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论》政治思想述评
2018-11-13郭执玺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119
郭执玺 陕西师范大学 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 陕西西安 710119
《君主论》共26章,作者尼科洛·马基雅维利系统论述了君主如何进行统治,这是他对佛罗伦萨几百年间的政治实验和激烈改革,对历史和现实中各国统治者的政治经验,及他本人从政多年阅历的理论总结。其中1-5章阐释不同类型的国家和君主国的组成方式和对应的统治方式;6-11章讨论新君主获取和维持权力的主要方式;12-14章论述国民军(即国家建立属于本国的武装力量)对国家的重要性;15-23章论证君主应该具有怎样的道德品质和巩固权力地位的方法;24-26章,是全书的进一步升华,指出本书的目的是为了使意大利从疲敝和奴役中解放出来,成为统一的强大国家,他的爱国之情洋溢其中。
一、《君主论》的主要议题
(一)国家如何建立统治
首先,马基雅维利划分了国家的不同类型:共和国和君主国,其中君主国包括世袭君主国和新君主国。世袭君主国比新君主国的统治更加容易,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了在君主后裔统治下生活。”
其次,新君主国的情况就复杂得多。马基雅维利认为,维持和加强新君主国的统治要保持文化统一性,也就是说,除了要避免当地民众产生憎恨,并进行军事控制外,最关键的是在法律、政治经济制度、文化、意识形态上对其同化。征服的过程很难获得被征服国家各阶层的支持,保有权力的方法也需要区别。同属一个文化环境的话,“一方面,要把他们的旧君的血统灭绝;另一方面,既不要改变他们的法律,也不要改变他们的赋税。”,这样就能保持原有的文化风貌,新君主得以轻松统治。若不属于同一文化环境,要么君主亲临统治,要么派遣殖民和驻军,同时“应当使自己成为弱小的邻近国家的首领和保护者,并设法削弱其强大势力,同时要注意不让任何强大的外国君主利用任何意外事件插足那里。”
最后,他认为在灭绝原有统治者的基础上,要对该国进行大范围的文化侵蚀,将其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精神领袖、文化习惯、法律传统、语言文字等各各意识形态领域内容纳入到征服国的体系中。直到“统治的长久性使他们的记忆烟消云散的时候,罗马(征服者)就成为这些地区牢固的占有者。”
(二)国家的基础是良好的法律和国民军
首先,马基雅维利探讨了各种新君主国盛衰的原因,并考察了他们如何保有国家的方法,从而得出结论“君主必须把自己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之上,否则必然招致灭亡。……其主要基础乃是良好的法律和良好的军队。”
其次,马基雅维利从历史经验出发,论证不同类型军队对国家的作用。他认为,雇佣军是无益的,他们人心涣散、毫无纪律、不讲忠义,只为了军饷而服务于君主,和平时带来沉重经济负担,战时随时会临阵脱逃甚至倒戈相向;援军也无益于国家,强大的援军反而会吞噬掉受援国;因此,唯一办法是要建立自己的军队,“由臣民、市民或属民组成的军队”。他说“世界上最弱和最不牢固的东西,莫过于不以自己的力量为基础的权力的声誉了。”
最后,为了强化军队的地位,他认为“君主除了战争、军事制度和训练之外,不应该有其他的目标、其他的思想。P69”重军的君主应该加强军事素养和历史素养的训练,“应该在和平时期比战争时期更加注意这个问题。”
(三)君主应该具有的品质
