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护理路径对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患者的效果观察

2018-11-13田春英杨慧敏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42期
关键词:胃管内镜黏膜

田春英,杨慧敏*

(江苏省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苏 宿迁 223800)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的质量效益型医疗管理模式,是由主治医生、护理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员构成的多专业小组,主要针对手术或者特定疾病的诊断,制定具有时间性和顺序性的适当服务计划,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护理服务[1]。它一般会制定每日护理计划,最大程度的给予患者人文关怀[2]。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62例消化道隆起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研究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2例患者,均经内镜确诊为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其中观察组男19例,女12例,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为(47.6±8.3)岁,平均病程(1.6±0.8)年。对照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为(48.2±8.1)岁,平均病程(1.6±0.5)。两组资料对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术前进行各项身体检查,并做好手术准备工作,然后根据常规方法进行护理。

观察组上述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具体来说:制定内镜下黏膜剥离术CNP表,然后由经验丰富的护士根据表格进行相应的护理,与此同时使患者知晓手术安排和手术目标,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接受治疗。第1天,为患者介绍病房环境、科室人员以及注意事项。对患者的病史进行全面的了解,针对患者的情况进行相应级别的护理。对患者进行各项身体检查,告知患者术前禁食时间以及手术时间。针对存在焦虑、恐惧等情绪的患者,及时与其沟通,疏导不良情绪,必要时可以邀请治疗成功的患者现身说法。向患者介绍ESD的优越性,它具有痛苦小、创伤小、安全性高等优势。第2天(手术当天),晨起进行各种常规检查,告知患者检查时的注意事项,叮嘱患者术前12h禁食,术前4h禁水。在患者的右手留置静脉留置针,并遵医嘱使患者服用抗生素。术后对患者的胃管进行固定,确保其畅通。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疼痛护理,可以通过镇痛药的方式。对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进行严密的检测。叮嘱患者术后48h内卧床休息,不能过早下床活动。观察胃管引流液的颜色、有无黑便等情况,并进行详细的记录。第3天,加强营养管、胃管等的护理,及时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协助患者翻身,指导患者咳嗽等。叮嘱患者术后1~2d禁食,如无出血等问题方可进食,主要食用米汤等易消化的食物。第4天,加强出血的观察以及护理,对患者的黑便、呕血、胃管引流液颜色等进行密切的观察,根据医嘱给予患者制酸药物、止血,做好输血、配血工作。另外,注意观察患者的迟发型穿孔,护理人员应当使患者绝对禁食,不能下床活动。如患者出现腹胀、腹痛等应立即向医师报告,及时进行检查。协助患者在床上进行活动,给予其用药和心理指导。第5、6天,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指导,少食多餐。在胃管拔出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随机的观察,并进行生活、心理护理。此时仍然不能使患者进行剧烈运动,多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第7天至出院,指导患者饮食、用药、康复以及疾病预防等。在患者出院后,叮嘱患者定期至医院复查。

1.3 观察评价

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住院时长。其中并发症包括出血、穿孔、感染。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均数标准差(±s)计量资料,t表示组间比较,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根据统计分析,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8.12±1.42)d,明显比对照组的(9.36±1.53)d短(P<0.05),具体情况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根据统计分析,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13%(P<0.05),具体情况见下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 论

ESD是治疗消化道早期肿瘤的重要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很好的效果。术前禁食和良好的心态对手术成功意义重大,术后各项生命体征监测是确保病人顺利康复的重要条件。常规护理虽然可以将一些基本的护理工作落实,但是它的连续性和计划性比较差,对护理质量不能很好的保障。而且由于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具有差异,在进行交接班时有可能遗漏重要问题[3]。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的护理方式,其主要的宗旨就是以患者为中心。这种护理模式自提出以来就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成为临床护理中一种十分高效的护理模式[4]。临床护理路径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十分强的护理方案,通过严格的护理规范和流程,促进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的提高,在患者的护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5]。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62例消化道隆起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方式,起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有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8.12±1.4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36±1.53)d(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3%,而对照组为22.5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两组患者出现穿孔以及出血的情况差不多一致,这可能是因为操作者为同一医生,其水平稳定,因此这类并发症的出现和护理干预没有很大的关系。但是观察组通过临床护理途径的干预,促使感染发生率降低,进而促使整体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由此可证明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中的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的护理中具有很好的效果,可有效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胃管内镜黏膜
眼内镜的噱头
Tiger17促进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窦黏膜脱垂10 例临床效果报道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介绍一种导丝插胃管的方法
82例后壁黏膜完整隆凸阴道缩紧术临床观察
早期胃癌的超声内镜诊断及内镜下治疗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