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东地名巧对拾趣
2018-11-13唐志平何俊良
●唐志平何俊良
湖南省邵东县2013年成功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县,打出了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它是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高度重视的结果,也是邵东楹联人倾心继承并积极发展这片热土优秀传统楹联文化的结果。
2013年出版的《中国对联集成·湖南邵东卷》,从搜集到的2万余副作品中筛选入编古今对联2125副,其中明朝遗珠12副,清代妙联550副,民国佳对536副。这些对联,充分说明邵东楹联文化底蕴之深厚,发展前景之灿烂。由于编纂要求限制,还有很多对联依然流传于民间,未被收集整理。比如一些邵东地名对联,非常有趣,颇见机巧,却与中国楹联学会颁布的《联律通则》不合拍,只得舍弃。现选录二三,串成故事,以飨读者。
相传1949年邵东涨大水。有位高楼坳上窑出来卖瓦货的,来到棠下桥,只见洪水滔滔,一眨眼就淹没了岸芷汀兰桥畔生姜。一位老先生站在桥头看大水,触景生情自言自语:“棠下桥水淹姜兰”,半天反复,没有下文。这位卖瓦货的听着听着,忽然举起一把茶壶一个擂钵接口说:“坳上窑火烧壶钵”。老先生惊讶地瞪着卖瓦货的,说:“我这个姜兰谐音江南哦!”卖瓦货的笑答:“我这个壶钵谐音湖北呢!”“兰”“南”声母不对韵母一致,倒是谐音。“钵”“北”声母相同韵母相去甚远,怎么谐音呢?原来邵东棠下桥、火厂坪、黄泥塘一带方言读音“钵”“北”都读“be”!
老先生说:“有才有才!”
卖瓦货的答:“凑巧凑巧!”
老先生说:“我这里还有半边对,师傅如果对得上,这担瓦货我买了!”
卖瓦货的答:“愿闻其详。”
老先生摇头晃脑地吟道:“漏溪鲤鱼跃大坝;”
卖瓦货的一激灵:“‘漏溪鲤鱼跃大坝’!这不是三个地名嘛?漏溪桥、鲤鱼殿、大坝!”这三处地名都在简家陇镇大坝村、培兴村境内,而且挨得很近。
卖瓦货的常年在外跑江湖,去过的地方、见过的世面自然不少,他沉吟片刻,突然想到前几天到过的野鸡坪仁风乡境内三处也隔得很近的地名:高山头、野鸡坪、茅坪岭,于是脱口而出:“高山野鸡飞茅坪。”
老先生目瞪口呆:“古嘎好肚才,何以卖瓦货?”
卖瓦货的长叹一声:“只因穷家境,空自读老书!”
老先生劝导说:“常言道‘瓦片总有翻身日’,你这般有才,绝对不会委屈太久。
老先生接着说:“我这儿还有一副上联,不知先生是否感兴趣?”
卖瓦货的打了个哈哈:“口干舌燥,须半斤酒生津提气!
老先生打了个拱手:“腊味时新,有三鲜汤养胃怡神!
酒酣耳热,老先生突然起身,做出一个骑马的动作,然后吟道:“观音骑烈马,丫口出气;”
卖瓦货的大吃一惊:“你这半边对可是隐含了皇帝岭附近的三个地名?”
老先生笑答:“果然走村串户见多识广!正是暗藏了‘观音石’‘烈马寨’‘丫口岭’三个地名。”
卖瓦货的笑着说:“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自对。”
老先生苦笑:“我对得出还许你一担瓦货!”
卖瓦货的一时语塞,左思右想未有下文,只得约定半月后再来对出下联。可惜,不出半月,卖瓦货的因连日奔走受热,染上一场重疾,英年早逝。自此这比上联一直无人对上佳句。
近日,笔者见到简家陇镇培兴村八十高龄的退休村干部何日新,说起此事,他眉飞色舞地说自己试对了一个下联。他老当益壮地做出一个金鸡独立的动作,左手猴爪朝后,右手猴爪平额,模仿猴子吱吱叫唤:“猴子借芭蕉,清凉进山!”这个对句用的是《西游记》里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的故事,巧的是皇帝岭周边恰好有这样三处地方:“猴子石”“芭蕉山”“清凉山”。
我想,如果当年卖瓦货的这么对,老先生一定会“劝君更尽一杯酒”的!
简家陇人杰地灵,近代著名经济学家有何廉,著名学者有羊春秋,当代将军有刘人杰。近年民间好学之风刮到培兴村,一班退休同志吟诗作对其乐融融。
七十高龄的退休教师曾桂安就该村的尖岭山出了个回文边对:
尖岭山高山岭尖
曾老师许诺,哪个以邵东境内地名,按《联律通则》要求对好了,他愿打赏100元!这花红虽不算多,也是一番心意。有心人,天不负。你对对如何?
(422800湖南省邵东县兴和大道县治大楼县委宣传部《今日邵东》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