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有效备课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效率
2018-11-13王华萧山区党湾镇初级中学浙江杭州311221
王华 萧山区党湾镇初级中学 浙江杭州 311221
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有效课堂”是我校推动课堂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努力为达到有效的课堂探寻着有效的学习方法,有效的课堂模式,有效的提问、有效的作业、有效的小组讨论、有效的反馈等等,而这些有效的东西我认为最基础的应该是有效的备课。备课,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教师的职责和应遵守的规则。如何备好一节课,对每位教师而言,永远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话题。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如果备课无效,教学则必然无效。然而,反思我们的教学,存在一个显著的问题:教师准备得很辛苦,但学生却学得不快乐。“教师准备得很辛苦”的原因何在?究根结底是备课的有效性不大。很多的教师备课误入了应付检查、备课与上课两张皮的歧途。多的是“量”的堆砌、少的是“质”的深思。如果教师的备课不是为了上课服务,而是为了应付检查的需要。那这样的备课,即使书写得再认真、数量再充足、环节再齐全、格式再统一,充其量也只能称为低效备课。有效教学理论是新课改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核心问题即教学效益问题。有效备课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和扎实基础,只有课前有效备课,才能确保课堂上的教学有效。如何从“低效备课”变身为“有效备课”,向课堂教学的45 分钟要效率呢?我认为,很难找到一个万能的方法供所有的人使用,下面笔者结合科学教学实践,从转变新课程下备课的要求、备课的形式、转变备课观念等方面进行探索与思考。
一、有效备课的要求
备课,到底备什么呢?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教师的基本要求应该体现学科特点、教师特质、学生学情;要本着两个“有利”的原则:有利教师发展,更有利学生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对教材内容、结构、情感、道理等做深入理解;针对所教学生,结合自我的教学风格,联系自身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教学方法做思考与抉择。教师必须充分地研究课标、钻研教材、细究学生,设计出具有自我独特风格的目的明确、方法恰当的教学过程,并通过钻研教材来实现全面精晓教材、熟练驾驭教材和灵活处理教材的能力转化,并对课堂教学任务逐一加以有效落实。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选择有效的策略,优化备课的过程。教师备课要做到“五有”: 脑中有纲,目中有人,心中有法,胸中有案,腹中有本。落到实处就是:备深教材、备透学生、备活过程。
(一)备深教材:
课堂教材是专家们花费心血与总结经验编写的,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载体。吃透教材是上出好课的一个关键因素。教师拿到教材后一定要先对整本教材的编写理念、编排特点、内容结构有全面而清楚的认识,甚至对整个初中科学知识体系要有全面的感知,再针对上课内容进行局部地、具体地解读。名师石景章老师曾说过,他不读十遍书不上课。一语中的足见理解教材多么重要。只有正确解读或者深度解读教材,我们才能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开创好的课堂教学。钻研教材置于首位,吃透教材,感悟文本。对教学基本要素深入研究,加强对教材的科学分析。将其中的育人功能、知识序列、核心知识深入挖掘:尊重教材、源于教材、质疑教材、超越教材。与教材平等对话,从领会教材意图、课后问题、查阅资料、思考教法和学法等多方位展开对话,这是既痛苦而又快乐的思考活动。
(二)备透学生:
1、“备全体学生”。备全体,就是要知晓学生的内在特点,即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个性差异、生活经验、学习环境,家庭环境等,并分析学生的个性品质、智力的因素和非智力的因素等。研究导致学生成绩差异的原因,并制定个性化指导方案。备课先备人,教学的对象和主体是学生,只有在对教学对象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设计出一堂合适学生学习的科学课。《常见的动物》一课,学生肯定会在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之间出现混淆,多数学生会把乌龟也归为两栖动物。这时老师要在备课时作为一个重点来研究,如何突破这一难点。我们知道,进入初中后,学生的记忆力没有像小学那样强了,另外中学中要的记忆的内容也比较多,特别是化学部分确有许多内容要强化记忆的,如常用的化学用语、1-20 号的元素顺序、常见元素化合价、酸碱盐溶解性、金属的活动性等等。成熟的教师常用的方法:一是备课时预料好,在学生用到这部分知识之前,有意让学生反复练习这部分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或完成作业铺平道路,二是备课时预先把这部分知识编制成口诀让学生背下来,在上课时教会学生灵活运用的方法,为学生的应用扫清障碍。这样做不但强化了学生的记忆,同时也强化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2、“备学生的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性的课前预习,发现问题、整理并归纳。例如在讲授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演示实验时,教师应该预设好学生可能想到的问题:①为什么一定要选择燃烧红磷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的含量?②怎样才能够测量出空气中的氧气含量?③集气瓶中为什么要预先放一些水?④集气瓶上为什么需要做上记号呢?⑤弹簧夹为什么需要先夹上,等燃烧完全冷却后再打开呢?⑥选择红磷为什么要过量呢?⑦氮气为什么就不参加反应呢?……丰富的预设问题,能够在课堂上信手拈来、灵活机动地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行些广泛地讨论,并顺势学生的正确思路一起形成共识。又如在探讨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剧烈而在空气中燃烧比较缓慢的原因时,学生很难短时间内回答这一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备课时预先预备以下几个问题来让学生逐步提升自己的思考力:①常言的众人拾柴为什么火焰高呢?②反过来也可以说,氧气含量的多少与燃烧的剧烈程度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③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多少呢?④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又是多少呢?与学生一起讨论、思考,一起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就能够对这一难题也迎刃而解了。
