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节庆婚丧仪式研究
——基于新平县乡镇的调研分析
2018-11-13王双丽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45000
王双丽 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45000
一、研究背景及调研准备
新平县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既包括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仪式文化,也包括各民族婚丧嫁娶中的节庆文化,这些文化资源是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怎样重新发掘新平县传统仪式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建构和改进传统文化以进入我们当代人的社会生活,这是一个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地区风貌必不可少的条件。本项目正是在这样一个基础上根据《关于对新平县节庆婚丧喜事仪式情况进行调研》的要求,对其社会治理文化进行研究,完成对新平县节庆婚丧喜事仪式文化传承的调研工作及其恢复和重建仪式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对当地各个领域和民族的党政干部、居民、少数民族各阶层人士做一个主观的调查和访谈,广泛征求意见,恢复和重建民族传统文化。另外,随着全球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传统的文化仪式逐渐淡化,文化节点内涵淡化,仪式感逐渐消退,越来越庸俗和功利化,变得没有实质性的意义,所以要传承、恢复、重建这些仪式,传承是基础,恢复和重建是目的,增强传统文化仪式感,增强文化主体的认同感,规范现在人的生活是本项目的主要背景。
云南民族大学师生调研组于2017年7月到2017年10月分别多次到水塘镇、嘎洒镇、建兴乡、扬武镇、桂山街道和古城街道就新平县彝族、傣族、汉族、哈尼族、拉祜族的节庆婚丧喜事仪式进行调研。调研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新平县节庆婚丧喜事仪式文化传承的调研工作、恢复和重建仪式文化传承的重大任务,增强仪式感、认同感、规范当代人的社会行为;对当地各个领域和民族的党政干部、居民、少数民族各阶层人士做一个主观的调查和访谈,广泛征求并听取各个权威专家的意见,并对文化主体的社会文化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主要内容包括:对新平县彝族、傣族、汉族、哈尼族、拉祜族的节庆婚丧仪式的历史源流和演变进行调查;对新平县仪式文化主体(各个部门干部、居民、少数民族各阶层人士等社会成员)进行访谈和问卷,广泛听取意见。对重要节庆婚丧仪式文化的重建提出意见,广泛查阅文献,听取多方专家咨询意见,提出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作为县委县政府决策的参考。节庆婚丧喜事仪式在社会文化当中的意义、作用、功能、潜在价值等内容进行探讨。
通过大量前期调查研究充分掌握文化主体的意见和诉求,听取文化主体的意见之后,再征求一些相关人士的意见,对当代仪式文化的确定提出我们自己的对策、建议,并做一些文化建构的可行方案,作为传承仪式文化一个重要的资政和参考的重要材料,对新平县恢复和传承仪式文化做一个调研报告。
二、调研发现的现状与问题
首先,对于目前存在的现状和问题,最直观的是的困境是少数民族的语言、服饰、住屋等。年轻一辈的还能说本民族语言,能自觉学习本民族语言的越来越少了,喜欢穿本民族服饰,珍视本民族服饰的越来越少了。通过走访的几个村寨,基本上除了70岁以上的老人有百分之四十有穿本民族的服装,其余基本汉化,和汉族地区的服饰无异,在住房方面,有钱的村民更愿意住水泥钢筋的楼房。相对于村寨,县城这种情况更甚,一个在县城中学工作的傣族老师,他说他的儿子不会说傣族语言,也不穿傣族服饰,平时自己也不过传统的本民族的节日,只是参加一些政府组织的节日活动。
其次,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云南民族文化,尤其是节日、风俗这些正在慢慢被人们忽视,市场性格社会导致了文化的慢慢遗失,也导致了人们的攀比心。在嘎洒的傣族村寨中,办一场婚礼基本上要花光所有的积蓄,甚至很多人去贷款办婚礼。反而体现传统民风民俗的的婚礼仪式失传,乡村举办婚礼少则两天,多则三到五天,既耽误了生产,又加大了支出。相比村寨,县城办婚礼更加简化,但是本民族的仪式则保留的更少,基本上没有了;在葬礼方面,村寨的问题相对突出一些,首先是操办丧事时间过长,规矩繁杂,相互攀比,耗费大量财力和劳动力,增加生活负担。其次是在家中举办葬礼仪式,程序不简化,大操大办丧宴不同程度存在,浪费现象比较严重。三是个别乡镇遗体装棺土葬还未完全杜绝,全县火化率和公墓安葬率均未实现100%。四是遗体火化后不进公墓安葬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尤其是傣族地方比较突出,个别还制作大碑大墓。
