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观照与技术升级
——军事题材和英雄主义影视创作研讨会综述

2018-11-13宋展翎陈霄漪

中国文艺评论 2018年3期
关键词:英雄主义题材影视

宋展翎 陈霄漪

近年来,我国军事题材电影不断突破创新,涌现出一批受观众喜爱的优秀作品,凸显了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的感召,起到了传播正能量、提升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2017年12月7日,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联合举办的军事题材及英雄主义影视创作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邀请了二十多位文艺评论界的学者和电影行业一线的艺术家、创作者,在互相碰撞和对话中就我国当前军事题材和英雄主义影视创作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进行了探讨。

一、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中对价值观的探索

电影类型化的发展演变无疑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变化,也就是社会文化语境的变迁息息相关。军事题材和英雄主义作为中国电影“十七年”时期(1949年—1966年)主流的电影创作形态,曾经成功演绎出一大批令人难以忘怀的“军旅故事”,塑造出众多耳熟能详的“战斗英雄”,成为中国电影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今天,我国要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如何打造美美与共的核心价值,塑造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的文化品格无疑是重要议题。学者们在会上纷纷提到我国的军事题材和英雄主义影视创作应该对作品的价值观和内涵有新的思考,葆有更大的情怀和格局。

1. 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天然使命

相较于其他艺术形式,影视作品在展现国家精神风貌上有着天然的优势,军事题材尤其如此。军事题材影视作品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鲜明又独具特色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品格。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提到,军事题材作为影视作品的重要题材,是表达爱国主义、英雄主义、集体主义,塑造国家和民族形象的重要载体和形式,这类影视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质量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引导作用极为重要。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张宏指出,军事题材和英雄主义影视创作理应承担起反映国家意识形态、彰显文化自信、塑造国家形象的重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宁海强从军队强军建设和全民国防教育的角度,强调了影视作品的意识形态功能,指出我们不能忽视这类影视作品在弘扬主旋律、宣扬爱国主义中的巨大作用,在追求市场价值时不能简单地与娱乐化等同起来,仍然要将作品和民族的、大时代的前进步伐紧紧相连,把军队的变革和强盛发展用影视作品来呈现,在不断探索军事题材和英雄主义影视创作新思路的同时,让更多观众走进影院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感染。

谈及当前军事题材影片创作,传统题材与商业类型的融合发展和创新突破是热议的话题。以具体作品为例,专家们认为《战狼2》成功地达到了核心价值表达和商业运作之间的平衡,同时强调这种良好平衡给创作带来的启示意义。影片在突出英雄个体的基础上强调集体关系,巧妙实现了意识形态的植入。影片中个人行动与国家符号紧密联系,例如“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口号、徽章、界碑的设置,适时触及了观众的爱国情怀与情感认同,同时彰显了以冷锋为代表的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军人形象。《百团大战》《我的战争》《勇士》《血战湘江》等影视作品在艺术性、观赏性上具备较高完成度的同时,展现了现代军人和军队的精神面貌,这种价值和意义的建构是特殊语境下军事题材影片创作的核心和无法回避的必备元素。

2. 人文关怀精神关照反战主题

人文关怀的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它的实质在于确立了人的主体性,从而确立一种赋予人生以意义和价值的人生价值关怀。这意味着人文关怀不仅仅在经济和道义上给予关怀,更是在政治、思想上充分实现人的价值。中国文联理研室主任、文艺评论中心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庞井君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法在文化界形成了新的价值参照,对传统题材的挖掘不再仅仅是各国家、各民族和个人之间的博弈,或简单的反侵略主题。在谈到影视创作价值观的选择时,很多专家提到了一部值得借鉴的成功案例《血战钢锯岭》,虽然其叙事风格较为传统,但在战争的死亡气息中营造出了一股温暖人心的力量。最高人民法院影视中心主任田水泉指出,影片不仅弘扬了爱国主义和个人的信仰,更真实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给人带来的灾难,直击人心。正是其中的人文关怀精神使得这部影片打动人心。

