作的要求[1]。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我们在口腔科器械管理活动中推行了品管圈模式,提高了医护人员的主动管理积极性,有效降低了器械损耗,提高了管理质量,现将品管圈模式的具体应用方式总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口腔科使用的980件器械纳入研究对象中,排除人为损坏。按照管理模式的差异,将器械分为常规管理组(n=490)与品管圈管理组(n=490)。两组器械在使用时间、器械类型上,无显著差异(P>0.05),不会影响管理质量。
1.2 管理措施
对于常规管理组,采用常规管理方式,按照规定定期消毒,检查器械部位,每月进行一次ATP测定。
对于品管圈管理组,采用如下的管理措施:
①成立品管圈
品管圈的成立遵循自愿参与的原则,由护士长根据工作提名、全科投票的方式,成立品管圈小组,成员共计5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人、护师2人。根据成员个人能力负责组织、监督、资料收集与分析论证。
②提出问题
小组成员之间采用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根据工作经验、工作经历、理解力来提问,由圈长负责综合意见,结合我院口腔科的特点,分析以往器械管理的问题。并以此来做好器械责任分工,以往的清洗是在治疗完毕后开展,由于责任不明确、人员紧张,时常出现问题。
③制定方案
口腔科器械类型繁多,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要求也各不相同,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存在器械准备不足的问题,影响了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此,我们严格将口腔科器械进行分类,对于不同的器械,采用针对性的清洗方式,管腔类器械,严格按照要求采用超声清洗法处理,对于结构复杂的器械, 由专人负责。每月定期开展1次例会,分析工作中的问题,制定完善的责任管理方案,确保清洗、消毒质量,降低感染发生率。在治疗结束后,及时检查、处理,使用润滑剂进行保养, 避免器械出现生锈问题,若器械使用时间过长,要及时根据情况处理或者更换,确保器械使用安全性。此外,加强与医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意愿,相互之间取得配合[2]。
1.3 对比指标
统计器械合格率、医生满意度与器械性能良好率等相关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品管圈管理组在器械无菌合格率、性能良好率、器械使用率与灭菌及时率上,优于常规管理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医生满意率上, 品管圈管理组为96.7%,高于常规管理组的84.9%。两组器械管理质量对比示意表详见表1:
表1 两组器械管理质量对比示意表
3 讨 论
在医疗技术的发展下,口腔科医疗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涉及的手术种类、治疗方法也变得日新月异,器械类型,使用频率也逐年升高,如何实现口腔科器械的规范化管理,是口腔科管理活动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3]。在这一方面,我们不仅要探索科学有效的消毒、管理措施,还要确保口腔科器械能够得到合理应用,提高使用率,为口腔科各项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支持[4]。
品管圈是由同一个工作关联区域、工作现场人员自发组成的小组,其初衷是为了更好的开展品质管理活动,在口腔科推行品管圈模式,能够将精英集中在小组中,制定完善的工作流程、规章制度, 明确工作程序与工作职责,确保器械管理活动能够规范进行,对器械准备、术后处理、消毒操作等方面,严格把关,并有效提高了圈员的沟通能力、责任意识、问题解决问题和沟通能力[5]。品管圈在口腔科器械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充分发挥出团队的优势,任何圈员都可以成为管理工作的策划者、任务执行者、领导者,提高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与管理意识,提高口腔科器械管理的质量[6-7]。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品管圈管理组在器械无菌合格率、性能良好率、器械使用率与灭菌及时率上,在医生满意率上,品管圈管理组为96.7%,高于常规管理组的84.9%。 优于常规管理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文的研究显示,将品管圈模式应用在口腔科器械管理活动中,能够有效提高器械管理质量,发挥团队的管理优势, 该种护理措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