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2018-11-13董霞东营市利津县北宋镇实验学校山东东营257400
董霞 东营市利津县北宋镇实验学校 山东东营 257400
当前,国家一直提倡素质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们逐渐意识到传统教育的弊端,开始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的培养。而问题导学法主要就是教师为学生创设好的学习情境,通过这些问题来引导学生慢慢的理解所讲的内容,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 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问题导学法的必要性
实际上,将问题导学法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它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通过解决问题来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进而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此外教师在使用问题导学法的时候还可以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最重要的是借助实际生活来讲解数学知识,把抽象复杂的知识生活化,学生理解起来就会容易很多,这样他们才能牢牢的掌握所讲的数学内容。由此来看问题导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将问题导学法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是十分有必要的。当然想要充分发挥问题导学法的作用,首先还是需要教师做好备课,教师应该提前阅读相应的教学内容,总结其中重难点知识,并根据重难点问题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相应的问题,将学生快速带入的学习的情境中,进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1 教师应该设计有效的问题
教师设计的问题将会直接影响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问题的设计。此外,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务必要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应该全面考虑,设计多样化、不同难度的问题。当然设计问题难度主要还是考虑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对于一些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的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回答上来,而如果教师提问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他们一定很难回答上来,从而很有可能打消他们继续学习的积极性。而对于数学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教师应该适当的提高问题的难度,这样有挑战性的问题,会更好的激发这类学生的兴趣,他们会不断探索,从而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例如:教师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有一个长度为20米的木条,想用它做一个长方形(QWER)风筝架子,为了增加风筝的牢固性,在风筝架子上加一个和QW平行的木条,问想要使长方形面积为5平方米,那么宽QR应该为多少米呢?”这样的问题倘若让学生立即回答出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尤其对于那些数学成绩一般的学生一般都没什么解题思路,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设计问题进一步引导,“(1)20米木条围长方形可以有多少种围法?不同围法下长方形的长宽是怎么变化的?(2)哪种情况下围城的面积是最大的?(3)木条和QW平行,如果宽QR为XM米,则QW为多少米?(4)QR是多少的时候为正方形,什么时候长方形面积为5平方米?”这样就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解题的思路,另一方面对于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回答,有难度的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回答,最终学生再回答完这几个问题以后也就顺利的将问题解决了,这个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都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提高教学效果。
2.2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善于思考问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导学法的第一步,需要教师设计有效的问题,第二步,就需要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进行思考。这个过程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才能推动问题导学法的顺利进行。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这样教师提问问题以后学生才能真正的用心思考。比如: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加熟悉所提问的问题,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作业,先对要讲解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课上教师提问的时候学生就不会那么陌生。当然为了给学生的思考指引方向,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应该具有针对性,同时还可以借助之前所学的内容设计问题,这样可以教会学生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巩固学生所学的旧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很好的学习新的知识。当然学生仅仅思考是不够的,思考之后还需要自己独立的完成求解,这样才是解决问题的完成步骤,从而帮助学生自己独立的将问题解决。这样的学习过程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问题导学法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是十分有必要的,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因此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将问题导学法渗透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