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什科夫斯基《练习曲Op.72 No.9》音乐研究
2018-11-13王敬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四川成都610106
王敬 成都大学 中国东盟艺术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四川成都 610106
一.莫什科夫斯基与练习曲
钢琴练习曲在钢琴学习者的学习生涯中,是一种必不可少的需要练习的一种钢琴音乐体裁,它对于钢琴的学习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学习者的钢琴技巧以及音乐性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一些资料记载,古钢琴时期前就有简单的属于练习曲体裁的音乐问世,后来经过不断的发展,练习曲在钢琴的音阶、琶音、和弦的基础上,衍生出了许多高技巧、非凡音乐性的作品。这对于钢琴音乐的辉煌发展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现在我们所熟知的练习曲大概有《肖邦练习曲集》、《李斯特练习曲集》、《车尔尼练习曲系列》、《莫什科夫斯基练习曲集》等等,这些练习曲问世以来,在钢琴音乐中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每个作曲家所创作出来的练习曲都风格迥异,例如肖邦的练习曲更偏向于音乐性,李斯特的练习曲偏向于炫技,车尔尼练习曲系列在技术难度上比肖邦练习曲与李斯特练习曲简单一些,更偏向与基础的训练,而莫什科夫斯基所创作的练习曲集是另外一种风格,他的练习曲把旋律写的更具有歌唱和哼唱的性质,也就是说,和之前的作曲家所作的练习曲相比,莫什科夫斯基的练习曲更具有一些独特的音乐性。
莫什科夫斯基是犹太血统的波兰裔德国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指挥家。相对于肖邦、李斯特、贝多芬等一些前辈,莫什科夫斯基所创作的音乐作品并不是很多,而且他的一些作品也引起过一些争论,有一部分音乐评论家认为他的音乐内涵不够丰富。但这并没有阻碍莫什科夫斯基成为一个优秀的作曲家、教育家,他的学生由约瑟夫·霍夫曼、奥尔加·萨马洛夫(女)等。他的这些学生很多时候都是受益于他所创作的练习曲。在其父亲启蒙下学习音乐的莫什科夫斯基,后来进入了专业院校学习,并大量的巡回演出,积累了丰富的阅历和学识,逐渐的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正是在这些底蕴的不断积累中,他为钢琴音乐的发展注入了不可多得的新鲜血液。在他的作品中乐思极为广泛并富于想象,在所创作的乐曲中自然地流露出和谐与真正的美感。莫什科夫斯基在钢琴音乐中所做的最突出的贡献莫过于是他所创作的练习曲了,他的练习曲直到现在都被世界各地的钢琴学习者所弹奏,而且对于钢琴技术的提高以及音乐美感的体验的提升都是非常有效的,他的这套练习曲作品的特点是音乐性好、技术品种丰富,是进入高级练习曲(肖邦、李斯特)的必经之路。
二.作品分析
莫什科夫斯基《练习曲Op.72 No.9》,是选自莫什科夫斯基作品72号里面的第九首,这是这套作品里面一首专门训练钢琴八度技巧的优秀作品,因为莫什科夫斯基是主要研究西班牙音乐,所以这首练习曲充满了西班牙舞曲的风味。该曲为d小调,2/4拍,是两段体加尾声的曲式结构(A+B+尾声),整首曲子的速度是维持在Allegro,也就是快板的速度范围内。
