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巧啦啦操运动员双底座高位托举握法技术特点对比分析
——并掌、鼠标、开掌三种握法

2018-11-13苗静天津青少年活动中心天津300201

新生代 2018年16期
关键词:尖子托举脚后跟

苗静 天津青少年活动中心 天津 300201

为了增加技巧啦啦操表演的观赏度及表演难度,啦啦操表演者会通过增加托举等高难度动作来为自己的表演或比赛竞技加分.对于托举动作的构成需要底层队员、上层队员(尖子)以及保护队员在内的三部分人员构成.对托举动作而言,尤其是双底座高位双臂托举这种对于普通学生完成具有一定难度,但在整个技巧啦啦操比赛动作中属于初级难度的动作.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了通过对双底座高位托举动作中,底座队员托举尖子队员时手掌的握法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并掌握法、鼠标握法及开掌握法三种手掌握法的操作步骤及相对应的特点,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实现对双底座托举动作手掌握法使用情况的合理建议,帮助啦啦操队员掌握最为科学、合理的手掌握法,提高动作合理性和动作规范性.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7年全国啦啦操冠军赛技巧啦啦队底座运动员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搜集关于技巧啦啦操相关的文献资料,以及在中国啦啦操竞赛规则(技巧啦啦操)竞赛评分规则,对当前我国技巧啦啦操动作规范中的双底座托举动作进行分析,借鉴相关资料,吸收并利用原有材料、知识及基础理论,实现对可参照文献资料的概括、加工及分析,充实自己的论文内容;

1.2.2 对比分析法:是将并掌握法、鼠标握法以及开掌握法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结合双底座队员与尖子队员之间在不同握法时的不同感受,极易采用不同握法所达到的托举成功概率,为不同人群或不同技术动作所采用的不同握法总结、归纳优缺点;

1.2.3 录像分析法:通过搜集相关技巧啦啦操双底座高位托举比赛、训练的相关视频,对相关动作进行研究对比,通过慢速回放,仔细分析每一个手部与脚部动作,对并掌握法、鼠标握法以及开掌握法进行对比研究分析.

1.2.4 逻辑分析法:运用统计学手段分析三种握法的使用频率和使用利弊.以数据来支持结论的得出更加具严谨更加科学.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三种手掌握法的操作与特点分析

本文所研究的双底座高位托举动作,是指尖子(Top)队员双脚掌完全由两位底座(Base)队员进行掌握,托举过头顶的啦啦操技术动作.当前,托举动作中的手掌握法主要有三种:并掌握法、鼠标握法以及开掌握法.

2.1.1 三种手掌握法的操作步骤

2.1.1.1 并掌握法操作步骤:是指两位底座队员手部动作呈并掌形态,各手指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队员自身情况进行调整,适当分开,底座队员手掌心向上,虎口向着尖子队员的脚后跟方向,手腕关节接近成九十度角,相当于底座队员用手掌心搭建一个平面平台,让尖子队员的双脚能够立于该平面平台上.

2.1.1.2 鼠标握法操作步骤:是指底座队员的手掌心向上,以两手虎口几乎呈现相对的形式来完成对尖子成员的托举.该种握法中,底座队员的食指指尖指向尖子队员的脚后跟方向,并且通过食指的力量来为尖子队员的脚后跟提供支撑,中指、无名指、小拇指之间的距离拉开,握住尖子队员脚部侧面,底座队员手腕呈现近乎九十度,通过手掌根部及手心周边为尖子队员脚掌提供一个可供支撑平台,完成托举动作.

2.1.1.3 开掌握法操作步骤:是指底座队员手掌呈现张开状态,中指朝向尖子脚后跟的方向,另外食指和无名指分别位于尖子队员的脚部(偏向脚后跟位置)的两侧,为尖子队员的身体左右平衡提供指点,由中指提供脚后跟的平衡着力点,保证尖子队员在底座队员手掌上的左、右以及后方平衡.

2.1.2 三种手掌握法的特点分析

2.1.2.1 并掌握法特点分析:是尖子队员与底座队员手掌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由于尖子队员只有脚掌心在底座队员手掌的控制范围之内,脚尖、脚后跟缺乏力度支撑,尖子队员的站立及前后平衡只能依靠自身的平衡感,前倒或后倒的可能性较高,因此该握法特点并不适用于平衡素质较差的尖子队员或手腕关节力量相对较弱的底座队员.

