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德福幼儿教育课程对我国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启示
2018-11-13陈静丁伟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650000
陈静 丁伟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昆明 650000
一、引言
华德福教育和特殊教育有着深刻的渊源,华德福教育的创始人是鲁道夫·史代纳,其18岁时为一位十岁残障男孩当教师,成功的将这位残障男孩带入正常的学校学习。1919年史代纳在德国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华德福学校,华德福教育有其独立的教育教学以及课程体系,许多国家都相继开办华德福学校,现有1092所华德福幼儿园分布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我国大陆对华德福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比较晚,大陆地区第一所华德福学校是在2004年创办的,距今也才发展十多年。到2014年大陆共有300多所华德福幼儿园。但是很多机构只是一味的照搬华德福的教育模式和课程,如何将之合理的引入到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中来值得我们思考。
二、华德福幼儿课程的相关概述
(一)理论背景
华德福学校的教育理念强调自由教育,这种自由不是指赋予儿童绝对自由的权力,而是指为儿童独立思考提供基础。华德福幼儿课程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理论:第一,人智学。这是人类学试图用科学方法研究人类的智慧,人与宇宙的关系,探索通往精神领域的知识方式,帮助人们培养一种完全开放的心态,直到精神世界产生共鸣;第二,三元社会秩序理论。其包含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和经济良好发展的保障;第三,人的发展阶段理论。鲁道夫把人的成长发展阶段分为三个阶段,每个成长阶段为七年,第一个七年是幼儿期0-7岁,孩子主要是通过感官来探索世界,通过模仿他人来学习。第二个阶段是童年期7—14岁,这一时期的孩子脑袋里充满了想象力并且精力充沛,情感开始发展,此时需要教会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学会爱,不过分强调系统化知识的学习。第三个阶段是青春期14—21岁,这一阶段孩子的内心开始成熟,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华德福幼儿课程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生活化,二是主题化。生活化的课程就是把幼儿身边经常遇见的接触的事件或活动,转化为一种系统的知识来进行学习。主题化的课程,指把不同类型的知识整合起来,形成一种紧密的逻辑关系,这样方便幼儿更加系统而全面的学习。华德福幼儿课程的总目标是滋养幼儿的思想,寻求儿童身心灵的全面发展。具体而言包括:运动和身体感觉、器官感觉、语言、想象力和创造力、社会能力、目的和关注、感恩是非。目的是营造家庭氛围,让孩子在健康的基础上积极发展,顺应他们自己的成长步伐,为孩子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华德福教育致力于发展儿童的学习能力,使儿童得到全面发展。
(三)课程内容与实施
华德福的幼儿教育认为,过早知识培训会使孩子的思维僵化,甚至影响他们的身体发展、模仿能力。因此,课程设置的主要活动是为了帮助幼儿学习社交技能和生活技能。华德福幼儿课程内容主要基于各种艺术活动,游戏活动和节日庆祝活动。华德福幼儿教育的实施是根据幼儿的发展阶段进行的。华德福幼儿教育重视秩序以及节奏在课程的安排上采用呼吸式的生活节奏,即每年、每一个时期、每周、每一天、使用重复的活动。并且采用艺术化的教学方式,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以及创造性思维。
三、华德福幼儿课程对我国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启示
(一)对我国学前特殊教育课程设置的启示
1、课程设置应注意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同障碍类别的特殊幼儿需要不相同的课程。如:聋儿可能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学习语言技能,智力障碍儿童需要更多的学习生活自理能力,自闭症儿童需要学习沟通技能等等。
2、课程设置考虑幼儿终身发展。我们强调教育要对孩子负责,不只是保障其在学校或机构这段时间内能学到一些知识并且不出生命危险,还要在这个幼儿在出去社会之后,能用他之前学到的一些东西来应对自如,所以课程设置应该放长远来考虑。
3、课程设置要强调技能的获得。课程设置从生活中来,最终也要到生活中去,如何运用学到的知识对学前特殊儿童来说更为重要。
4、大主题化的课程,让幼儿“吃透”知识。大主题化的课程强调知识的连贯性,把很多学科融为一体,并不只是单一学科的学习,学习过程往往很有趣,幼儿不用同时应付过多学科,减少学习压力。
(二)对我国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教学的启示
1、要重视幼儿的身体发展以及多感官的教学。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加入身体的运动,如,跑、跳、爬等,要使幼儿的身体得到充分的发展。把幼儿的视、听、触、味、嗅觉等结合起来,全方位的感知学习,如教幼儿学习苹果一词,可以让幼儿摸、闻、拿、尝等。
2、重视社会交往,促进幼儿之间的互动合作。特殊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一般都不是太好,在教学活动中可多一些同伴之间互相交往的机会,除此之外还有与其他人互动的机会。
3、在教学中要注意和幼儿的生活相联系,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教学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可以通过教学来提高特殊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多一些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的游戏。
4、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很多人觉得特殊幼儿没有或者很少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往往都是父母或者其他抚养者为幼儿包办一切,幼儿一个眼神,家长就知道幼儿需要什么然后送入幼儿眼前,久而久之幼儿渐渐就不需要思考了,在教学也是,老师需要对幼儿“发难”,让幼儿多思考多动动脑筋,来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成为一个有“灵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