3. 新英雄主义精神内涵的演变

英雄主义作为人类重要的精神和文化指向,是军事题材影视创作表现的主题。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最动人的篇章。战争年代我军将士靠着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打败了强大的敌人,以他们为主角创作的影视作品影响了几代人。《英雄儿女》《上甘岭》《南征北战》《地道战》《平原游击队》《红色娘子军》《闪闪的红星》等都是其中的典型,抒写了对那段伟大而光荣岁月的记忆,满足了当时受众强烈的心理和情感需求。

即使在和平年代,英雄主义仍然是国民重要的精神支柱,今天的英雄主义必然融合了时代特征与审美思考。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党委书记彭文祥围绕“新时代英雄气质”主题作出了阐述,英雄主义是通过描述具体事件,聚焦伟大心灵,具有崇高的价值和跨越历史的永恒魅力,这样的英雄主义既是真实、有力的,又是理想、有超越意义的。理论界对于英雄主义的丰富内涵和多样性也有很多探索,在谈及艺术传承中英雄主义的内涵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边国立总结了以下几点:(1)军事题材影视创作重视英雄主义的代际传承,在传统与新质的熔铸中塑造时代新英雄形象;(2)对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内涵的灌注与张扬,是军事题材作品英雄叙事的元点;(3)以鲜明的情感指向和丰富的情感层次,从人性善变的角度书写军人的成长史,挖掘军人主动牺牲的内蕴素质和人性内涵;(4)英雄的传奇表达需要满足观众多样化的观赏需求,使英雄人物与观众产生共鸣效应;(5)英雄的内涵具有“宽泛性”,在影视创作中要找准塑造和平年代英雄人物的艺术着力点。

二、全球化视野下中国电影工业体系的革新

电影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一百多年的电影发展历史与工业技术的发展一直密不可分,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发展进程,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科幻影片更是依赖着电脑动画技术达到创作高峰。今天的电影又一次站在了技术发展的门槛上,3D、IMAX、杜比全景声、高帧率拍摄等技术使电影的影像表达不断突破观众的想象。中国电影工业要从粗放的追求GDP模式转型为集约化、系统化发展,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

1. 技术升级与专业分工

导演张弛提出,电影是艺术创作,需要有高超的艺术想象力,不能简单、粗暴地将电影和政治、历史的绝对真实等同起来。观众对军事题材影片有特殊的心理预期,军事题材影片需要通过恢弘的场面、超凡的特效为观众营造颇具视觉冲击力的战争奇观。这就对电影行业的工业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电影工业理念与电影制作技术服务于影像创作,以适应当代受众的审美需要。《战狼》制片人吕建民提到,目前市场中普遍对主旋律影视作品不乐观,但他认为目前的中国市场越来越多元化,特别近几年好莱坞的军事题材影片在中国市场表现优异,就说明了影片本身的艺术品质和质量才是关键的决定因素。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陈旭光谈到目前整个电影界、学术界都非常关注电影新力量如何升级换代,提升电影工业品质,同时也在思考如何在电影制作过程中加强工业化的理性探索。编剧董哲提出中国电影界正经历一场革命,其中之一就是工业维度的革命。目前的电影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与世界电影先进的工业水平相比,中国电影的技术实力和工业理念还存在一定差距。例如在影片《敦刻尔克》中,特效团队极早地参与到前期的概念设计、镜头规划和拍摄当中,到后期制作的整个流程都持续发挥着巨大作用,最终将影片宏大又真实的战争场景完整地通过视觉化呈现出来。相比之下,我国电影工业体系中对专业的认知和分工比较粗放,对细节的要求不够严谨,反映到军事题材影片创作中存在武器和军事设备穿帮等一系列现象。演员侯勇提到,当前我国电影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一代电影受众的诉求和表达有较大变化,尤其在当前网络媒介发达的环境下,影视作品面临着更广泛的受众检验,因此对我们的工业理念和分工有了更高的要求。

