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近以拉

2018-11-13散文刘艺

赤水源 2018年5期
关键词:林间

散文 刘艺

以拉山是海,凝固的海,绿色的海。

未到以拉山之前,我看着朋友们发在朋友圈的以拉山图片,觉得那些层峦叠嶂的山峰,仿佛是海上汹涌的波涛,那些深深的山谷也正是向那幽邃的海底无限延伸的海沟,大山的雄浑稳妥也让在林中穿梭的人看起来像是在海上畅游,这种错觉颇具诱惑性。

在不同的地方,看过一些不同性格的山。有些山精巧俊秀,浅浅地隆起于陆地,成了大地的盆景;有些山峥嵘巍峨,奇峻险拔,像是经历了巨大的碰撞后发出的深沉低吼;还有的山庄严肃穆,微闭双眼,端坐云端,静静地注视人间。就连我们镇雄的山也是各具特色的,尖山,果珠、大湾一带的山清秀委婉,有桂林阳朔之山的情韵,盐源、五德、以古一带的山多险峻峭拔,线条崚嶒硬朗,骨子里藏着血性和苍茫。

决定去以拉山是因为W君对它的描述。一提起以拉林子,W君的眼睛里就嵌入钻石,发出灼灼的光芒,他把以拉山称之为“化外之境”。能被一个把暇余时间都流连于山水之间的人称之为"化外之境"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样呢?

2018年5月13日,我们一行7人,跟随W君,纵身一跃,想要跳进以拉林海的波心。

从县城通往以古的山路,像一条银练,蜿蜒盘旋在大山的腰际。左面是山,右面还是遥远而连绵起伏的群山。至莫家湾子,下车小憩,只见远山苍茫,云彩在天空投下倩影,脚边的土豆枝肥叶厚,道旁的波斯菊艳如云霞。天蓝得像一支悠远的长调,如丝如缕的云朵铺展在空中,柔软得让人心疼。一瞬之间,觉得自己仿佛是乘坐着时光之机,正要穿过一条绿色长廊,去到那伸手可及却又遥不可及的天上。

车在以古田坝停下,步行上山。才至山脚,就有绿意葱茏的三叶草,开着星星点点的白色花朵,一路将我们引进山中。刚踏上陡峭崎岖的小径,绿意便带着它特有的清凉的热情扑面而来,满眼都是深深浅浅浓淡相宜的绿。大自然赋予了每一种植物不同的形状和色彩,阳光又给它们催生出不同的肌理和层次,这多变的绿,活泛的绿和不断延伸的绿。

走进山中,更觉得这山中的绿,绿得深厚,绿得销魂,连空气都变成了一种清透的绿,泉水一样的清明,轻纱一样的柔软。在半山一个叫渣污沟的地方停下来休息,坐在厚厚的青草丛中,嗅着草木的芬芳,听着婉转清脆的鸟音鸣响在空寂的山林,不禁也希望自己能够化作这林间的小鸟,在树林阴翳间翻飞跳跃,尽享这无与伦比的欢愉!

越往树林深处,越有一种奇妙的感觉,似乎是远古的森林被禁锢在这片绿色的海洋中。一棵棵古树枝干虬劲,不断地变换身形,以扭曲的姿态来完成对于阳光永恒不变的追仰。蕨草疯狂蔓延,羽状的枝叶在地面开疆拓土,恣意地泼洒开大片大片无所顾忌的新绿。稍微空旷一点的地方零星地开着小野花,安静而又羞赧。那些朽坏的树木,倒在地上,成了蚂蚁或是其他小昆虫的居所,慢慢地,青苔侵占了它们的身体,新的生命取代旧的生命………周遭都是植物的气味,连思绪,也被染成绿色的藤蔓,在林间攀爬,纠缠。

地上铺了厚厚的落叶,躺在落叶上,阳光从稠密的树叶罅隙里筛下来,在林间跳跃,在每个人的脸上闪烁,于是我又觉得自己是绿色海洋中的一朵波光粼粼的浪花了。

相互拥抱的树木,寄生的树木,死去的树木……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植物,都在这林间,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完成生命的周期。那些峭壁上累累开着的杜鹃、不动声色地占据着角落的苔藓、以蛮力突破泥土,破壳而出的竹笋,繁殖成小径旁成片成片一人多高的竹丛……它们把从山上刮过的强劲罡风一点一点过滤成这林间满带着绿意的温柔的清风。

