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梗塞患者的个性化护理干预及对康复功能影响分析

2018-11-13陈雪梅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42期
关键词:脑梗塞肢体个性化

陈雪梅,吴 敏

(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上海 200032)

脑梗塞在脑血管疾病中发病率较高,是局限性脑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脑组织由于血液循环发生障碍而引起缺氧或缺血状态[1]。本次研究中,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脑梗塞患者设作实验对象,将76例患者随机分组应用不同的护理措施,对比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脑梗塞患者设作实验对象,所有患者经CT均确诊为脑梗塞,所有患者和家属均知情本次研究并签署了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分组研究,按照就诊顺序将76例患者分成2组,先就诊38例设作对照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50~75岁,平均(62.8±6.1)岁;后就诊38例设作观察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51~75岁,平均(63.2±5.8)岁;2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组间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神经内科的常规治疗措施与护理措施,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及时上报医生。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如:①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为患者和家属主动讲解个性化护理的方式,及时干预患者的焦虑、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倾听患者心声,为患者排解烦恼,通过语言的劝慰关心患者,以此消除患者对疾病未知的恐惧感,以此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与患者主动积极的沟通,通过心理支持与暗示,提高患者康复的信心,保证临床治疗工作与护理操作可以顺利完成,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②临床护理干预。脑梗塞患者住院时间较长,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创建舒适而安静的休息环境,以防止患者产生孤独感,病房要控制在适宜的温湿度,定时安排护工清洁病房,定时开关窗,保持室内空气的流动。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家属要定时为患者改变体位,选择仰位位、侧卧位等,避免患者肌肉产生疼痛感或发生痉挛,同时指导家属为患者进行按摩,以此疏通患者血管,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③营养护理与康复护理。护理人员指导家属要为患者提供营养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注意少食多餐,按照病情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通过医生与护理人员帮助下开展康复训练,训练内容有被动运动、理疗、针灸等训练,指导患者练习站立、行走及进食、穿衣等动作。④健康教育。通过发放宣传手册的方式,为患者和家属普及脑梗塞疾病知识,并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出院后要按医嘱用药,适当开展运动锻炼,有异常发生要定期回院复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3个月后2组患者的语言功能、肢体功能等康复情况,语言功能根据汉语失语检查表评价,总分100分,以得分高表示恢复状态好;肢体功能康复根据简式FMA评定,总分100分,以得分高表示肢体功能恢复较好[2]。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若检验结果显示P<0.05,则表示两组数据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护理前,2组语言功能、肢体功能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语言功能、肢体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比较2组护理前后康复功能(±s,分)

表1 比较2组护理前后康复功能(±s,分)

组别 语言功能 肢体功能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51.02±4.8581.65±5.2837.29±3.7866.05±5.28对照组 50.98±5.1761.45±5.8237.32±3.6451.02±4.23 t 0.02009.71350.00684.6339 P 0.88750.00180.93420.0313

3 讨 论

脑梗塞具有发病急和进展快的特点,而且致残率高,患者发病后多合并偏瘫、发失及局灶性癫痫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3]。对脑梗塞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具有重要作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应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取得理想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康复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个性化护理在临床护理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以患者为中心开展护理工作的护理理念[4],保证护理人员可以全面有针对性的开展个性化护理干预,从而改善患者的健康水平,语言与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脑梗塞肢体个性化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肢体语言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肢体写作漫谈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大面积脑梗塞中的应用分析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4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