2. 专业影视技术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电影行业对各门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不够完善,尤其专业影视技术基础人才的培养力度不足。谈及如何提升电影的艺术品质和艺术质量,美术师霍廷霄讲到,视觉美学能够起到传递影像信息的巨大作用,但国内对于服装、化妆、道具、置景等视觉化技术人才缺乏重视。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专业影视技术人才培养机构的匮乏。虽然有部分学校开设了动漫、影视特效等专业,但教育内容与市场实际需求之间普遍存在较大出入。这导致大多数毕业生难以承担影视公司的具体工作任务,因此不少影视公司培养后备力量还是通过民间培训机构、文创产业园、实践教学等碎片化的方式,这造成了与好莱坞强大的电影工业人才体系的较大差距。在中国即使投资较大的电影制作中的实体场景也仅由美工担任,而好莱坞很多重要的场景搭建工作是由专业建筑师、设计师出身的“概念设计师”承担。国内大量的项目,譬如《集结号》在初期建立团队时,就不得不寻求与韩国的视觉特效团队合作才能达到较好的艺术效果。因此,只有逐步完善我国专业影视技术人才培养体系,才能为电影工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在商业类型融合中艺术表现手段的突围

影视的类型化往往是在创作者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通过对观众偏好的细分摸索出的一套固定模式。这种固定模式能够提高制片效率、降低制作成本,逐渐成为一种成功的标准化商业模式。我国的军事题材影片在日新月异的媒介环境和观众审美偏好中逐渐演变并创新发展。在运用艺术表现手段讲好当代军事题材故事、塑造时代英雄人物方面,还存在着广阔的创作和提升空间。

1. “主旋律”到“大众化”的叙事模式转变

“主旋律”影片指以弘扬社会主义时代旋律为主旨,激发人们追求理想的意志,具有催人奋进的力量的影视作品。这个概念对中国影视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在20世纪90年代,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主导的宏大叙事达到顶峰。军事题材影视创作在沉寂中酝酿新的突破,出发点是打破僵化的叙事模式,以新的商业叙事模式适应产业化的环境。陈旭光指出,当前我们正在摸索新时代下英雄主义的全新叙事模式,并且总结出“英雄落难——犯错——失名——重新成长——逆境崛起——再次回归——集结号重新响起”的新英雄主义叙事模式。他列举了几部依托红色经典并在市场中反响较好的军事题材影片,比如《智取威虎山》包含阴谋与爱情的商业元素,具备完整严谨的戏剧结构和震撼的视觉效果;《铁道飞虎》以喜剧的形式解构战争,通过小人物的奋战与努力折射出战争的残酷与壮烈;而《战狼》系列聚焦当下战场,通过接地气的故事与阳刚硬朗的人物,彰显爱国主义激情。编剧王强谈到剧本创作时说,创作要从更加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展示人物,避免把军事题材电影单纯演绎为战略电影。彭文祥从理论思考和文艺批评的角度提出了新时代创作的范式转型问题,要具备历史的眼光和辩证的思维,立足现实,在人物塑造和题材的选择上要有新时代的审美特征、视听语言和风格趣味。导演王放放指出我们的电影市场上的某些创作者把主旋律影片窄化了,在进行军事题材和英雄主义影视创作时自我设限,忽视了电影的艺术性,不能摆脱大量的“说教”意味。谈到如何规避这种说教电影文化,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研究部副主任宋展翎提出,中国电影市场上超级英雄电影可能是未来的蓝海。超级英雄片能够充分满足今天的普通民众、尤其是青少年对英雄的向往,借助超级英雄输出主流价值观,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观众对主旋律内容的排斥。另外,超级英雄电影能够很好地发展为系列作品,对于中国电影类型化道路的发展是一条值得探索的方向。

