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鲸》的生态整体主义解读
2018-11-12贺珊珊
贺珊珊
摘 要:赫尔曼·麦尔维尔是十九世纪美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白鲸》近年来收到国内外文学评论家的广泛关注。特别是20世纪以来,出现了生态批评这一新的研究视角。本文试图结合罗尔斯顿的生态整体主义理论,揭示《白鲸》中所蕴含的麦尔维尔超越时代的生态关怀以及对读者的生态启示。
关键词:《白鲸》;生态整体主义;生态启示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4--01
作为一种系统理论,罗尔斯顿整体主义思想的实质是“所允许的选择都必须遵循生态规律”[1](P.16)。它强调把“不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动态平衡、保护物种的多样性作为最基本的价值判断标准,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当作最高利益和终极目的[2](P.48)。
一、认识自然——感受多种生命魅力
罗尔斯顿曾提到:“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从前没有看到的美丽和完整,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对事实有了新的认识(如对相互依存、环境的健康、水循环、种群的律动和反馈回路的认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们对于什么是美丽与完整的观念有了改变”[1](P.30)。前者体现在,以实玛利在捕鲸过程中感受到了鲸群生命的律动。幼鲸的纯真不光使凶悍的斯坦布犹豫不前,也对以实玛利的内心产生了极大的震撼,而母鲸在人类肆意施暴时所表现的沉静和超然,也似乎让以实玛利更多地感到了一份愧疚。他深深地沉浸于母鲸哺育幼鲸这一温馨的亲情享受当中,继而对自己的身份产生了不由自主的厌恶。后者体现在,以实玛利对身为异族人的魁魁格有了观念上的转变。起初以实玛利十分恐惧魁魁格,因为他面目狰狞,又是异族。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相处,以实玛利发现灵魂质朴、气质崇高、智慧超人的魁魁格与那些长相标致,外表华丽,但道德虚伪的白人相比更具人格魅力。因此,不管是动物也好,异族的人也罢,我们在认识他们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生命的不同美丽与生态系统的完整。
二、敬畏自然——确保万物可持续发展
罗尔斯顿指出:“具有扩张能力的生物个体虽然推动着生态系统,但生态系统却限制着生物个体的这种扩张行为;生态系统的所有成员都有着足够的但却受到限制的生存空间。系统从更高的组织层面来限制有机体(即使各种物体的发展目标都是最大限度的占有生存空间,直到‘被阻止为止”[2](P.48)。正如,小说中作者对海上生活的描绘,“在当时的物质技术条件下,捕鲸完全只靠体力,凭经验才能侥幸于万一,而且一次捕鲸航程一般都要三年,吃的是干腌粗食,喝的是海水,住的是狭窄的船舱,既要忍受热带地区的炎热,又要遭到极地风暴的袭击”[3](P.8)。可见,水手们的生活严重受到海上物质资源和天气条件的限制,毕竟人类属于陆居生物并不适合长期在海上居住,这实际上是生态系统对人类扩张的一种限制。同时,罗尔斯顿主张限制人类的非基本需求和无节制发展,目的也并非要人类退回到非工业社会甚至原始社会,而是要确保包括人类在内的自然万物的持续存在和持续发展,要保护包括人类长远利益在内的整个自然系统的长远利益[4](P.99)。这一点体现在亚哈和斯达巴克的争执上:亚哈为了复仇不顾其他船员的利益,疯狂地捕杀白鲸,而斯达巴克从船员的整体利益出发,考虑到大家的安全和有节制地捕杀鲸鱼的必要性,他和众多水手一样,只是把捕鲸作为自己的谋生手段,而不是像亚哈一样被征服欲和仇恨冲昏了头脑。尽管当时斯达巴克没有深刻的生态保护意识,但是他在认识到人类能力有限的基础上所做出的敬畏自然的选择在客观上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三、关怀自然——超越人类中心主义
罗尔斯顿认为,人类必须建立以生态系统“整体意识为基础的责任感”,必须承担起“对生态系统的义务”[2](P.312)。人类要发挥自己的同情心,超越自身的视野、经验和利益的局限,站在生态系统整体的高度去关怀自然万[4](P.101)。例如,以实玛利从斯坦布吃抹香鲸的肉中获得的反思,他认为就像斯塔布那样,“借抹香鲸的油放出的光而大吃抹香鯨的肉是让大鲸受伤又受辱。没有人能从人类的残忍的本性之中挣脱出来,而成为一个在动物眼里没有血债的‘好人”[3](P.422)。这段作者对人类的辛辣讽刺,正是站在动物的角度上获得的反思,也寄予了他深刻的思考与同情。同时,生态保护离不开对社会公正的追求,决不能以维持或维护现存的社会不公正为理由反对或拒绝生态保护。为了满足无穷的贪欲和物质需要,人类打破了生态平衡还不够,还在人类内部剥夺许多人的基本生存权利和生存资源。[4](P.103)正如,作者在书中第16章揭露了比勒达船长对以实玛利的剥削。比勒达船长假借对船上其他股东负责,压榨了以实玛利的工资,可是连法勒船长都看不下去了,比勒达最后不得不给以实玛利三百分之一的拆账。虽然最后以实玛利活了下来,但他之前幻想的收入也付之东流了。像以实玛利这样平凡的水手有成千上万个,可又有多少人能安全返乡,挣得冒着生命取得的血汗钱呢?
结论:
《白鲸》作者麦尔维尔本身并不是从生态整体主义思想出发创作的,但它在客观上与之有很多契合之处。与同处于资本主义工业化时代,对人类征服自然抱有乐观态度的美国人相比,麦尔维尔具有超前的生态危机意识和可贵的自我反思精神。
参考文献:
[1]罗尔斯顿:《哲学走向荒野》,刘耳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6页,第30页。
[2]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杨通进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48页,第312页。
[3]赫尔曼·麦尔维尔:《白鲸》,曹庸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第8页,第422页。
[4]王诺:《欧美生态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99页,第101页,第1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