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
2018-11-13张诗尧
张诗尧
武汉工程大学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是由党的创立后开始的,党的思想逐步形成到完善最后到成熟,本文按时间来研究党的思想历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段是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国民革命时期、第二段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三段是抗日战争时期、第四段是解放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是在中国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产生的。经过历史上的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后,马克思主义者明白了,中国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来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其目的是改变生产关系和腐败的制度,解放生产力,其发展前途是社会主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者和教育对象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既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也是受教育对象,其中主要的教育实施成员是党组织中的知识分子,他们是最早受到过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成员,部分领导人都留学于日本和苏联,学习过其他国家先进的思想理论。主要受教育对象是党组织成员,农民和工人群众。
(二)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党的思想教育主体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原理为核心,并结合中国国情再发展丰富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理论联系实际是党始终贯彻的基本原则。党利用语言灌输文字灌输等方式教育党组织成员及群众,提高各成员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通过理论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和党员干部掌握革命路线,了解革命光明前景,使他们有信心看到革命胜利就在眼前,并且最终会实现。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历程
(一)国民革命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
在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后,中国内忧外患,无产阶级进一步壮大,中国在寻找一条新的出路的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大力宣传使人们的思想空前的解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为中国带来了新的希望。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开始。苏俄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的列宁反帝国主义理论对中国年轻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对革命燃起了巨大的希望。
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中国知识分子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和传播,实质上就是学习其思想意识。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实际上就是对中国各阶级人民进行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的本质是意识形态的普及,把当时无产阶级的思想转化为广大社会成员的行为指南。思想政治是意识形态的外在表现形式,意识形态是思想政治的主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是国家意识形态的输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并最终取得胜利的重要武器。
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以及方法也经历了一个由提出到确立,由粗至简的曲折过程。这段成长历程是与中国革命的推进和党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来逐步展开的。
2.党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921年共产党成立并在七月开展了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级党组织成员为了践行一大提出的党的纲领而提出,“共产党的任务是要组织和集中这阶级斗争的势力,使那攻打资本主义的势力日增雄厚。这一定要向工人、农民、士兵、水手、和学生宣传,才成功”。由此可见,从建党开始共产党对宣传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工作十分重视。为了实践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共产党首先在一大后建立了党的宣传教育机构,及宣传局;其次确立了对工农群众的思想教育,党的第一个纲领明确指出“我党采取苏维埃的形式,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宣传共产主义,承认社会革命为我党的首要政策”。同时会议指出“党应以阶级斗争的精神灌输予各工会”。在革命期间党组织通过报刊杂志出版发行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对基层群众进行宣传教育。
在1924到1927年期间共产党与国民党建立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在此期间党对工农群众以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为中心作为主要作战指导,陈独秀和共产国际代表提出一切工作归国民党,同时党组织在党内开展建立与国民党革命的重要思想教育,包括在共产党加入国民党后必须“保持自己的组织和报纸,并应继续现在工人中建立自己的活动和组织中心”。在国民运动期间,中共中央执委会以矫正政治观念为首要工作为前提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通过教育消除了对国民党的顾虑,大部分党员以及干部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
在国民运动期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创办了黄埔军校,黄埔军校中的政治部对内负责师生的政治教育工作,占领了课堂教育的主阵地,有效的加强思想理论建设,且教育方式多样化,例如邀请名人志士来授课。黄埔军校把革命思想扎实的植根于学生的头脑,提高了学生的政治革命觉悟,鼓舞革命精神,为不仅在抗战时期做出了贡献且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政治家,战略家和革命家。
(二)土地革命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确立
1927年到1935年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重心是建设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推进土地改革。党的八七会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毛泽东据战斗经验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使党在革命思想中跨出了一大步。毛泽东的《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解决了党和红军内部的思想困惑。1929年的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强调了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性,指出并纠正了非无产阶级思想,强调要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党的建设和军队建设。遵义会议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也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性中的重要标志。
说来也怪,自有这观音阁后,村里的水渠与河流从没有干涸过,也没泛滥过。而之前,村里是发过大水的,水漫过渠道,冲破堤岸,冲毁桥梁,淤塞了河床。
1.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重点
大革命失败也证明了“城市中心论”的错误,八七会议提出土地革命,使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同时转移宣传教育的重心。首先,消除农民对土地革命的抵触情绪,揭露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行为,表明共产党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的政党。其次,解决革命根据地中心的农民思想问题,毛泽东经过一系列社会调查后,通过省苏维埃政府发布了一系列通令,指出农民对于自己的土地“别人不得侵犯”,且拥有租借买卖的自由权。为了真正使农民支持土改运动,必须顾及农民的利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原则。在土地革命期间为推动革命深入农村,各地通过办板报和文艺演出唱红歌等形式,宣传革命,并通过这样潜在的教育方式感染农民群众,积极有利的推动革命开展。
