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护理对脑梗塞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2018-11-13潘全慧余爱梅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42期
关键词:脑梗塞偏瘫针灸

张 霏,潘全慧*,余爱梅,高 飞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中医科,江苏 南京 210000)

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就是脑梗塞,该种疾病也可以称为缺血性脑卒中,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偏身异常、神志不清、语言混乱等症状,脑梗塞疾病主要因脑内动脉血管腔被堵塞,从而导致血液供应不足而形成的一种疾病[1]。

1 基本数据与方法

1.1 基本数据

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所收治的脑梗塞偏瘫患者54例,该54例患者全部符合临床脑梗死偏瘫诊断治疗标准,均为首次发病,患者不同程度的偏瘫症状,均未出现意识模糊,其中女性患者25例,男性患者29例,最小年龄43周岁,最大年龄78周岁,年龄均值(53.2±4.2)周岁,采用随机数据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27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基本临床数据,经分析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全部知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均签署相关知情文件,本次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通过。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训练,提高患者关节功能。研究组患者给予中医护理干预,主要方式:①根据患者肢体障碍位置,选择相应穴位给予患者针灸护理,帮助患者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上肢可选天井、外关、手三里、内关以及曲池等穴位,下肢可选梁丘、风市、昆仑、血海、太学以及足三里等穴位。②针灸方式每次大约25分钟左右,每天针灸1次,调节患者神经功能可采用曲泉、百会、三阴交、关元等主穴位,针灸方式均采用不锈钢毫针,当产生针感后向外阴方向传导,针灸时间约在30分钟左右。③除去针灸方式还可以给予患者中药泡洗护理,从而起到止痛、活血、消肿等作用,另外对于发冷患者可采用桂枝、姜黄、乌药等,发热患者可采取桑枝、酒精、野木瓜等,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取时间以及温度,如患者出现皮肤破损等情况,停止采用该种方式护理[2]。

1.3 效果评价标准

记录2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均采用我院自制调查表评价,生活质量主要分为运动功能、神经功能、自理能力、生活能力等四种,总分为100,分数越高表明患者改善情况越好。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等,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3]。

1.4 统计学分析

将2组患者临床各项数据均输入SPSS 21.0软件中,2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予以t检验,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率(%)的形式表示,行X2检验,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2 结 果

2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对比,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3%高于参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77.8%,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见表2。

表12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对比

表2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3 讨 论

对于脑梗塞偏瘫患者在临床中给予中医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且中医护理中的针灸方式可帮助患者血液循环,避免患者发生肢体痉挛等情况[4]。根据刘丽梅研究结果中表明[5],中医护理干预给予患者针灸治疗以及心理疏导,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身体各项功能,对患者临床症状恢复具有重要影响,不仅患者满意度较高,患者自理能力也逐渐恢复,该研究结果与本文研究结果相一致,本研究结果中表明,对脑梗塞偏瘫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相比常规护理干预具有显著临床效果,患者运动功能、神经功能、自理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均优于常规护理干预下的参照组,并且患者对该种护理方式的满意度也较高,由此可见,临床运用中医护理干预对患者病情恢复以及生活质量改善具有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干预实施在脑梗塞偏瘫患者临床护理中,对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具有重要影响,该种护理干预下的患者护理满意度也相对较高。

猜你喜欢

脑梗塞偏瘫针灸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大面积脑梗塞中的应用分析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41例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