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婉表达在英语新闻中的应用及功能分析
——基于对BBC网站对本国恐怖袭击新闻的分析
2018-11-13何楠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130000
何楠 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 吉林长春 130000
新闻是我们获得信息的重要渠道,我们通过新闻了解世界。随着人们接触新闻的渠道越来越多,通讯越来越发达,语言学家们对于新闻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而且委婉语又涉及到了语言交际,自然也引起了不少学者的注意。
一、委婉语
委婉语(euphemism),作为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来源于希腊语,表示说的好听的,令听话人愉悦的话语。所谓委婉,就是用比喻,借代,迂回,缩略和斜韵等手法来表达那些生活中使人尴尬,惹人不快,招人厌恶和令人恐惧的事物,如“卑微”的职业,裸体与下部,分泌与排泄,疾病与残废,死亡与殡葬,缺点与错误,犯罪与惩罚,政治与战争,神明与鬼怪以及誓言与咒语等(刘纯豹,2001)。人们在日常交流中都会在不同的方面说出不同的委婉语。委婉语的使用,反映出了人们不愿得罪他人,或者愿意为了与他人保持良好而健康的关系做出努力的思想。束定芳(1989)认为,委婉语产生于“俗讳”,与人类的社会生活与社会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委婉语也和社会潮流有关,反映出了社会现状以及其社会文化。社会不断发展,有一些委婉语只是昙花一现,最终变成了废词,不再被人们使用;而有的委婉语却能长时间地流传下去,被人们广泛使用,成为一种固定的搭配模式。
(一)委婉语的构成
委婉语多用长词和多词,比其要替代的禁忌语要长,并且多是在近义词中相互替换。委婉语有多种构成方式,一般可以分为语音手段、拼写手段、词汇手段、语法手段和修辞手段。首先,人们如果对于自己不愿意谈到的事情可能会选择含糊地说,例如:人们如果遇到难以启齿的话,可以用语音进行模糊处理,来委婉地表达出来;或是借用外来语或合成词的方法,这也是导致英语词汇多样的原因之一;或是使用不同的时态来委婉地说出说话人所想表达的东西,即可以暗示为说话人的一种过去的想法,并不代表其现在的想法,这样使得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都不会觉得难堪;在一些委婉语的表达中,说话人也会通过用隐喻、转喻等修辞手法来委婉地阐述自己的想法。
(二)委婉语的种类
委婉语可分为传统委婉语和文体委婉语两种。传统委婉语多与禁忌语息息相关,为了避免给人一种粗鲁,生硬,不堪入耳之感,因此用委婉语代之,来间接表达说话人的所思所想。例如在汉语中,死这一词就有多种其他的表达方式:帝王常常用驾崩来形容,根据不同的官职又有不同的说法,例如薨,卒等,死亡根据年龄也有不同的说法,小孩子可以说为夭折,此外还有下殇,中殇,上殇等说法,而老人则用寿终;在国外除了die之外,有pass away; kick a bucket等不同种说法。这些委婉的说法都根据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而文体委婉语则具有寒暄功能。一般来说,当说话人用这种委婉语来表达其所思所想时,大多数时是为了表示对说话人的礼貌,避免冲突,也可能是想与听话人建立起友谊,在工作上展开合作等等。而在新闻中,发生的都是与人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因此,在新闻中,大多数时使用的是第二种委婉语。
委婉语涉及的范围也很广泛,有军事委婉语,死亡委婉语,疾病委婉语,身体委婉语,战争委婉语,政府委婉语,外交委婉语等。这些委婉语应用到了各类新闻中,例如经济类新闻,经常会把失业委婉地说成减少工作岗位、调整结构、临时解雇、下岗待业等;在体育新闻方面,经常会用“败北”,“折戟”来代替“输球”,而如果一个队未能连续两年赢得冠军,一般会说未能卫冕成功,避免负面词的出现。
二、语料分析
本文将基于BBC网站上关于2017年在曼彻斯特发生的恐怖袭击新闻来探讨新闻中的委婉语及其所产生的功能。通过对新闻预料的分析,试图找出新闻是如何影响公众的立场和情绪。
(一) 标题中的委婉表达
读者在阅读新闻时,最先阅读的就是标题。可以说,标题决定了读者对这篇新闻所报道事情的印象。几乎所有的读者都是通过阅读标题来寻找自己所感兴趣的新闻来进行阅读。因此,在对本国所发生的事件进行报道的时候,既要吸引读者的眼球,又不能过于直白地直接报道此事,以免引起读者内心不必要的恐慌。
通过对英国这几次恐怖袭击的标题的分析,以及与中国等其他国家发生爆炸等事件的对比,BBC网站对自己本国所发生的爆炸或是恐怖袭击用到的情感程度最低的词汇。但是,根据新闻的特点,标题应该简洁有力,应该主要是读者最关注的部分。BBC在报道关于曼彻斯特城有恐怖袭击的新闻时并未这样做。但是,反观对于其他国家的新闻,却如实地做到了这一点,有时甚至还有些夸张的成分。