3、“备学生的基础”。在新课程备课过程中,需要遵循学生思维特点来设计教学,必须把握有效教学的真实起点。通过问卷形式调查和评价学生的《预习作业》,结合班级学生的年段和年龄特征,全面地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如上“观测太空”时,因为学生对看地图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印象很深,所以对观看星空时的方位“上北下南,左东右西”颇难理解。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可以这样设计,看地图时是面北而站,俯视大地,所以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而看星空时则是面南而站,仰视星空(或者干脆头朝北脸朝天躺下来!),所以是“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这样的教学的设计,第一活化了资源,第二活化了活动过程,第三也激活了学生的热情。相比于死记硬背,学生觉得既形象又生动,容易接受。
(三)备活过程:
教学过程的设计需要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核心目标,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积极地动员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来。教学媒体选择和教学环境创设都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及对学习问题的解决。课堂教学小结要能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结构化理解和掌握知识应用的基本方法与技能。而且,教学过程还要突出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注重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根据教学内容与要求,正确运用相应教具来助攻教学。
教学过程创设应体现以下特点: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的学习,有利于合作的学习,有利于自主的体验,有利于全员的参与,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及时高低调节目标,降低是为了使学生稍作努力就能摘到桃子,升高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欲望。在教学备课过程中,可以预设板块,而所设板块应该辐射整个课堂,有效地统领起对本节知识点的感悟。如果教学中学生问答出现偶然的变数,教师也可以灵活地增删板块或者环节。
预设要为课堂生成留有足够的余地。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的生成过程。这里强调的课堂教学的生成并不是说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僵式地进行教学,而是要求教师在教学目标下备课时不仅要有教学方案的设计,而且要在教学方案中为学生的积极参与留下时间或空间,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足够的条件。教学的生命力在于预设之下的生成教育,教师要有足够的准备和智慧,把课堂上将会出现的问题变成新的教学资源,转化成教学的亮点。在充分开发资源的今天,教师备课本质也成了一座需要开掘的“金矿”。从“教学策略”上看,主要是在备课时先预设几种可能情况,当出现一种情况时有一定的相应策略应对;从“教学机智”上看,在备课时就要注意根据实际学情,设计有一定弹性空间的教学方案,来回应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积极互动的有效的生成过程。
二、有效备课的形式
所提倡的集体备课是在和谐的、民主的、互动的氛围中,由集体参与成员有效协作产生的智慧,交流碰撞后的升华。对教学相长和教师的成长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除了研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还可以对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的智慧、教师的语言等进行提升,同时在教学的反思、教学环节的更改、教材的重新解读等方面进行交流。另外新老教师间互相交流、资源的共享既有利于老教师更新观念,也有利于新教师的专业成长。
要搞好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的备课模式,需要真正实施“备课过程”管理,提高备课质量,要求做到:
1、分工备课前,要求参与教师详细了解教材内容,思考相关的教学方法,教导处可设计相应的表格让教师填写并上交。
2、分工备课后,以年级学科备课组为单位展开集体的备课。集体的备课要求如下:“规定时间”,每周要安排固定的集体的备课时间;“规定内容”,明确本年段教材体系、内容结构,每章的重点、难点、疑点,确定每课时的教学目标,落实基础训练和培养能力的内容、方法、步骤,交流教法和学法的设计等;“规定发言人”,每次集体备课时,提前确定 组织和发言者,可以轮换;“规定步调”,要求对教材的认识、理解和把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进度、习题设计、评价标准等基本统一。教师的集体备课能有效地发挥集体智慧,弥补教师个人在备课过程的弱点。
3、“个人上课”前,针对本班学生实际与自己的教学特点,进行个人加减,并在教学方案上留下痕迹。
4、“个人上课”后,教师个人根据自己上课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案进行反思和修改,同时在教学方案上留下痕迹。
5“教师备课”后,学校不定期地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上述四个环节中所留的活动痕迹。
三、有效备课的内涵
备课是每一位老师每天必须完成的头等工作。无论是中小学教师还是大学教授专家,都必须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备课过程犹如战前的“战略战术”过程,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教”不殆;备课结果犹如导游的“旅游指南”说明,没有把“游客”直接送往各个目的地,却在去的旅游车上为游客们详细介绍景点并建议到达景点的途径。在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述的这样经典的故事:一位在教育战线上奋斗了33 年的历史老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听课的教师问他:“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堂课呢?”历史老师回答说:“也许可以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说来,每堂课我都会准备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我花了大约15 分钟……”“一辈子”与“15分钟”,这话看似矛盾,但它和咱们中国的“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所蕴涵的道理是一样的,一句话道出教师备课的真谛。是的,最高境界的备课是用一生用心去备课,这种用整个生命备课的精神应该成为我们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也是有效备课的真正内涵。
结束语:
备课是一种进程。随时序而进,其实是有始无终的,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提前预设是有效备课的开始,然后在目标达成的实践中对预设不断调整和修正,对课堂新生成的灵活应变是有效备课的继续和提升。教师要搞好教学,绝不仅仅是靠课前短时间备课,因此一定要注重平时的知识储备和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技能。教师备课,头脑里要有“和新课标对话”、“和教材对话”、“和学生对话”、“和教师自己对话”、“和同事对话”的意识,始终把学生的发展需要放在第一位。只有我们教师更新了备课观念,并坚持不懈地实践,探索出一条符合课改要求的“有效备课”新路也就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