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精修学校》的解读
2018-11-12张洁婷
张洁婷
摘 要:《精修学校》作为缪里尔·斯帕克的最后一部作品,其中的许多技法和元素值得琢磨。本文选取后现代主义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
关键词:英国文学;后现代主义;元小说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4--02
二战后英国文坛涌现许多新时代作家,缪里尔·斯帕克就是其中一位。斯帕克生于爱丁堡,今年是她诞辰一百周年。对天主教的信仰是她文学创作的重要转折点,其创作重心由诗歌和传记转变为小说。斯帕克凭借《安慰者》和《琼·布罗迪小姐的青春》成名,2004年出版的《精修学校》(The Finishing School)是其收官之作。
《精修學校》讲述了师生间发生的故事。College Sunrise以帮助学生完成从高中到进入大学、步入社会或结婚的过渡为教学目的,学费高昂,有礼仪等课程。罗兰德(Rowland)和妻子妮拉(Nina)创办了这所学校并多次迁址,目前学校位于瑞士洛桑,共有九名不同国籍的学生。学生克里斯(Chris)极具文学天赋,他与罗兰德的妒忌和恩怨贯穿全书,妮拉和罗兰德的婚姻也在逐步瓦解。本文旨在从后现代主义角度对该作品进行评析。
一、题材的通俗化
传统小说描写的是那些宏伟壮观、生活在现世中的普通人不常经历的事件,远离生活现实,远离普通人物(王素英,2015)。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主题和语言都有通俗化倾向,贴近现实。由于取缔了深度模式,谋杀、侦探、偷情等最具煽惑力的题材以及同性恋、毒品等荒诞奇趣的内容是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拿手好戏(周芷汀,2004)。《精修学校》的主题主要有妒忌、婚姻与爱情、教育、同性恋、独立与自由等。
罗兰德上大学时为国家剧院写了一部戏剧并大获成功,他希望自己能成为小说家,在经营学校的同时进行小说创作。他年仅17岁的学生克里斯也在写小说,通过阅读和想象,他对玛丽女王(Queen Mary)、其丈夫达恩利(Darnley)和其好友里其奥(Rizzio)间发生的历史事件作出了独特解读。克里斯的小说受到出版商青睐,他将成为年轻的天才作家,前途一片光明,这让罗兰德妒忌不已。“他并不想说自己觉得克里斯写得有多好,妒忌的感觉在接下来的日子都将操控他,并在每个小时内不断加深”。他对克里斯的写作进度过分紧张,甚至趁学生们外出时翻找克里斯的背包,想找到手稿和电脑。后期他的心理已近病态,“罗兰德有把装着绿色油漆的水桶扣在克里斯红色头发上的冲动。绿色的油漆在他的脸上流下,毁掉他的容貌”。“我可以杀掉他,”罗兰德想,“但是这样就足够了吗?”。但每当妮拉提议开除克里斯他都表现出对这个学生的喜爱,他的内心是矛盾的。克里斯享受罗兰德的妒忌并以此为创作动力,“我需要他强烈的妒忌,没有它我就无法创作”。斯帕克本人为躲避亲朋好友对她成名的嫉妒曾迁居纽约和罗马,小说主题是她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也是多数人都有过的体验。
另一主题是婚姻。妮拉欣赏罗兰德的学术才华并希望他成为学者,而罗兰德喜欢妮拉的独立,婚后罗兰德专心写小说而把学校运营的大部分工作交给妮拉,妮拉支持他的写作。但罗兰德由于缺乏灵感等原因写作迟滞不前,他对克里斯的妒忌和痴迷也被妮拉看在眼里,她怀疑罗兰德有同性恋倾向,心生不满并与一艺术家进行婚外恋,罗兰德却毫不在乎,最终两人分道扬镳。荒谬的是当罗兰德知道克里斯与学校一名职员有情爱关系,他决定向这名女生求爱以展现自身能力,妮拉警告他时他并无终止的想法。没有爱情的婚姻注定走向终结。小说的不少情节还能引发读者对教育的思考。当妮拉发现对克里斯的妒忌干扰了丈夫的写作,她提议找借口开除克里斯;学校纪律宽松,学生蒂莉(Tilly)怀上了园丁的孩子,其人生将发生重大改变。育人的目的应是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教育不能由私人情感主宰,适当的管教是必要的。
二、人物塑造的不确定性
反理性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典型特征。在《精修学校》中有超过二十个人物,包括罗兰德和妮拉,克里斯、帕拉斯、奥珀尔等学生,以及学校职员、学生家长、出版商和教授。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书中对人物外貌、人生经历和性格的描述都很少,读者能清楚知道的只有他们的身份、大致年龄、学校生活和心理活动。妮拉和罗兰德都很高,妮拉有灰黑色的眼睛、对称的脸和黝黑的直发,而罗兰德有不深不浅的发色,偶尔留胡子。全书关于两个主角的外貌描写只有短短几句,而读者对克里斯的印象只在于他有一头显眼的红色头发,对其他人物读者只能从一两句话中大致了解其轮廓。本书主要通过心理活动和话语塑造人物,如通过妮拉对罗兰德的种种揣测以及他们之间的对话,读者得知她对丈夫的失望和罗兰德思想的极度扭曲,通过克里斯因出版商对其小说失去兴趣而产生的焦虑,读者能感受到他虽才华横溢,终究还是个仍在成长的少年。文中人物都只是人影和代码,扁平而非丰满,当读者合上书后很难回想起其整体形象,传统小说中的人物却往往有血有肉,个性鲜明。