BBC关于本国恐怖袭击的新闻的报道,尽管有一小部分的新闻也有直接标出伤亡人数,但在笔者在BBC搜索到的关于恐怖袭击的标题中,大多数的标题却都选择了一种回避的态度,而且大多数的标题都是用一些表示情感程度词语委婉地表达了出来:
Manchester Bombing: Police Carry Out a Controlled Explosion
例如上边这个句子,是BBC网站上关于曼彻斯特市发生的爆炸,伦敦桥恐怖袭击的标题。在笔者搜寻的语料中,这是很少数的标题中直接谈到了炸弹和爆炸等词汇。通过在新闻标题上对词汇进行替换进行分析,笔者认为,说明这些新闻都在有意地减轻此次恐怖袭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减轻舆论的压力。
首先,在BBC新闻关于恐怖袭击的标题上,除了第三个新闻标题外,BBC并没有选择explosion或者blast等与此次恐怖袭击符合的单词,而是选择用attack这个单词。而在英语中,Attack这个词并没有blast,explosion等词所表达的事件的严重程度强烈。Attack其中文的含义为“袭击,攻击”,因此,读到attack时,基于我们对于袭击和攻击的认知,读者的第一印象中,应该是一件普通的犯罪,比如:一场抢劫,其中也应该并不会有太多的伤亡人数,所以读者心中可能会想到的恐怖程度就不会如explosion一般强烈,读者想到的可能是一些程度稍轻的袭击,而如果直接用爆炸这一词汇,读者则会和硫酸,炸药等词联系到一起,使得读者会震惊。因此,在标题中使用委婉语也可以将事件的影响程度减轻。
但是,曼彻斯特市的这次爆炸实际上是死了19人,受伤50人。因此,本起恐怖袭击用attack一词是不合适的。显而易见,BBC网站在这些标题中是用了一种委婉的形式,将此次曼特斯特的恐怖袭击事件报道出来。利用读者对于不同程度的单词的认知不同,通过委婉语,减轻此次恐怖袭击的影响程度。
再来看看BBC网站上对于其他国家的新闻报道:
Deadly explosion hits Kabul’s diplomatic quarter
然而,相较于外国发生的类似袭击中,BBC在新闻标题中就会直白地用“deadly”,“hit”等敏感词。这时,因为是在报道其他国家所发生的事情,所以BBC并不会考虑到其国家的形象问题,或者是否会对民众造成恐慌的问题。此外,在这里用这样直白敏感的词汇,可以用来和自己国家的形象进行对比,给民众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此同时,BBC在报道国外新闻时,对所发生的事情的事实进行夸大报道,而以此来衬托自己政府的能力,国家的稳定。
从标题的对比中可以明显看出,BBC使用一些程度较轻的词语,用委婉表达的方式来维护本国的政府形象,使得读者在刚一阅读到标题时,减少读者的震惊程度,对于新闻报道有所心理准备,安抚民众的情绪。
(二)新闻正文中的委婉表达
委婉表达在新闻正文中的用法也是汗牛充栋。在新闻中,BBC网站的新闻也喜欢用一些较为空洞的词汇来模糊一些概念。
例子分析:
Elaine Mclver,...She was with her partner,... all of whom were injure.(Manchester attack: what we have known so far)
“partner”其既可以指代丈夫也可指代同居者。在此处此篇新闻的作者用了委婉的表达方式,表现出二人之间的关系。无论在哪种语言中,都有专门的词来指代丈夫,英语也不例外。在英语里,表示丈夫的词用“husband”来表示,而这里却没有用“husband”而用了“partner”,说明这两个人是否结婚不得而知,尽管他们已经有了孩子。尽管在欧洲这样并未结婚却有孩子的现象并不稀奇甚至可以说普遍,但是此处仍然用了委婉的表达方式,模糊概念,由读者自己理解。虽然西方国家较为开放,但是,BBC通过使用这一委婉语可以看出,在正式的场合中,西方国家对此也仍有忌讳。因此,为了保持其国家形象,在新闻中选择了一种较为委婉的方式来描述二人之间的关系,但是,读者对此也不会产生歧义。
Sixty three people are still being treated in eight hospitals, including 23 patients who are in critical care.
这句新闻中,新闻的撰写人并没用heavily injured等直白的词来描述伤者的数量,而是选择委婉的表达,来说明伤者的数量。通过对场景的变换,让读者的脑海里不再浮现出血腥的场面,而是通过讲述受伤的群众已经得到了救治,向读者传达积极的信息。这是一场恐怖袭击,根据此篇文章,遇难人数已达到了22人,且已经全部认领了出来,受伤人数已经有116人,也全部在医院就医。用“in critical care”这样的委婉表达是在间接地说明政府采取的措施十分及时,所有受伤的人员也得到了全部的救治,能够潜移默化地减少读者的心理承受压力,减少读者的痛苦。
I think these people need professional help, they need to be de-radicalised.