2. “平民化”的英雄人物形象塑造

军事电影在世界影史上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塑造了令人难忘的英雄形象,《平原游击队》中的李向阳、《上甘岭》中的黄继光等,都是以一种固定模式重现战争英雄的光辉形象和精神风范。在一段时间里,我们用“高大全”的粉饰手法剥离了英雄作为人的属性。经过长期的发展,英雄形象的塑造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创作者们纷纷意识到,更符合人性、有弱点的英雄形象才是真实可信的,用一种“平民化”的视角关注草根与成长,甚至在特殊语境下人人都能表现出勇敢、奉献和牺牲精神的英雄情怀。导演麦丽丝指出,创作者一定要真诚地面对生活与历史,用鲜活的人物和真实的情感来打动观众。录音师安韶峰讲到在创作体验中了解到许多真实的、令人感动、充满情怀的英雄事迹,常常产生创作的冲动和动力,但把这种真实转化为影像信息吸引、引领观众又是另一种考验。会上专家提到《集结号》是战争英雄平民化塑造的成功案例,从人性的层面塑造了英雄形象的多样性与性格的复杂性。影片将战士还原成一个个普通、平凡而又真实的个体,无情的战火、军队纪律和民族利益并未消减他们的人性光辉,对亲人的眷恋、对战友的关怀、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死亡的恐惧,深刻呈现出他们在残酷战争面前脆弱与刚强、柔情与血性并存的真实人生。编剧孙海波还提到,在和平年代我们崇尚英雄、呼唤英雄,更要关注平凡的英雄人物,军嫂这一特殊形象在影视作品中常常被忽略,她们是无名英雄。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路侃认为,在中国叙事性的艺术领域中艺术英雄的共同特点是具有鲜明具体的时代特征,因此新时代的英雄电影对英雄形象的塑造应该有所突破,首先,在当代影视作品中英雄应表现出更大的情怀和能力;其次,需要深化对社会环境中作为个体性的人的描写,深入挖掘英雄内在的人民性和人民中的英雄性;此外,还应注意塑造复杂矛盾时空中英雄的个性和平凡生活中英雄的多样性。

除了影视作品在叙事结构和人物形象塑造的突破创新,专家们还指出军事题材和英雄主义影视的创作还有许多可以探索和发展的空间。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侯光明指出,未来的创作在题材、主题、类型和情怀方面要有所创新,应当鼓励类型片的创作,重视艺术和商业的结合。路侃讲到当下的军事题材与英雄主义影视创作应该有多元电影语言的融汇创新,寻求在电影表达中传统与当代、技术与美学、民族与世界、视觉与心灵等多方面的融合创造。他以《至暗时刻》中镜头的剪辑和画面转换举例,用现代的电影语言将丘吉尔拟稿、会议、讲话这些本来枯燥的内容生动地呈现了出来。导演冯小宁在会上谈到了自己对于市场的困惑和担忧,多年的军事题材影视创作始终存在诸多困难,特别是缺乏舆论和市场导向,对明星的过度追捧挤压了良好的创作环境。同时,他还提示目前市场上可能会出现一批应景追风的主旋律作品,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应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始终坚持从艺术创作规律和观众审美需要出发。

与会专家表示,此次研讨会视野宽广、议题深远,从电影史、价值观、艺术表达等各个角度对电影研究者和电影创作者都有独特的启示意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对军事题材和英雄主义的价值观选择进行深入思考,关注影视作品中的人文关怀精神,探索当前电影工业体系建设,竭尽全力创作出更多在思想艺术上取得成功,在市场上受到欢迎的优秀军事题材影视作品。

猜你喜欢

英雄主义题材影视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现在流的泪,都是当初求P图时脑子进的水
四大网大影视公司核心业务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美式英雄主义的颂歌——简析《美国狙击手》
不懈的坚守,孤独的“上坟”
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