一株草,一滴露,只要想活,那就活下去。这些强悍的生命让这险峻的大山富有了蓬勃的张力。而山,又以它的宽厚包容了每一种生命的荣枯与盛衰。

后来遇到了一株藤蔓。也许在它还是嫩绿枝条的时候,突然有一天被一阵风吹起,缠绕在旁边的一棵树上。树长它也跟着长,当树长成参天大树时,它也长到了胳膊般的粗细,从高高的树上垂下,成了一个天然的秋千。我们一群四五十岁的人,就在这样的秋千上悠然地荡来荡去,全然忘了自己的年龄。

想起苏东坡的《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又想起《芦笙恋歌》:燕子双双飞上天,我和阿哥荡秋千,秋千荡到云里去,好像燕子云里穿……

我们回不去的青春……

玩疯了,老王感慨,这山里好倒是好,不过,也只是来玩个一天半天,真要长住,总还是不行。

进山时在山脚遇一少年,问我们上山干啥,我们回答,不干啥,只是看看。少年撇撇嘴,说,这山,有什么看头,我们天天看,都看烦了。

哑然。

W君之前曾有一联感叹以拉的参天古树:隐高山,栋梁无期,百年风霜云澹澹;居化外,繁华应远,千秋雨露叶潇潇。

也许,我们的审美本能,一直在渴望自然的温怀,城市带给我们的所有焦虑,只有山川湖泊才能给到我们终极的安慰。所谓的化外之境,大概便是如此吧。

破开竹林,穿过潮湿的小径,一路逶迤而上,便是内口坪。坪上开着一种小野花,粉红的球状小花朵,清新得像是少女的梦幻,实在欢喜得很。躺下去,跟它们来张合影,仿佛自己也在做着那粉色的迷梦。刚拍完照,雨就刷刷地落了下来。在废弃的护林员房屋的屋檐下避雨,听雨落在树叶上,沙沙地响。一排人或立或坐,偃仰啸歌,看着对面的青山,像是一幅定格了画面。我坐着,那一片刻我像入定了的老僧。

W君担心我们不尽兴,叹息下了雨,我却觉得有晴有雨才是最好的天气。一段旅程,风和日丽固然美好,风雨兼程更能印像深刻。

遗憾是最好的圆满。

回忆是很容易丢失的东西,多年以后,我们将不会再记得登上以拉山的具体时间,但我们一定会记得,曾经有那么一天,我们一起登上过以拉山,一起看过清晨和落日,一起分担过风霜雨露,共享过雾霭虹霓。

雨小下来,踩着泥泞陡峭的山路,穿过雨中的丛林,满身泥水,连滚带爬地走下山来时,太阳又照在了林间。山间的林子里,雨后的鸟儿依旧自在地吟唱歌曲,山脚的草坪上,牛群悠闲地翻阅青草,它们刀刃状的脊背也如起伏连绵的微型山脉。

回望背后的山峰,想到欧阳修的《踏莎行》: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山脚下便是村庄,田畴青翠,屋舍俨然,有夫妻就着山里引下的泉水清洗蔬菜,准备烟火的生活。

还是要回到化内。原来,所谓的化外之境令我们真正痴迷的是它们以宽厚的姿态所接纳包容的一切。它们让万物彼此交融,于是它们的宁静里便产生出一种生生不息的活力,这种活力,正是我们现实生活的源头,也是我们现实生活的归处。

我们终将离开,新的人群还会抵达。

后记:回到家中,与朋友说起。友说,以拉山,一天根本走不完。你们最多只在边上转了转。呵呵,我以为我们跳进了它的波心,却原来只是在海湾的一隅打湿了脚。

很多时候我们说我们征服了自然,实际上是自然征服了我们。

人在湖中静

湖不远,就挽在县城东南面一脉青山的臂弯里,是我现在每天要去的地方,叫做风岩沟水库。

水库与湖泊,都有平静的水面,却有着不同的生命形态。水库里的水被封锁住,时间长了,就失去了水的灵蕴,变得古板和苍老。而湖泊则不然,在它平静的波面下是一个鲜活的世界。每一滴水,都是自由的精灵,它们彼此交融聚合,构成无限的深邃无限的沉静,所谓的静水流深便是这个道理。

