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危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观察与临床护理
2018-11-13徐冬梅
徐冬梅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儿内二科,江苏 连云港 22200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于小儿常见疾病,也是一种免疫性出血疾病,一般可取得不错的效果。本病特点为血小板减少与出血时间延长,以及自发性出血、血块收缩不良等,发病前1-2周患儿可能有病毒感染史,且血清中血小板相关抗体水平会升高。但是,危重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治疗难度较大,预后较差,除了要积极做好治疗外,还应做好护理干预,才能更好地改善预后[1]。为了探讨小儿危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观察其及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本文就收治的70例患儿进行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小儿危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70例作为研究对象,确诊满足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标准,入组对象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研究,以1:1比例随机分为综合组与常规组,每组35例患儿。常规组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5个月-12岁,均值5.9±1.8岁。综合组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4个月-12岁,均值5.5±1.7岁。两组患儿前述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可比。
1.2 方法
常规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而综合组则加用综合护理模式干预:①观察病情:入院后积极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做好出血预防,对皮肤黏膜与出血点加强重视,并观察消化道、嗜睡及鼻出血等。若年纪较小的婴幼儿,因颅内压升高与出血等,需积极做好处理。护理期间,若有异常,及时处理,避免病情恶化。检查期间注意保护,避免碰撞等意外。②做好心理疏导:患儿及其家属对疾病知识缺乏了解,对治疗方法也不太懂,容易有担心、紧张及焦虑等,不利于治疗。为此,治疗期间根据心理状态解释疾病知识,积极疏导,告知治疗目的与方法,说明可能出现的意外及注意的问题,建立治疗信心,促进他们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年纪较小者,则对其家属做好教育与心理疏导,以便促进他们做好协助。③生活指导:维持病房干净与整洁,使得温度与湿度舒适,根据外界环境调节,门窗定期开放,维持室内空气的流通,使得患儿在舒适的环境中休息。患儿年纪较小,选择的消毒液必须注意气味不能太大,减少不必要的刺激。④特殊药物干预:本病患儿病情危重,因为比较特殊,需采取一些特殊的药物治疗,如强的松、甲泼尼龙、丙种球蛋白等,强的松与甲泼尼龙作为糖皮质激素,服用时间长,容易导致食欲增加、神经兴奋增强及感染加重等,若停药还可能有反跳等不良反应。为此护理期间,应尽早将药物不良反应告知家属,促使他们严格按照医嘱执行,而且用药期间逐渐减量,直到停药,避免强烈不良反应发生[2]。通常情况下,强的松采取饭后服用,应督促患儿服药,并告知家属做好监督,若有呕吐则及时补服药物。丙种球蛋白不良反应较少,但也要加强重视,责任护士做好用药告知事宜。
1.3 观察指标
采取护理满意度问卷对患儿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计算护理满意率,比较分析。
1.4 评价标准
护理结束后采取护理满意度问卷对患儿家属进行现场调查,问卷总评分100分,包括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护理满意率按照非常满意率与一般满意率之和计。
1.5 统计学处理
本数据采取SPSS20.0软件处理,护理满意率采取百分比%表示、卡方(x2)检验,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了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调查家属对护理满意程度,结果显示综合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率明显比常规组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率比较[n(%)]
3 讨 论
小儿危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于比较常见的儿科疾病,其发病原因较多,比如感染、免疫因素及肝脾障碍等。这种疾病主要是循环血液抗体破坏血小板,造成小儿发病,临床若未能及时诊断与治疗,病情加重后会影响小儿发育,增加家庭的医疗负担,甚至威胁患儿生命安全[3]。为了提高患儿的预后,除了要积极治疗,还应做好护理干预。在本次研究中将收治的70例小儿危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进行分组研究,常规组以常规护理干预,综合组则加用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显示综合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率高达97.14%,显然比常规组的80.00%更高(P<0.05)。常规护理模式主要针对疾病类型进行护理干预,而未能重视人性化、以人文本的理念,忽视了“将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综合护理作为一种整体性的护理模式,从各个方面展开护理服务,包括病情观察、环境干预、生活护理、心理疏导及特殊药物干预等,全面护理下使得患儿的痛苦得到减轻,提高治疗的舒适程度,适当组织他们参与活动,家庭与同房的病友一并参与,互动模式下,调节他们的情绪,促使他们以愉悦的心情接受治疗与护理,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综上所述,小儿危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采取综合护理模式干预,可以提高家属满意程度,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