除此之外,节庆普遍受到大家重视,尤其是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节,大部分都会回家过节,但是更重视的是一家团聚的气氛,对于具体的仪式文化反而比较漠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清明节,新平少数民族相对于汉族更重视清明节,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人大部分都要回家祭祖,对于在外打工年轻人也要赶回家祭祖。而相对于县城,村寨的传统节日气氛则更加浓厚,传统仪式文化保留的则更多,比如,在中秋节时,个别还留有祭月亮,上屋顶吃饭的习俗,在县城基本不存在这种现象。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普遍气氛不浓,不重视传统礼仪,人们开始慢慢淡忘节日的真正含义,更多的是在家里或者出去玩,成了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第二节日变得越来越简单,在人们眼里已经变得陌生,认为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出现铺张浪费现象,存在互相攀比现象。第三无论年轻人还是中年人都不再像以前那么期待节日的到来,传统节日观念淡化。第四对于在外地工作的人而言,节假日时间过短,没有时间回家过节。
2017年10月23日上午,到新平县民政局做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新平县民政局共有40人,做了20人的问卷调查,访谈了3人。访谈内容:
一、关于百岁老人政策的现状,新平县一共有两个养老院,对12个乡镇的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进行补助,每人每月300元。市里和县里在每年春节前和重阳节去敬老院看望慰问老人,一般送一些吃的、被子之类的,对于敬老院的百岁老人每人每年5000元。除此之外,在平时过节时县医院、学校、中医院也会去看望老人,做义工。问题:1、市里和县里仅仅在春节和重阳节的时候去看望老人,平时也应该多组织看望老人的活动。2老人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也应该有更多精神的满足,关注的更多的是老人是否吃饱穿暖的问题,怎样让老人心里更健康也应该成为关注的问题。
二、关于中元节的现状,农历七月十五号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元节,在民间也被称作七月半、鬼节、盂兰盆节,是人们扫墓,祭祀先人,向祖先报告秋收成绩的重要节日,在古时候,中元节有放河灯祈祷等民俗,到了现代,中元节逐渐演变成了家庭聚会的重要日子。这几天,街上堆着纸钱、白色的纸包。一般人们焚烧祭祀品的地点多在院子、街边、河边以及公墓甚至马路上。问题是:1最好在祭祀时选择开阔地,不要在放有危险品、易燃易爆品、车辆、树林周围焚烧,不要占用出入的主要通道,远离民房和人群。2安全第一,也要爱护环境,进行焚烧的时候可从家里带一只铁盆或铁筒,或其他容器,这样有助于安全,能很好地控制火势,祭祀完毕后也利于打扫。3现如今,祭奠方式各种各样,网上点蜡烛、送鲜花祭祀等方式逐渐成为年轻一代的选择。
三、关于国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是为了通过国家立法对国歌的奏唱场合、奏唱礼仪和宣传教育进行规范而制定的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于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国歌法的主要内容有:(1)是明确了应当以及禁止奏唱国歌的场合。(2)是明确了奏唱国歌时的礼仪,要求在场人员应当肃立、举止庄重,不得有不尊重国歌的行为。(3)是为保证国歌的奏唱效果,规定国家要组织审定国歌标准演奏曲谱、录制官方录音版本,并在中国人大网、中国政府网上发布,方便公民和组织下载使用。(4)是明确了对于侮辱国歌行为的处罚。这些内容主要针对目前存在的对国歌的一系列不尊重行为。去过泰国的朋友应该留意到,在泰国每天早上八点整和下午六点整,当泰国国歌在泰国的公园、学校、广播电台以及电视台播放时,人们都会停下手头的工作,停下脚步,就地肃立,就连在开车的民众,在不妨碍交通的情况下也会把车子停靠到路边,直到国歌播放结束。泰国警方对任何对国歌、国旗不尊敬之人都要进行逮捕,按泰国法律规定将被判2年有期徒刑和不超过4000铢的罚款,无论他的国籍。这样的仪式体现的是人们对国歌的尊重,对国家的热爱,更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水平。