所以我更愿意把风岩沟水库叫做风岩湖,而事实上,它也正是一个小小的天然湖泊,掩映于两列挺拔青翠的小山之下,像是女子不盈一握的纤细腰肢,有着万般的风情。

湖的一面筑有一小坝。立于坝上,向县城举目而望,只见远处的乌峰身形朗逸,卓然伫立于县城北面。而被距离隐去了喧嚣和坚硬线条的城市,仿若酣睡中的顽童,显出柔软清新的一面,安然睡卧于乌峰山的护佑之下。若是在有着薄雾的清晨或是黄昏,远处的山峰和城市,便都浮成了天上的蜃楼,成了幻境的所在。低头看看脚下,天光云影都在风岩湖的一汪碧水中婆娑摇曳,顾盼生姿。倏忽间让人生出徐志摩在《云游》中的惆怅:“虽则你的明艳,在过路时点染了他的空灵,使它惊醒,将你的倩影抱紧。他抱紧的只是绵密的忧愁,因为美不能在风光中静止。”这惆怅总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于是便又滋长出“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况味。其实,云也好,水也罢,都是自由之物,云是天空的水,水是地上的云,各自飘流在自己的世界。只有多情的人,无端生出的愁,观照着那些在心湖上潜滋暗聚起来的情愫。

湖是绿色的,翡翠的绿,剔透的绿,蕴含着斑斓丰富的艳色的绿,在每一天的晨昏,都闪耀着不同的光辉。

清晨的湖是清透的湖,湖面上袅袅升起白色的水汽,如丝如缕,飘飘忽忽,朦朦胧胧,岸上的青山绿树倒映于水,恍惚间不知是水在天上,还是天在水中。“天光云影共徘徊”说的大概就是这种景致吧。

白天的湖是喧嚣的,人们在此游泳,烧烤,尽情地挥霍时光。湖水漾动笑语,脸上铺展开盈盈的笑意。

可是到了夜晚,它就沉静下来。

有一个夜晚,我去看湖。站在坝上,听得到它的呼吸,也似乎能看到它凝固的波纹。头顶是幽蓝的天空,一轮冰月凛然高悬,远天有一颗孤星,与明月对称成一首清冷孤楚的宋词;脚下是粼光的湖泊,月亮在湖面撒开银色绳结的网,光影迷乱。我疑心自己是站在了魔镜的边缘,它只需轻声一唤,就会唤出我盛大的孤寂。

天,地,湖都是青苍一色,立于那最为简洁的世界,看着远处的城市如幻梦般地燃起灯火,几粒萤火从身旁掠过,仿佛要引领我去到一个奇幻的地方。有一种不期而至的美,将我萦绕。

当然,风岩湖于我而言并非总是诗意,它也带给我恐慌。透明是水的法则,水从不为自己温柔的残暴寻找借口,它随时可以把一场杀戮进行得干脆纯粹而又不露声色。它目光温柔,却暗藏杀机。想来世事世人都亦如此,如果不能给人带来恐惧,便会陷于软弱,使人失去敬畏之心。而那些让人尊敬的人或物,也必有能让人产生恐惧的地方。

然而它带给我的宁静又远胜于它给我的恐慌。潜入它碧绿的安静,沸腾的安静,饱满的安静之中,就像穿过它深邃的眼眸里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所有凡尘的声音被隔绝于耳,所有人世的烦恼被隔绝于心,我成为一条鱼,孤独而自由的鱼,我与其它的鱼终身相伴,却永远相离。

在风岩湖,我将我的灵魂投进它翡翠的焰火,任它熔化我的孤独,再与他的孤独融合,我们由此完成灵魂的交汇,由此窥到沉默的自我。

猜你喜欢

林间
一人行
蔡萍
鸟不在林间
来自林间的风
林间乐园
《独坐林间》
放生的麻雀
我的足迹,你的印记
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