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融合的典范

2018-11-12马茜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4期
关键词: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融合

摘 要:《野性的呼唤》包含丰富的现实主义特征,如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的塑造,逼真的细节描写,对现实的深刻揭示等。而浪漫主义则体现在想象丰富,塑造理想化形象、设置神话悬念、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等方面。杰克·伦敦在这部小说中将二者完美融合。

关键词:现实主义;浪漫主义;《野性的呼唤》;融合

作者简介:马茜,女,汉族,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在读。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4--02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是文学艺术领域的两大思潮和基本创作手法。现实主义强调忠于自然,追求作品的逼真性和对现实的深刻反映;而浪漫主义最基本的特征是主观性,注重表达主观思想和抒发个人情感。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代表作《野性的呼唤》举世闻名,得到来自语言学、文学、心理学等不同领域的解读,本文则聚焦于小说中呈现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虽然二者特点相异,但作者将其出色地融合在一起,使小说成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融合的典范。

一、小说中的现实主义特征

歌德认为:“艺术的真正生命在于对个别特殊事物的掌握和描述”。小说中的现实主义特征首先体现在对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的塑造方面。性格迥异的雪橇狗鲜明地反映了社会现实中的人性特征。巴克优点众多,有着高傲的天性,健壮聪明,野性十足,并具备出色的领导才能。斯皮茨看似友好,不过有些奸诈,心里想什么诡计时会冲着你面带笑意。母狗多利性格脆弱,因经受不起雪原上风餐露宿的长期奔波,发疯后被杀死。经验丰富的戴夫和索莱克斯平时懒洋洋,到了雪橇下立即精神焕发;戴夫英勇无畏、任劳任怨,索莱克斯则淡泊名利、大度谦和。作者表面上是写形形色色的狗,实际上说的是现实中的人:拼搏进取的强者、表里不一的奸诈者、被社会淘汰的弱者、尽忠职守的奉献者、世故圆滑的现实者等。与典型形象相对应,作者营造了典型环境。巴克原先在大法官宅邸过着和平安逸的生活,但来到寒冷的北方,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社会规范冷酷无情,加之雪橇的重负,巴克失去了温暖和仁慈的庇护,不得不在鞭子和撕咬中学会拉撬,在雪里打风洞睡觉,学会偷吃不被主人发现。将典型形象与典型环境相结合深刻展现出人性的复杂和现实生活的冷酷。

逼真的细节描写是现实主义的另一显著特征。当巴克累得不行的时候,哈尔的棍棒雨点般打来。“它模模糊糊地感到死亡将至。当它来到河岸时这种感觉就一直很强烈,并且从未消失。它一整天都感到脚下的薄冰很容易破裂,好像灾难已迫在眉睫,就在前面冰上,而主人还在一个劲地赶它。”对心理细节的描写入木三分,将巴克累得精疲力竭却在皮鞭的压力下欲罢不能的心理状态鲜活地表现出来。在描写巴克拉一千磅面粉时,“它整个身子紧密地凝聚在一起,肌肉滚动,移来移去,像是柔软的皮毛下的活物。它宽大的胸膛俯得很低,埋头向前,脚疯狂向后猛蹬,爪在坚实的雪地上抓出一行行槽印。”對动作的细致刻画为读者清晰呈现出巴克不堪重负的情形。

现实主义的本质特征还在于对现实的深刻揭示。小说将富有灵性的动物作为写作对象,并使用第三人称,带有讽喻的意味,通过动物世界的弱肉强食、尔虞我诈揭示美国社会的现实本质。从安逸的宅邸到寒冷的北方,生存环境的改变使巴克由宠物之王变为群狼之王,而巴克所面对的恶劣环境就是当时美国现实社会的真实写照。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是共通的生存法则。作者在文中对那些丑陋行径进行无情批判,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虚伪面目,从动物视角洞悉美国现实社会的本质和人性本质。巴克最后选择回到荒野丛林,也透露出对人类文明的心灰意冷。对现实的深刻揭示赋予了这部小说厚重的时代感。

