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论》《矛盾论》对改革开放的启示价值

2018-11-13王利雪扬州市委党校江苏扬州225002

新生代 2018年21期
关键词:实践论中国化改革开放

王利雪 扬州市委党校 江苏扬州 225002

《实践论》《矛盾论》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代表作,从1937年诞生至今虽已有80年,但仍以高超的实践智慧、缜密的理论思维、独特的思想观点、鲜明的民族特色,为人们所反刍回味、学习运用。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正在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重读两论,学习经典,领悟哲学,寻找改革开放的理论渊源和实践探索,明确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关注现实依循我们党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意义非凡。

一、两论提供了揭示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的理论渊源

在新时期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坚定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就必须重新思考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开放,深刻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这就需要寻找改革开放的理论渊源与哲学逻辑。

在当代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开放是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但是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和理论准备则需要提前到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探索上。改革开放的理论基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完整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他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同时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对抗性的矛盾。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来讲,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为我们后来的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依据。

毛泽东能够系统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一方面是在进行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另一方面也是自身不断进行哲学思考、哲学探索和哲学总结的结果。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是和我国的革命进程紧密相连的,而基于对革命经验进行总结的哲学著作《实践论》《矛盾论》则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首次总结与提炼。毛泽东的重要的哲学思想的形成和萌芽都在其中能够找到注解。毛泽东对于矛盾问题的思考在《矛盾论》中有全面的体现,他认为矛盾是普遍的,矛盾即生命,矛盾即运动,矛盾停止,生命则停止。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都会有矛盾,只是有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有的矛盾则是对抗性的,甚至有的矛盾只是差异,差异也是矛盾。这与毛泽东认为的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矛盾一以贯之。矛盾是具有特殊性的,不同的事物,同一事物不同的发展阶段,矛盾各方,都各有其特殊性,我们要去认识这些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整个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会有怎样的不同,这引导毛泽东深入思考。生命不停止,矛盾不停止,则改革不停止。我们要不断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来不断进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调节以至达到理想的社会。

二、两论开启了改革开放以来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理论和实践主题的形成则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明确提出是在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源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源于独立自主精神,独立自主精神源于哲学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就是世界观就是方法论,那就是中国不同于世界上的任何其他国家,我们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有自己的历史和发展路径,同时也有自己的选择和未来,因此我们在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后要走我们自己的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同样如此,在中国共产党的幼年时期,我们更多的是依附于苏联,效仿苏联,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然而经历了两次成功、两次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反思:中国革命究竟向何处去?中国共产党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依靠自身,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独立自主地认识中国的国情,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探索为接下来的改革开放产生了重大的启示。而《实践论》与《矛盾论》正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开始在哲学层面解释我们为什么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精神和风骨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问题还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去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做第一代探索者更需要独立自主的精神,需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忘本,开拓进取。

三、两论始终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改革开放的哲学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武器,是思想的思想,始终指引中国共产党的选择。而思想路线是党的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和现实指导。党的思想路线是实事求是,而这一思想路线的确立并非一帆风顺,经历了艰难曲折,而两论则是这一思想路线的重要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标志,也是反对党内教条主义的思想武器,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我们看《实践论》《矛盾论》的影响应该把它放在前后的历史中去看待。两论的诞生意味着中国共产党理论上的一次成熟,开始形成了一种哲学的思维方式,开始更加客观地和从根本上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从两论诞生到皖南事变、延安整风达到全党团结直至七大召开,两论在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上,不是偶然的,而是在根本上做了哲学基奠。在皖南事变后,毛泽东反复强调思想路线的问题以及如何看待历史的问题。他认为这一切分歧的背后是思维方式、思想路线的分歧,这才是根本的问题,也是根本的分歧。毛泽东痛定思痛,他认为项英执行了错误的路线,过去认为是个别错误,现在错误的东西扩大了变成了路线错误。项英在两个时期都有错误,分别是左和右,左右看似是两个极端,实际相通,源于同一思想方法,那就是理论脱离实际。因此,毛泽东接下来开展了整风运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就是在这样的反复论战、争论和思考探索中得以形成。这代表了中国共产党本身的一种自我斗争、自我反省、自我探索和自我选择与成长。我们到底应该如何解决中国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这本质上就是方法问题、立场问题。党最终能够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说明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尤其是哲学中国化的成果——两论的哲学武器。

这样的思维方式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旦形成,就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准则与信条,即使党在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犯了错误,出现了偏差,但是我们党有这样的种子,有这样的力量,有这样的共产党人酝酿其中,我们党会反省过来,在重要的历史时刻觉醒并寻找到正确的发展道路。

四、两论为改革开放提供方法与智慧

马克思说,哲学家的成长并不像雨后的春笋,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今天我们重读两论是为了更好地关注现实,从中汲取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的方法与智慧。

改革开放需要观念创新,不断升华认识。辩证法的本质就是否认最终的绝对的神圣的东西。改革开放进行到今天,需要我们更加注重顶层设计,增强预见性。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结论中说,所谓预见,不是指某种东西已经大量地普遍地在世界上出现了,在眼前出现了,这时才预见;而常常是要求看得更远,就是说在地平线上刚冒出来一点的时候,刚露出一点头的时候,还是小量的不普遍的时候,就能看见,就能看到它将来的普遍意义。同时还要有定见。毛泽东1958年5月17日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有时候形势好像不好,这个时候要有定见,不要被暂时现象所迷惑,不要被暂时黑暗所迷惑。不要狂妄,也不要有自卑感,不要妄自非薄,不要迷信,要把自己放在恰当的地位”。领导干部尤其不能左右摇摆,要看清真相,识别假像。

改革开放要实事求是、知行合一。陈云概括,“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前九个字是唯物论,后六个字是辩证法。改革开放最终要靠人才来推进。毛泽东说,“我们历史上的马克思主义有很多种,有香的马克思主义,有臭的马克思主义,有活的马克思主义,有死的马克思主义,把这些马克思主义堆在一起就多得很。我们所要的是香的马克思主义,不是臭的马克思主义,是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马克思主义”。两论告诉我们必须实事求是,知行合一。

改革开放要善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矛盾。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正确对待矛盾。面对矛盾不惊恐。遇到问题不回避,乐于面对,勇于担当,智于分析,勤于实践,强调的是乐处的智慧和实践的效率。现今的领导者相较以前任何时代的官员,更有随时置身于矛盾冲突之中的压力。以集体利益为重,敢于应对矛盾、善于分析矛盾,巧于处理矛盾,是现今领导者不得不修炼的一项基本功。要正视现实、直面问题,不推诿、不遮盖、不拖延,矛盾问题才不会积攒发酵,才可能化于无形。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过,毛泽东同志就主张一切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干部应当着重研究,中央委员和高级干部尤其应当加紧研究。在今天,对改革开放最好的纪念莫如学习经典,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做到真学、真懂、真信与真用。

猜你喜欢

实践论中国化改革开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从李达到陶德麟的《实践论》解读之路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实践论(节选)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