该首练习曲的第一部分是1~22小节,属于d小调,开头第一个小节由la音引出,但并不算引子部分。主题开始时乐句结构为短短长句(一小节、一小节、两小节)其情态有似在“窥探”某种事物。节奏是十六分音符的三连音的音型,这样的节奏型给人节奏律动感很强,是作曲家的点睛之笔,从第二小节开始,左手加入与右手拿相配的五级音,右手也进行了小范围的变化,虽然左手在第二和第三小节每小节只有两个双音,但是还是要做出渐强的音乐表现力。第四和第五小节的右手不再是巍然不动的高山,而是要展现出连绵起伏的山脉,在这两小节中,右手要随着表情述语记号而发生渐强、渐弱的变化,为后面的旋律做铺垫。左手在第四小节到第九小节是非常重要的旋律音位置,第四和第五小节的旋律音在中声部位置,所以在弹奏这两个小节时,要注意低声部的衬托和高声部的渐强、渐弱的变化,突出旋律位置,要注意连贯的旋律位置。第六到第九小节,右手的主要持续音la音变换成了fa音,这个也是为即将左右手转换的旋律而做准备,与此同时,左手很明显的展示出他的旋律走向,每一个小节的左手旋律都要比上一个小节低,也就是说,在不断地走向越来越低的声部位置。到了第十小节,旋律位置发生了变化,从左手转移到了右手,左手在不断地低音声部持续演奏,右手通过间断的两组音逐渐的引出连续的旋律,这种创作手法契合了三连音的节奏律动感,让听者随着音乐的动力感觉在走。旋律不断的推进,在19~21小节中,双手同时进行八度演奏,烘托气氛,为即将到来的第二段乐段进行推进。
该曲的第二部分也就是B 段,是23~42小节这一段里进行了多次变调,第一次是由第一乐段的d小调转到23小节的F大调,第二次变调是由F大调转到30小节的C大调,第三次转调是由C大调转到32小节的F大调。这三次转调都代表了不同的情绪变化,耐人寻味。首先从B段的开始,该曲的23小节,这是一个弱音进入的情绪变化,在这个位置的谱面上作曲家标注了leggiero这个词语,来指导演奏者该使用什么演奏方法来这个连接部,这个词语的含义是轻快的意思,也就是说,在演奏这个连接部的时候,演奏者既要轻也要稍快一点,让音听起来清晰和有颗粒感,把音轻轻的扬上去。进入这一部分以后,右手一直在高声部连绵起伏的不断的振动弹奏,给听众的感觉要像连绵起伏的大山,在第23小节到29小节之间,左手突出的使用了切分音的节奏型,突出每一个小结的中间大和弦,再配合着右手连续演奏上下翻飞的八度,营造出丰富的层次感。30小节进入了C大调,随之变化的是左手的节奏型与音型,左手部分由之前的切分音变成了一个八分音符与一个四分附点音符,所以向着渐弱走去,第31小节呼应前一小节,由弱进入,右手持续同一个八度,左手上行C大调的音阶,将音乐推至中强力度,同时也带来了下一变调部分的变化演奏。经历了短暂的C大调两小节的过渡,再次回到F大调,但是左右手的音型较之前都有了复杂的变化,和声更加厚重,同时在右手持续不断的八度音中间加入了单音,来进行音响上的细微变化,这也是作曲家的另一个点睛之笔,第35小节下面作曲家标注了sempre con forza,大致的意思为一直使用比较强的力量演奏,这就配合了作曲家的写作意图,在八度中间加入了一个单音,比之前的单独八度的演奏要厚重一些,同时在35至38小节之间,不光是右手的和声变得厚重,左手的八度也在低音区不断的上下进行,也含有少量的八度半音阶在衬托情绪的激烈变化。第39小节有一个表情术语,con bravura ,意思是光彩的。在39至42小节左手的旋律声部与右手的八度契合,同时左手采用了断奏的方式,加重了和声的厚度感,也带着整首曲子进入尾声部分,这是一个感情强烈的进入方式,在演奏时要注意将这四个小节的声音弹出厚重感。
43小节至56小节是该曲的最后一个部分,尾声部分为d小调,转回了主调。在第43至46小节中,作为逐渐走向尾声的一段,作曲家巧妙地把再现的主题部交替的分给了左右手,43小节先将主题部交给了右手,44小节主题部交给左手,45和46小节同样的交替进行,也将曲子的力度逐渐带进了层层渐弱的境地。47小节里有一个一点一点的弱下去的表情术语标记,不光在力度上这样处理,作曲家也从这个小节开始到50小节,将和声逐渐的减薄,更加显示出了尾声部分的结尾之意。从51小节到54小节,作者将主题八度改为单音演奏,且力度也越来越弱,进入到两个p,和之前的力度形成了层层渐次的感觉,像是在山谷里的回音,声音逐渐的低沉下去。55小节更是进入了三个p的力度变化,右手支撑了一个音,左手一个单音和一个八度,把该曲的中间部分的复杂和声转换为结尾简单的音上结束,给人松缓的感觉,最后一个小节只有一个低音区的主音八度,结束全曲,更是让听者意犹未尽。
三.总结
《莫什科夫斯基练习曲9》是一首针对钢琴针对钢琴八度技巧训练的曲目,它是一首快速弹奏的练习曲,开头是弱音进入,结尾也是弱音结束,整首曲子在作者的创作中多次变调,多次的创作出新旋律走向。演奏的时候主要注意的是弹奏出这首曲目所需要表达的旋律位置与它绚烂的八度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