2.对红军的思想政治教育
1927年9月毛泽东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对军队的革命建设进行了突破性的改编实践。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最早最成功的一次探索,同时也丰富了党的统一战线的思想。确保了党对军队的绝对性的领导,明确军队中官兵之间关系的平等,纠正军中出现的军阀主义问题。
而后的古田会议即红四军第九次的代表大会决议,该会议强调了思想政治政治教育在整个革命斗争过程中的影响力不容忽视。“红军宣传工作的任务,就是扩大政治影响争取广大群众。由这个宣传任务之实现,才可以达到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建立政权、消灭反动势力、促进革命高潮等红军的总任务。所以红军的宣传工作是红军第一个重大工作。若忽视了这个工作就是放弃了红军的主要任务,实际上就等于帮助统治阶级削弱红军的势力”。会议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的方法有明确提出,要求贴合群众斗争的情绪,宣传对象包括城市贫民、全国商人和在校学生,其中争取青少年作为宣传教育的主要任务,制定了明确的宣传口号。警惕敌人的思想渗透。在军队建设方面挑选优秀分子为宣传队员,积极地宣传军队质量。
1935年十月的长征是红军的一次重大的思想检阅,从瑞金起始,踏上了长征。在艰苦的长征路上,党仍然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红军革命战斗的重要武器,利用宣传教育的工作清除“左”倾思想的影响。
(三)抗日战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熟
1937到1945年期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第二次合作。在这一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心是围绕全面抗日而开展的。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式日渐完善,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应用的智慧结晶。
1.在党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是党在抗战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为此需要“不放松一刻功夫一个机会去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在国民党不开放人民抗日的情况下提出批评,宣传抗日步骤,增强人民群众抗日信心,增进军民感情,是人民和军队更加团结,同时坚决反对民族失败主义,实行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日方针。
针对批判“亡国论”和“速战论”毛泽东发表的《论持久战》中指出:“把一切亡国论者的口封住,使他们心服,并使一切从事宣传工作的人们得到立足的论据去说服还不明白和还不坚定的人们,巩固其抗战的信心”。对于自以为是的“速战论”,毛泽东得出了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的结论,从强弱对比来看,抗日战争必定是持久的。宣传员根据《论持久战》在广大群众中宣传教育,鼓舞抗日信心,扫除群众中的悲观情绪,充分动员各阶级群众的力量。
2.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的创新
抗日战后期也是党的思想工作最艰苦的时期,为了战胜困难,稳固过去的成果,党提出了十项基本政策,其中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是中心环节“这两个环子,如果不在适当的时机抓住它们,我们就无法抓住整个革命链条”。整风运动是在全党由内而外实行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为提高整体党员的思想政治水平,而清算“左”倾机会主义存在的错误,使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上的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该运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全员整风运动,为防止形式主义的出现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要求各部门有计划的组织学习,并检查学习成果,普遍考试。在整个运动中改造思想,端正作风,反对本本主义,宣传唯物主义。大生产运动不仅解决了抗战时期的物质短缺问题,页丰富了军队战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党员干部投身于实践中去。
(四)解放战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发展
1945年到1949年的解放战争时期,以反抗反动派为主要任务,多党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展开。这一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为打到国民党反动派,建立新中国,在解放区开展的生产和抗战运动大大的提高了部队和人民大众的思想政治素养。
1.在党内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任务
1945年,在党的七大会议上毛泽东代表党中央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其中首次将理论联系实际概括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这是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由此可见,党在领导抗战时期基于中国国情因时制宜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同时中国共产党在长达数十年的抗战斗争中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的宝库。
2.开展全国范围内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解放战争时期,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是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保证农民权益的基本保证运动。1946年实行《中国土地法大纲》,在土地运动中党员干部工作人员不辞辛苦地上山下乡,宣传解放形式,党的方针政策,他们深入群众基层,是当时最有号召力最有感染力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在解放战争进入决战期时,为迎接胜利而要做的思想转变也是党的政治部需要面临的重大问题。教育党的工作中心由农村转向城市,以强大的思想准备来从事城市管理工作。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验价值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中国发展的新征程,在革命中,战士和群众艰苦卓绝的的抗战过程,也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和累积的过程。没有思想的武装进步,就不会有中国史诗般伟大成功的抗战成果。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结合中国国情并指导中国共产党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最大法宝。
在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既是教育实施者,也是教育对象。在教育实施者的身份下,中国共产党,不断的自我学习以及创新革命理论,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中国国情运用,因时制宜地实施对党员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受教育对象的角度看,所有成员不断的汲取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提高个人以及全党的思想、政治、革命水平,促进新理论能够成功的贯彻落实。在同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的同时,中国共产党整体水体也在不断的提升,成长成为一个合格的执政党。
党在整个新民主主义时期注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走群众路线,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与时俱进,在不同情况下提出不同的方针政策,并且组织和教育党员与群众。依不同的教育对象量身制定不同的指导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抗战过程中不断的发展自身,完善自身,动员群众,最后取得胜利。
研究和探讨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所做的工作内容和实施方式,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水平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在原有的理论上创新发展新时代下的教育工作方法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