这一部分是最精彩赞叹,也是最具争议的。马基雅维利摆脱了当时在欧洲占统治地位的伦理学和神学传统的束缚,从历史和生活实践的经验出发,进行逻辑推理,揭示“典范的君主”所必需有的思想情感和性格。更有趣的是,马基雅维利预见了自己提出的大胆政治理论将会遭到强烈反对。
首先,马基雅维利突破传统,将君主的政治统治行为与道德标准分开,“君主如要保持自己的地位,就必须知道怎样做不好的事情,并且必须知道视情况的需要与否使用这一手段或不使用。”“某些事情看起来好像是好事,可是君主照着办就会自取灭亡,而另一些事情看起来是恶行,可是如果照办了却会给他带来安全与福祉。”这也恰恰是后人批判“马基雅维利主义”的证据。
其次,马基雅维利将“人性恶”引入到政治学论述中,依此论述了君主应具有的几种品质,并将君主应避免被人憎恨和轻视作为主线。君主应对国家的利益、战争和防御的支出、犒赏军队慷慨,而在其他方面节约开支,并保护人民的私有财产,否则会招致轻视和憎恨——这是君主的致命要害。君主为了团结人民,不应介意背上残酷之名,使人民畏惧而不憎恨,而且要“妥善的使用”——“偶尔使用残暴手段,除非他能为臣民谋利益,其后决不再使用。……应该审度自己必须从事的一切损害行为,并且要立即毕其功于一役。”也就是说,残酷的手段既要果决,也要短暂。君主应学会运用法律和武力,分别代表着人性和兽性。君主既要有狮子的力量又要有狐狸的狡诈,各种美德不必要具备但是应该显得具备,君主只需要做出一副道德优秀的样子即可,因为“群氓总是被外表和事物的结果所吸引,而这个世界里尽是群氓。”
最后,马基雅维利提出了避免受到轻视和憎恨的建议:避免贪婪;保护私有财产;塑造并维护君主威严、有德、有才的形象,做出“伟大的事业和卓越的范例”;以利惠民获得民心;责任转移以平衡贵族和平民;牢牢掌握军权以攻破国内外阴谋;“臣事君以忠,君使臣以利”;选拔有识之士倾听采纳忠言以避开谄媚者。他说,“最好的堡垒就是不要被人民憎恨,因为即使你拥有堡垒,如果人民憎恨你,任何堡垒都保护不了你。”
(四)提出渴望统一意大利的理想
马基雅维利阐述了对历史的回顾,当世的分析,总结了意大利疲敝衰败的原因,提出新君主要承接命运的指引,抓住机遇,迎合时代特性,进行正义战争,完成国家统一。他对祖国深沉的热爱正是他写作《君主论》的重要动机之一。
二、政治学与神学分家,政治与道德分家
马克思肯定了马基雅维利及其后一些思想家在国家观上摆脱神学的束缚,使政治研究独立于道德。马基雅维利将恶的道德归于政治和权力之下,揭露了政治的原始本质,中世纪以来笼罩着的神学面纱被扯下,道德的枷锁被打破,世俗的不能更世俗了。可以说,马基雅维利的政治观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世俗政治的国家观正在摆脱基督教神学的束缚,开始用人的眼光观察国家。
马基雅维利认为政治跟道德无关,道德是宗教的领域,政治是君主的权术。马基雅维利是从国家政治的角度来衡量身为一国之主的道德标准的,其中的政治观与伦理观都是为国家而服务的,提倡国家利益与需要的优先性。《君主论》中善与恶的运用,是为了君主权力的巩固,即国家的稳健而论述的。马基雅维利抛开了世俗道德的标准,专为权力的统一服务,因而不可避免的受到公共道德体系的谴责,但这实质上是为建立强有力的国家做准备。而这种君主的善恶观,并不能为世俗社会所全面实施,不可能让全体国民都成为君主,特殊的时代背景决定了战乱时期的意大利需要这样一位君主站出来统一国家。
马基雅维利坚持“人性恶”的观点,大胆挑战了传统的“为政以德”思想。与韩非的“人性恶”观点产生共鸣。马基雅维利认为,人类是“忘恩负义、容易变心的,是伪装者、冒牌货、是逃避危难、追逐利益的。当你对他们有好处的时候,他们是整个属于你的。……在任何时候只要对自己有利,人们便把这条纽带一刀两断了。”可以认为,当时的社会状况促使马基雅维利产生了人性本恶的观念:马基雅维利从佛罗伦萨腐化堕落、人们趋利避害且相互争斗的社会状况推断出人性有恶的结论。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会提出君主运用善恶交织的政治权术统治人民了。