三、对策思路与建议
(一)关于民族传统语言、服饰、住屋流失的对策思路建议
政府层面,开办少数民族语言学校,鼓励双语教学,在政策上予以大力支持。不同高校不同专业要结合自身办学方向和特色与地方民族文化相结合,有条件的高校设置与少数民问文化相关的专业,为少数民族的地区的人才的培养提供优惠政策和条件。比如在语言,服饰方面可以单独设立一个学科,例如少数民族服装设计,怎么把本民族的服饰和现代化的潮流相结合,使民族服饰不仅是民族的骄傲,也能走向国际舞台。定期举办民族语言演讲比赛,获胜者给予丰厚的奖励;定期举办民族传统服饰大赛,如民族服饰设计大赛,民族服饰走秀比赛,民族服饰创新比赛。新媒体、电视台、广播等设置专门的民族语言频道,报纸设置专门的民族语言板块。且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上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宣传。
民众层面,积极参加政府举办的本民族语言、服饰比赛。培养对本民族文化的兴趣和自信心。将本民族的服饰,住屋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穿民族服饰,说民族语言,跳民族舞蹈,将旅游与本民族的特色文化相结合,走双赢道路。既宣扬传承民族文化,又能获得经济上的效益。
(二)对于民族婚礼的对策思路与建议
政府层面,加大对杜绝婚礼奢侈浪费的宣传,倡导本民族传统婚礼的宣传,例如通过电视媒体,新媒体做公益广告(请有宣传力的明星)。出台相关政策,加大政策力度,例如在宴席、礼金、举办天数方面做具体的规定,违反规定的给予惩罚。
民众层面,倡导穿西式和本民族服饰相结合的婚礼服饰,代替原来西式和中山装结合的现状。年轻人喜欢创意婚礼,可以在策划婚礼时融入民族传统的仪式,反而使仪式变得更加独特有意义,又能宣扬本民族的特色婚礼文化。多注重婚礼的内涵,减少铺张浪费现象,如有超出规定的,民众可以举报。
(三)对于葬礼的对策思路与建议
政府层面,除了补助进公墓,免费火化外,在尸体运送方面应该给予支持,减少民众的经济困难;其次在进公墓的路应该修好,避免民众因为交通困难而排斥进公墓;在政策上予以严格规定,比如加大补助力度,加大惩罚力度。
民众层面,尽量采用亲友告别式和殡仪馆告别式,减少传统的葬礼模式。(农村)减少奢侈浪费现象,多注重葬礼的内涵。
(四)对于节庆的对策思路与建议
政府层面,看是否可以调整节假日长度,比如清明节,三天假期外地人无法回家过节。政府加大节日宣传力度,多组织活动(如媒体宣传,市容市貌布置,如端午节进行赛龙舟比赛,有关端午节的诗词大会,本民族的传统文化问题大赛等)。(如中秋季)按本民族传统的方法过,鼓励民众参与。对于传承人制度进行改进,不仅要关注传授者,更要关注承袭者,对于承袭者也要给予政策上的优惠,研究怎么让承袭者学到的文化可以学以致用。增加传授的场所,新平县缺少学习本民族传统仪式文化的场所。
民众层面,破坏本民族的生活方式也就破坏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加民族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尊重本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农村)在现阶段,尽量用影像方式保留民族传统仪式文化,让年轻一代可以学习,村里也可以组织传授学习本民族的传统仪式文化。
(五)关于百岁老人的对策思路与建议
政府层面,倡导社会多关爱老人,看望老人。2、除了在春节和重阳节给老人慰问外,其他节日也应该尽量多去看望慰问老人。3多为老人组织活动,如表演活动,带小孩看望老人,在物质满足外,多关爱老人的心理健康。
民众层面,普通民众多去看望关爱老人,陪老人说话,念报纸等一系列活动。
(六)关于中元节的对策思路与建议
政府层面,提倡文明祭祀,最好在祭祀时选择开阔地,不要在放有危险品、易燃易爆品、车辆、树林周围焚烧,不要占用出入的主要通道,远离民房和人群。倡导安全第一,也要爱护环境,进行焚烧的时候可从家里带一只铁盆或铁筒,或其他容器,这样有助于安全,能很好地控制火势,祭祀完毕后也利于打扫。制定相关政策,不能影响公共安全。
民众层面,做到不在马路中央烧包,尽量在僻静的地方,不影响公共卫生和安全。
四、结语
“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团结统一,并区别于外族的一套符号和观念系统,也可以说,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根据。”人是文化的创造者,而文化的特色内涵与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密不可分。而生活方式的形成是一个民族长年累月的思维习惯和审美判断的积累。保护民族文化就是保护他们生存与发展的权利,保护他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