三、元小说的叙事技巧
“元小说” (metafiction) 又叫“后设小说”或“超小说”,特点是关注小说的虚构成分及其创作过程而不是传统的人物和事件。该概念由威廉·H·伽斯提出,兴起于现代和后现代主义文学时期。
露迹就是叙述者在文本中自我暴露叙述和虚构的痕迹 ,甚至在文本中公然讨论各种叙述技巧,这往往成为元小说最显著的外部特征(朱明,1998)。该小说的虚构性明显,如在交代了克里斯被录取的经过之后,作者写道“但现在我们把目光再放到克里斯身上,因为罗兰德正透过窗户观察着他和他的朋友”;“克里斯,正如我们所有人一样,他要是知道罗兰德因妒忌而希望他死去肯定会感到惊讶”。夹叙夹议的手法以作者本人插入的话语打断了故事自身的连续性,如斯帕克对妒忌本质的总结,“妒忌就是指你得到的东西是我的,我讨厌你因为你得到了我得不到并渴望着的东西”。作者并未直接评论写作技巧,而是借角色的思想和对话传达其创作审美。小说以罗兰德的批判写作课为开端,“你从设定情境开始,你必须看清自己在现实中或在想象中的场景”;克里斯附和妮拉的建议,认为“人确实应该需要偶尔暂停一下以统观自己写下了的文字和自己的立场”。
嵌套结构也是元小说的常见手法。《精修学校》本身是一部小说,呈现了人物间的复杂关系。其中罗兰德笔下有两部小说,一部还未完成就被他放弃,另一部新作The School Observed记录了他对少年克里斯的观察。加上克里斯的历史小说,一共有四个故事镶嵌在一起,这些“故事中的故事”联系密切。《精修小说》有两条主线。一条关于罗兰德和克里斯,罗兰德对克里斯的妒忌逐渐加深但他喜欢克里斯,克里斯享受罗兰德的妒忌同时又尊敬崇拜着他,后来克里斯转变为憎恨罗兰德,最后两人和好。斯帕克运用了并置的手法,前期罗兰德的创作越来越陷入僵局,克里斯的写作却越来越如鱼得水,后期罗兰德的新作得到出版承诺,克里斯的小说却遭到出版商质疑;另一条关于罗兰德和妮拉,婚后妮拉全力支持罗兰德,后来她对丈夫感到不满,同时罗兰德越来越不在乎妻子,最后他们选择结束这段失去意义的婚姻。罗兰德观察克里斯的小说正是第一条主线的完整反映。而在克里斯的小说里,玛丽女王与才华横溢的里其奥是亲密朋友,丈夫达恩利心生妒忌并杀掉了里其奥,里其奥的弟弟谋划着为哥哥报仇。里其奥正是克里斯的缩影,而罗兰德则是另一个达恩利,他曾多次幻想克里斯的死亡和消失。死亡在克里斯的小说中真实发生,复仇又意味着悲剧无限延续,《精修学校》的结局却是罗兰德与克里斯和好,斯帕克显然在鼓励人们积极克服妒忌情绪而不是失去理智、为所欲为。
另外,元小说的时空是任意的(江宁康 ,1994)。斯帕克并沒有从学校创建者的婚姻和第一所学校的创办说起,而是以正在进行的写作课为开端,然后才交代学校历史,写作的时空顺序并无因果关系。开放性结尾是元小说不确定性的一个体现,克里斯因不知选哪种结局结束小说而苦恼,《精修学校》的结尾也只简单交代了各角色的归宿,读者须依靠自己的想象来填补他们的未来。小说中还含有书信、邮件、诗歌等,具有文体多元的特点。
四、结语
斯帕克是英国后现代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在她最后一部小说《精修学校》中我们依然能看到相关策略的巧妙运用,而书中不少主题在她更早的多部作品中也出现过,该书是她精彩的收官之作。
参考文献:
[1]王素英.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的审美现代性[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2]周芷汀.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文本策略及其转向[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33-37).
[3]朱明.“元小说”的叙事手段及其操作策略[J].文史哲.1998,3(90-97).
[4]江宁康.元小说:作者和文本的对话[J].外国文学评论.1994,3(5-12).
[5]戴鸿斌,杨仁敬.斯帕克元小说叙事策略解读[J].当代外国文学.DOI :10.1607.
[6]Muriel Spark. The Finishing School[M]. Canongate Books Ltd.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