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艺术与文化的相关性
2018-11-13郭思敏江西应用科技学院330004
郭思敏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330004
一、声乐的文化底蕴与其社会功能性。
声乐归类于艺术,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摘自《孝经》,充分的说明声乐产生于民间,畅游于生活。声乐作为音乐最古老的表现形式之一,自然是离不开其社会功能性。
(一)声乐的基本功能。
1、审美功能。音乐之于社会最重要的影响就是其带给人的美感,心灵的舒畅,每个人不一样的审美自然衍生出声乐作品的各种形式,审美是艺术音乐最重要的社会功能。而这一功能的实现必须是由感受的观众对其作出的由衷欣赏才能完成,并不只是单纯的靠作曲家和歌唱家单纯完成。只有在观众能体会到作曲家谱曲时想表现的思想,和歌唱家演唱出来的表带的情感达成一致的时候,才算是实现了这一声乐作品产生的目的。
2、信号功能。许多关于音乐起源的学说中,多次提出音乐起源于劳动的观点。中国古代的祭祀当中人们所吟唱的歌曲,目的大多都以传播信号为主,如久旱不雨时咏唱的歌曲必是传达着求雨的信号,在中国民歌中的劳动号子也正体现出声乐传播信号这一功能。
3、信息功能。在带有歌词的声乐作品中,歌词所表达的意思相关性是其作品的想表达的意欲的重要手法之一,而这一信息功能也其为众多诗人和词人所适用,用以抒发情怀,表达抱负,如声乐作品《枫桥夜泊》《阳关三叠》,如德国作曲家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和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 的作品中,不乏叙述歌和代入诗句的歌。在我国的民族声乐种类中,更是有着说唱艺术和民谣这一种类,这些歌曲都已传播信息为主,都记录着大量的历史信息。
4、宗教传播功能。提起声乐必然离不开宗教,不论是天主教的唱诗班,还是佛教的佛乐,将其教义加以在曲子当中,能使教众们更容易的接受和记住,以便于传唱,在宗教作品上,词的重要性有时更是超乎曲子的旋律性。
5、娱乐功能。有一张嘴就能唱出一首歌,声乐作品能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一直演变新品种,跟其自身的娱乐功能有着必不可少的联系。少数民族间的山歌对唱,情歌对唱其本质除了信息的传播,更是起着娱乐的功能,而流行乐的演变更是近代社会发展衍生出的产物,而娱乐性质的声乐作品是现代人中必不可少的生活调剂品,因此也就衍生出时下《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等娱乐性的声乐相关节目。
(二)中西方声乐文化背景
声乐是从古至今一直传承发展下来的,当中不同时期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思维习惯这些对声乐艺术的发展和传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的声乐艺术价值取向,取决于不同民族的文化,而不同的文化规则与不同民族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影响下的基本心理取向有着很大的关联。中国和西方声乐艺术都萌发于人类社会的早期,它们所反映出来的传统声乐审美理想,不仅具有人类历史发展阶段的文化共性,又具有各自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中国古代声乐艺术注重美与善的统一,常常把艺术欣赏看作是传播教化、塑造人格、独善其身的修养之道。中国人主要通过艺术来彰显主体的心理和谐, 以实现社会理想人格的塑造和人与大自然的心灵沟通。中国人侧重于审美主体的内在心理体验,更注重艺术的意境美,以潜移默化的浸润诉诸审美客体。中国古典声乐艺术注重人格修养及伦理内容的和谐,从而形成了礼乐协调、形意统一的传统音乐风格,并深刻地影响了雅乐歌曲、琴歌及戏曲等传统声乐艺术的审美观念。
二、中西声乐文化之审美差异。
中国传统声乐艺术与欧洲古典声乐艺术有着许多相似的审美需求。但从声乐艺术体裁及表现形式上来看,二者又存在着鲜明的审美差异。中西声乐的区别除了表现在文化和思想内涵所表达的不一致之外,在声乐作品的审美上耶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声乐审美上的角度有着旋律、调性、歌词、风格等方面的类别,在声乐作品中词曲中的字和演唱者的声音的配合有着重要的联系,下面就着重讲下声乐作品中字和声的重要性。
1、中西声乐作品中词与曲的关系差别。
汉语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可以看出汉字在中华文化中占多大的比例,因此中华的汉字语言汉字艺术文化也是较为发达的,这也就导致很多中国作品,尤其在古曲中,词的重要性往往超乎旋律的重要性,很多时候一首声乐作品的创作过程会发展成为旋律配合着文字完成。旋律方面中国人认为单音是最和谐的(指乐音),八度叠置其次,然后是四、五度叠置。这从中国传统民间乐器上也能看到:胡琴的定弦一般是四、五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笙,它的传统发声指法决定了一个“主音”和一、两个“辅音”同时发声,从而形成一个四、五度叠置的和弦。
2、中西声乐作品的舞台表演差异。
中西声乐艺术的舞台表演形式也有着很大的差别。西方戏剧一般采取写实的舞台布景,道具与景物都为实物,而且接近真实。演员的表演力图表现生活的真实,虽然西方戏剧也有假定性之说,但是它可以看作现实生活的再现,表演与日常生活的行为动作比较接近,给观众以逼真的艺术享受,使观众产生幻觉,把舞台上的一切当作真实。观众可以直接沉醉其中,为剧中情节所感动。通常情况下,“唱”比“演更重要”一首咏叹调的演绎,演员靠的是歌唱的技巧和声音的魅力以征服席上的观众。西方戏剧在大幕批开后,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个具体的、实在的窄间,观众正观舞台,舞台时空依据舞台物质的再现而体现。在以“三一律”的戏剧结构形式为代表的古典主义戏剧中,舞台被当作相对固定的空间,采取以景分场的办法,把戏剧冲突放在这个特定场景中来表现、发展和解决。戏剧情节的延续时闻与观众感到的实际演出时间大体一致。
三、声乐艺术与文化相关性研究的启发。
声乐艺术是人类音乐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西方现存最早音乐作品就是来自古希腊时期的一首声乐作品《塞基罗斯的墓志铭》。而在中国,声乐更是我们在艺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国的声乐艺术从古至今经历了先秦《诗经》对于民歌的深入采集;经历了秦汉“乐府”对于歌曲的艺术化处理;经历了隋唐时期诗歌精品的文人化雕琢;经历了宋元以降戏曲化大众的参与。不同时代的声乐艺术都是紧密与时代的艺术特色文化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