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我国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问题研究

2018-11-13王夏云南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新生代 2018年21期
关键词:群众利益渠道利益

王夏 云南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一、前言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利益表达成为其中缺一不可的部分。

利益表达是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向政府、执政党和社会各级组织机构表达自身利益要求,以求影响政治系统公共政策输出的过程。

利益表达机制就是在承认个体正当利益的基础上,允许社会成员通过正常合法的渠道和方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的机制。

二、当前我国利益表达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建国以来,我国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包括政党制度、政治协商会议、人民信访制度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表达提供了基本的制度环境。然而,不同利益表达主体的发育程度有很大差异,各个阶层的利益博弈,导致了强、弱势群体分立的格局。这就导致了以下问题:

1.利益表达主体能力不均衡

强势群体利益表达较弱势群体而言更为通畅,这使得弱势群体更加处于弱势。当前我国利益表达趋势表现出城市高于农村,团体高于个人等情况,社会上利益表达主体的组织发展不完善,尤其是弱势群体,他们缺乏有效的利益表达组织。

2.利益表达机会不均等

从资源占有率来讲,不同社会阶层的群体存在差异,导致他们想要表达自身利益诉求的机会也不均等。由于担任利益表达的政府官员是各界精英,这使得强势群体能有更多的途径及资源来进行利益表达,但是弱势群体则没有通畅的利益表达渠道。最终导致强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机会两极分化。

3.利益表达的影响力不平衡

政府是根据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的均衡点来制定出相应的公共政策的,但是各方面的差距导致大部分弱势群体属于政治失声状态。弱势群体不仅在资源上存在稀缺,更缺乏有效的途径来合法的表达自身利益。这最终导致强势群体对政策制定的影响力更强,而弱势群体一般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无法积极的参与其中。

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这里以农民群体为例:

1.利益主体表达利益的意识不强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农民处于社会的底层,文化与教育的普及面相对较低,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导致他们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或者是不愿意表达。他们缺乏利益表达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对上层决策缺乏必要的理解,像是处于边缘的群体,于是造成了即便想表达也不善于表达或者是不能表达的局面。

2.制度内的利益表达渠道不通畅

虽然我国建立了相关的利益表达机制力图促进各个群体利益的表达,但是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农村地区在人大代表中占的比例偏低,这可能有两方面原因:(1)农村地区的人民缺乏教育资源,文化水平偏低,精英稀少;(2)选举的群体与现实的情况存在差距。

对于农民的政治权利,没有切实的保障机制。人大代表的选举某些情况具备形式主义色彩,导致农民群体缺乏真正的代表,使得他们自身的利益难以表达。即使有农民代表,但其中真正能参加会议的农民很少,有时候会由地方官员或者其他人员代替参加会议。而当农民真正需要表达自身利益时,多数是通过信访机构,但是信访机构即使发现了问题,也往往缺乏解决问题的权力。哪怕信访机构将农民的需求上报,也很少能引起上层领导的重视。表达无果导致农民要么放弃自身利益表达,要么就采取了一些非制度化的方式甚至是不正当的手段表达自己的诉求,最终往往也很难达成自身的利益表达需求。利益表达渠道无法真正的发挥其原定的作用,最终导致利益无法明确表达。

3.利益表达的无组织性和非制度化现象严重

我国作为一个农民占了大多数的人口大国,这个庞大的群体组织化程度却比较低。社会其他的各个组织都有自身利益表达的渠道,但是农民群体由于缺乏必要的组织性反而让自己的利益难以表达。

“对于那些在利益分化中处于不利地位的阶层来说,他们更倾向于用非理性的方式进行表达。”这种情况在农民这个庞大的群体中就更加明显,表达渠道不通畅,使得农民通过非制度化方式表达自身利益的情况增多,甚至是采用各种非法的手段来引起上层领导的注意,这对其他人也形成了误导。最终或许有一部分人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但这绝对占少数,并且这严重妨碍了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非制度化的利益表达现象也存在于其他利益阶层中。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非制度的利益表达方式例如暴力,行贿等滋生了社会的腐败,这些也给利益表达造成了更大的阻碍。

三、如何完善我国利益表达机制

利益表达的不平衡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综合分析,我国利益表达机制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具体来说,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高利益主体自身素质与利益表达意识

任何阶层的利益表达主体,都应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尤其是弱势群体。这就需要国家普及教育,加大教育力度,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教育力度,并且还要普及民主意识。许多实例证明,人们的受教育程度越高,他们对于自己的利益表达意识也就越强。当前我国在建设新型农村,缩小城乡差距最基础的一点就是要提高基层群众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例如教育上提高农村的儿童的上学率,制定一些奖励政策吸引人才走向农村,加大农村的师资建设等,提高农村人民的利益表达价值观念。

在加强教育的同时也要引导基层群众通过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这里有两个重点,一是正确的方式,二是表达自己的利益。党和政府也要鼓励群众提高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主体意识。

(二)完善群众利益诉求表达的政治体制

对于政治体制的完善,重点在于扩宽群众的利益表达渠道,加强规范化与制度化的建设。

首先,健全利益表达的内在机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我国社会各阶层进行利益表达最主要的渠道。我国处于一种强弱分化的状态,那么,我们就要增加弱势群体在人大代表中占有的比例,并且增加他们政治参与的比例。切实的将社会各个阶层容纳进来,使其能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其次,要健全基层的信访机制。信访机制是我国农村地区使用最多的利益表达渠道,但是由于政府将信访看做政绩不佳的标志,为了保证绩效出现过“阻访”的事件,对于这一情况,我们应着手改善:一是对信访机制的权责进行重新配置,赋予信访机构一定的权力,增强信访机构的独立性,;二是增强政府办公的透明度;三是完善信访机制的网络,使基层群众能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四是要向人民群众树立法治的信访观念,让他们用正确的方式维护自己权益。

最后,加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可以进行制度创新,开拓并完善新的利益表达渠道。在网络以及新闻媒体普及的现在,以其作为利益表达渠道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各社会阶层的利益诉求都能通过互联网进行合法的表达。这里也有两个重点,一是互联网,二是合法,这也需要对网络加强监管,避免舆论带来的负面后果,方便了表达的方式但是应正确引导农民使用。国家也可以定期组织一些关于社会基层的调研,通过专家学者避免政府与群众间的直接冲突,同时又通过学者们的调研报告制定出符合群众利益需求的决策,加大精准扶贫的力度,让他们在生活上富裕了,而后在思想上富裕。

(三)完善群众利益表达的法律体系

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来建设“法治体系”。当前我国的群众利益需求表达基本上实现了有法可依,但却并未达到有法必依的程度。笔者认为,现行的法治体系主要面临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利益表达主体的法律层次偏低;二是群众表达利益的过程缺乏具体规定,具有不规范性;三是利益表达主体在权利和义务方面的不明确性。为此,首先我们必须提高群众的法制观念,这一点还是需要加大教育力度和保证质量;其次要把群众利益表达列入法治轨道,使各阶层的人民群众能够在体制内合法的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并且健全群众利益诉求的司法救济机制;最后,对于利益表达过程中的违法行为要进行惩罚,造成严重后果的,必须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猜你喜欢

群众利益渠道利益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书业如何拥抱新渠道?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在275起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例中,这些问题最突出
当好群众利益的代言人
群众利益无小事 一枝一叶总关情——巡回接访直通车走进处鹤村
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的典型表现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