2.1.2.2 鼠标握法特点分析:是尖子队员在这一动作下能够因为脚后跟部位的食指用力保持一定的平衡,脚掌两侧也会有中指、无名指、小拇指以及另一侧的大拇指所提供的力量支撑,为尖子队员脚部提供足够的受力保护点.这一动作对尖子队员踝关节力量要求较高,这种握法的适宜人群是踝关节力量与平衡感优秀的尖子队员,以及手腕关节力量相对较好的底座队员之间的互相配合.

2.1.2.3 开掌握法特点分析:是尖子队员通过底座队员的中指作为主要支撑点,并通过底座队员放置于脚部两侧的食指和无名指提供左、右两侧的保护力,手掌根部为前脚掌提供着脚点.这一动作对脚踝能够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也会帮助尖子队员更好的掌握身体平衡,更为轻松的完成托举动作.该动作的特点适合手腕关节力量充足的底座队员,而对于尖子队员的力量、身体平衡素质的要求相比于并掌握法和鼠标握法来说要低许多.

2.1.3 从运动员运动损伤角度分析

以并掌握法进行托举的底座队员,因为受力及握姿问题极容易造成手腕关节的过分屈折,如果手腕关节力量不足,最终导致尖子队员踝关节外翻,最终失去平衡.底座运动员手腕也极易受伤.

以鼠标握法进行托举的底座队员,如果食指力量不足,只能依赖于手腕力量来对抗来自于尖子队员平衡所带来的重力问题,所以会出现所谓的"立腕"现象,导致尖子队员队员踝关节屈折,不利于尖子队员对平衡的掌握.

以开掌握法进行托举的底座运动员,能够通过对作用在底座队员手掌、手指力量的分摊,且扩大了尖子队员脚部与底座队员手掌的接触面积,能够较为轻松的实现托举这一动作.这一握法可以将尖子队员的重量合理分配到底座队员手掌的四周,手指和手腕关节力量都可以为尖子队员的平衡提供受力点,对于训练中对运动员的保护以及降低训练中的受伤率来说,相比于另外两种握法来说更为合理、科学,避免了另外两种握法的不足.

2.1.4 三种握法成功率对比分析

并掌握法对底座运动员手腕关节力量要求极高,如果手腕关节力量不足,尖子队员的脚掌没有支撑点,极易失去平衡,造成训练和比赛中的失误;鼠标握法使得尖子队员的脚掌前部没有任何支撑点,在很多不规范的操作方法下尖子队员的前脚掌是悬空的,前后平衡很难掌握,容易造成前翻事故;开掌握法能够通过底座运动员手掌手指力量的分摊以及手指力量和手腕力量的分摊,增加了尖子队员脚掌与底座队员手掌的接触面积,能够确保尖子的平衡以及动作完成的质量.

综上所述,开掌握法虽然比较难掌握,但是它对尖子队员的保护以及底座队员手指手腕手肘等部位有着良好的保护作用,所以 开掌握法的使用价值更高.

3 研究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通过本文分析发现,在双底座高位双臂托举握法研究过程中,鼠标握法使用最多,其次是使用并掌握,较少使用开掌握法.

3.1.2 通过本文的研究,尤其是在录像分析中发现,在双底座高位双臂托举握法研究过程中,托举动作完成成功率最高的手掌握法是开掌握法.

3.2 建议

3.2.1 我国技巧啦啦操队主要的握姿手法为鼠标握法,但开掌握法不仅有利于保证动作的成功率,同时对于尖子的保护以及底座人员手腕、手肘等关键部位都有着十分良好的保护作用.因此,在今后技巧啦啦操队员训练过程中,尤其是教练在动作传授过程中,可以通过对该动作的普及来提高动作的成功率以及增强对队员的保护,对于该运动的发展来说也有着较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3.2.2 加强对开掌握法的推广,增强啦啦操队员力量强度时,应当对尖子队员侧重于踝关节力量的训练;而对于底座队员,应当侧重手腕、手指力量的训练.同时增强底座队员与尖子队员之间的默契,提高双底座高位托举动作的成功率.

猜你喜欢

尖子托举脚后跟
赶牛
2019年世界啦啦操锦标赛全女子技巧啦啦操托举类难度动作分析
尖子坐抛物线及其几何性质拔高训练答案与提示
白日梦
培养“尖子”造就精英
阿喀琉斯的脚后跟
脚后跟干裂怎么办?
“拓”字词义考
小学数学老师的“托举”对学生进入初中学习的作用
Give Me a Lift 载我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