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家国情怀教育探讨
2018-11-13詹士超广东省鹤山市第一中学529710
詹士超 广东省鹤山市第一中学 529710
国家情怀不仅是指个体对人民和国家表现出来的博爱情怀,是个人对国家具有的一种认同感、使命感、责任感及归属感,它属于人们深层次心理及一个其他元素不可代替的文化代码。同时国家情怀又是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是学生对爱国情怀的理解表现及历史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是其情感、观念及意识形态的外在表现,同时历史教学工作中具有的教育功能。因此对历史教学中如何将家国情怀进行深入的渗透,对建立学生爱国情怀及民族自信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如何在历史教学将家国情怀教育进行渗透,是现代历史教师亟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1、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意义
1.1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是进行家国情感教育的一个良好的基础与平台,在历史教学中不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不仅是我国现代化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及爱国主义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增加其辨别是否对错的能力。在历史课程教学中,岳飞、戚继光及邓世昌等爱国历史人物,表现出极其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及民族荣誉感,体现了个人美德的重要性。然而, "以人为本" 的理念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方式及其具体内容上,与民族情感教育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而初高中时期是学生形成良好素质及道德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进行民族情感教育,对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意及民族识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其建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良好的基础。
1.2 促进德育教育的进行新课程标准要求对所有学生开展道德教育。历史教育是现代德育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也是其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德育是新课改下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这是道德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有益于学生树立正确民族感情、责任感、归属感及使命感。学生的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并形成良好的道德和心理素质。这要求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对家国情怀的正确认识,并培养出责任感及自豪感。
2、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有效措施
2.1 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细化设计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现代化意义上的教科书不仅仅是传统的教科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时俱进,学会使用多种元素的材料作为教材, 探索出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对学生的历史基础、学习能力及课堂接受能力进行分析,综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自身素质,选取最合适的教学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也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此外, 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应该得到不断的提升。不仅要求教师的能力可满足现代化的历史教学要求,同时也是对教师不断提升综合素质的要求。教学深化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表现,首先是对历史课程的细致化设计,其次是对课堂教学组织进行理性的评价。
2.2 多样化施教
虽然我国的新课改已经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但在现运用的最多的教学模式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教育以教师为主,教师将教学大纲作为教学的主要依据,在教学过程中,将重点放在如何提升学生的成绩上,忽视了学生的素质教育。而新课程改革对课程教育及教学形式有更加深入的探讨,在新课改发展至今,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凸显,促进了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发展。历史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叙事、图表、课堂活动及视频解读。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家国情怀有更加深刻及直观的感受,是提升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教育的重要途径。
2.3 提升学生参与教学的自主性
将学生作为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将其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角,使学生感受到历史教育中家国教育的乐趣及意义,提升学生对家国教育的兴趣,使其主动参与至历史课程的学习中去,同时为促进学生对爱国情怀的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到历史人物的爱国事迹时,应该将课堂教学的主体归还给学生,引导发现问题,对问题教学深入讨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其学习历史知识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得到提升,培养学生在历史角度上看问题理解问题。开展家国情怀教育时,运用多元化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其中,使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升,实现对去家国情怀的培养。
3、小结
民族情感教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途径,为学生进行民族情感教育及家国教育,是进行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及历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