这句话是出自Doctor Umar al Qadri之口,他是爱尔兰穆斯林和平与整合委员会的成员,professional help(专业帮助)从侧面说明了恐怖分子的激进,无情与残忍,但是在接受新闻采访时,为了防止再次激怒一些恐怖分子,因此选用了较委婉的说法。但是,对于读者来说,都可以领会到其中的含义,也并未影响说话者的意图。说明这些人的思想已经过于偏激了,
通过对这些语料的分析,笔者发现仍有不少委婉语值得注意。例如,在这些爆炸或恐怖袭击的新闻中,把bomb这样强烈的单词,用了比较委婉的说法“home-made device”:
The couple...bomber Salman Abedi detonated a home-made device in the arena’s foyer.
通过将炸弹说成是homemade device,媒体有为政府的安保工作推卸责任的倾向,以此来告诉读者,这些违禁品是他们自己制成的,和国家或政府没有关系。
此外,笔者也发现,一些关于曼彻斯特的恐怖新闻的新闻的长度也较长,而委婉语也在文中多处使用,通过整篇新闻中委婉语的相互作用,对阅读中的读者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以此降低恐怖袭击对于本国人民造成的心理创伤,也使得读者对于灾难新闻接受程度高。
三、新闻中使用委婉表达的功能
(一) 维护面子
“面子理论”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由Brown和Levinson在其与Leech等人提出的礼貌原则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面子理论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倾向于使用委婉语,一般来说,委婉语用来维护说话人或者是听话人的面子。委婉语在新闻报道中广泛使用,以此来保留政客们或者其国家的面子,尤其是在国际舞台上,用错一个词就可能会影响到本国形象。因此,委婉语在新闻中的使用,既可以表达出其所想表达的新闻内容,同时又可以挽回国家的颜面。面子理论也同样适用于新闻中,用来维护其国家或城市的形象。BBC作为英国第一大广播公司,其不仅是英国的代表,也有义务和责任对国家进行维护,对面子的维护也就是对于自己国家国际地位的维护,也是对其自身的光辉形象和巩固其国际地位的维护。
(二) 美化功能
委婉语又被人称为“化妆词”,可以降低事情的严重程度,减少恐怖袭击以及灾难新闻对于普通群众的影响。在发生曼特斯特恐怖袭击之前,欧洲特别是伦敦就已经接二连三发生了大大小小的恐怖袭击事件,造成了普通民众人心惶惶,甚至有人到市政府闹事的状况。因此,BBC用一些较委婉的词来企图降低民愤,减少人民的恐慌,避免普通民众掀起争端,从而能维护国家的安定,美化政府的形象。这也是作为媒体的职责所在。欧洲近年来遭受到了很多恐怖袭击,国家是人民的后盾,只有让人民心安,才能让国家长治久安。如果人民每天惶恐不安,那么国家也很难发展。
(三) 积极功能
媒体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媒介,要通过自己本身的力量,对公众传达正能量。尽管此次曼彻斯特的此次恐怖袭击时间,令众人悲痛,但是媒体仍有责任鼓舞民众,不要过多地受到影响。通过使用委婉语,对事件的报道所产生的负面和消极的影响应该降到最低,并且也要起到鼓励民众重拾信心、恢复信心的作用。可以说,媒体尽管是独立存在的,但是此时代表的则是政府,代替政府起到鼓励公众的作用。只是暂时受到了恐怖分子的打击,但是恶势力终究是斗不过正义的。
(四)掩饰功能
凡事都有两面性,既然委婉语有积极的一面,那其也必定有消极的一面。在新闻中使用委婉语,来掩饰所发生的的事情中对于本国不利的影响。通过对新闻的分析,可以发现,大多数的新闻委婉语都属于文体委婉语。一般来说,新闻的报道都是要公正客观的,不能带有主观个人色彩,也不能有失偏颇。笔者发现,媒体在对本国新闻的报道时,却无法或者少可以做到公正客观。虽然委婉语使用的方法用词各不相同,但是都是为了掩饰有伤害到其面子以及国家形象的地方。有些掩饰为了维护本国政府的稳定,可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而有一些却是为了自己丑闻不被群众发现。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新闻中委婉语的分析,从中可以看出新闻中使用委婉语的功能。马克思主义原理认为事物是不断运动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社会问题以及社会现象也会不断涌现,世界范围内的战争、犯罪、吸毒、种族歧视、政治丑闻等问题仍会存在,这些问题仍然需要委婉语来侧面地反映出来,因此委婉语的使用会呈上升趋势, 而且还会有新的官方委婉语不断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