三、现实主义的《君主论》
作为现实主义者的马基雅维利确实如其《君主论》中所展现的那样,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他将“性恶论”引入到政治学领域,背离了从神学和道德角度出发的政治哲学的旧道路,开启了世俗的政治学国家观的新道路。他认为“君主在政治上只应考虑有效与有害,不需考虑正当和不正当。”
他追求利益,只求能力,较轻道德。他不认为一个人能力和道德可以达到完美的和谐,君主既不能全部拥有那些优良品质,也不能完全保持他们。如果有的话他必然会指出那个人只是‘显得”道德高尚罢了。所以他对君主的建议是没有必要具备那些优良品质,但是“却很有必要显得具备这一切品质。……要显得慈悲为怀、笃守信义、合乎人道、清廉正直、虔敬信神。”
但是,他将政治和道德分割开来并不意味着他没有道德判断。他的论述中经常提到“最好两者皆有”,但他也意识到“两者合在一起似乎是困难的”。于是他在做出决定的时候,更倾向于做出不道德但是极务实的选择。纵观马基雅维利的论述,绝不能断章取义认为他不择手段残酷冷漠。他从不否认这些优良品质,也不反对在这方向上努力。正如马基雅维利主张:“一位君主,尤其是一位新的君主,不能够实践那些被认为是好人应作的所有事情,因为他保持国家,常常不得不背信弃义,不讲仁慈,悖乎人道,违反神道。因此,一位君主必须有一种精神准备,随时顺应命运的风向和事物的变幻情况而变。”同时,他还指出,“如果可能的话,他还是不要背离善良之道,但是如果必需的话,他就要懂得怎样走上为非作恶之途。P85”关于君主的品质,其实离不开一条总纲,即应该避免受到蔑视和憎恨,如果能做到避免这些事情,他就尽到自己的本分了,即使有其他恶行似乎也没有恶果。
马基雅维利还清楚的认识到,人不完全是受命运主宰的。“命运是我们半个行动的主宰,但是他留下起于一般或者几乎一半归我们支配。”人的意志一旦坚定下来,将会勇猛无比,只要顺应时代,一切都可以改变。
马基雅维利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作出了妥协,试图找到某种平衡。联系《君主论》和《李维史论》来看,前者似乎是希望美第奇家族承担起恢复国家荣耀的责任,建立起君主制,拯救国家于水火,但他骨子里还是后者字里行间对共和制无比深沉的向往。他堵上了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的理想国家的幻想道路,开辟了一条可以实践的“过渡性”君主制道路。如果说《君主论》更多体现马基雅维利现实性的一面的话,《李维史论》则是体现他的理论化的思考。马基雅维利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共和国的创建似乎只能借助于新君主的独裁来完成,这也就是他起初一直提到的君主制政体,然而在他内心深处是源于对现实的无奈,最终是想通过保留国家存在的基础上实现共和制国家。他看到了民主政体、专制政体的危害和罗马混合制政体下的强盛。他坚持权力制衡、法律约束下的共和,保证人民的民主和自由,只有这样的自由大厦才将历经风雨而不倒。这便是马基雅维利最根本的爱国理想和政治追求。《李维史论》反映了马基雅维利对古罗马强大的仰慕,对古罗马人民所具有的美德的推崇,他在这部著作中反复向意大利灌输古罗马人的原则,以便能使其追随古罗马而臻于强大。如果说君主政体带来的是个人专制的恶,那么延续和发展古罗马的共和政体则是善,因而马基雅维利的理想是以“恶”达“善”。不难发现马基雅维利的伟大与无奈,他始终在理想与现实中挣扎、徘徊并渴望二者间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