二、小说中的浪漫主义元素

狗在西方文化中含义丰富,小说以狗为写作对象为作者开启了想象的空间,作者由此展开联想,塑造了一个个具有鲜活生命的艺术形象。同时,以动物眼光看待世界,借动物思维反观世界,作者得以摆脱心理束缚,更真实地表达内心的想法。想象的丰富性和自由性可谓是浪漫主义与生俱来的特质。“就文学自身传统而言,‘浪漫主义(Romanticism)一词起源于中世纪用方言写作的‘浪漫传奇(Romance),即盛行于中世纪的英雄史诗、骑士传奇与抒情诗,它们往往想象丰富,情节离奇。”(董学文,2005)小说中的想象虽不至离奇,却令人印象深刻。

浪漫主义强调对理想的追求和主观情感的表达,常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创造理想化的艺术形象,并注入作者的理想追求。巴克就是作者笔下一个理想化的“超狗”形象。它体魄强健,能拉动重达一千磅的面粉;它智慧超群,能快速适应恶劣的生存环境;它桀骜不驯,始终保持领袖的风范。作者赋予巴克超强的能力,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表现其坚忍勇敢,寄托了作者在无论多恶劣的环境中都要顽强生存下去的理想追求。

“浪漫主义文学理论重视自然,向往人类的自然状态,反对现代文明对人性的戕害与扼杀。但它常常将对自然的理解引向人的主观或者先验存在,最终把自然还原为精神或神秘力量。”(董学文,2005)小说中通过这种神秘力量设置的神话悬念为本文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文中屡次出现“野性的呼唤”仿佛预示一个旷古神话,神秘而悠远,将巴克引向深邃的荒野丛林。“这是一首古老的歌,这歌在它体内汹涌澎湃,使它又恢复了自己的本性;这歌标志着生命多像一场傀儡戏。”“密林深处传来一种呼唤,每当听到这神秘地令它激动和富于诱惑力的呼唤,它便感到被迫转身离开火堆和周围坚实的土地,向着森林冲去,不断往前,自己也不知道冲向哪里或为何而冲。”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叙写神秘的故事,以神秘的方式为我们呈现来自荒野的魔力和来自生命深处的呼喊,给读者留下悬念。

浪漫主义也体现在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上。在描绘自然时,浪漫主义将思想情感融于景物环境中。比如,小说标题“野性的呼唤”就是一个情景结合的表达。又如,小说中常用原始意象描绘自然环境。“头上发出冷冷的北极光,星星在寒冷的远方闪烁,雪覆盖着大地,使之冻结麻木。”光、星、雪、夜,这些原始意象的应用预示着巴克将回到原始的荒野。“当漫长的冬夜来临,狼群捕食进入这些低矮的山谷时,人们便会看见它跑在狼群前面,穿过苍白的月光朦胧的北极光,像巨人一样飞跃于它的伙伴们之上,巨大的喉部高歌一曲,唱着世界之初的一支歌——是野狼之歌。”唯美的画面在情与景的激荡中化为一首壮美的生命赞歌,感人肺腑。

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在不同时期占据主导地位,但二者不是互相排斥的。事实上,一切真正的艺术都必然是对现实的真实反映。“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分别不在于是否反映现实,而在于反映方式的不同:现实主义比较直接地客观地反映现实,而浪漫主义则较多地透过主观的情感和理想去反映现实。”(朱光潜,1963)。二者在反映现实的终极目标上是一致的,因此二者的结合使用是完全可能的。许多杰出作家在各自作品中将这两种创作手法不同程度地融合在一起,《野性的呼唤》就是其中的典范。小说选取富有灵性的狗作为主人公,从巴克的视角观察周围世界,描述其在极端环境中的生存状态,并呈现了各种富有代表性的形象。在逼真的细节描绘和曲折惊险的故事安排中,作者以狗喻人,折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批判。而巴克并非一条普通的狗,它超强的能力使其在各种奇异的遭遇中得以生存下来,并且常常听见“野性的呼唤”,不时出现的神话悬念吊足了读者的胃口。大量情景交融的画面则增添了小说的美感。纵观全文,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交织,理想与现实缠绕,二者完美融合,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亦真亦幻的世界。由此可见,二者的融合不但没有破坏小说的整体印象,而且给读者带来更美妙的体验。

参考文献:

[1]董学文. 西方文学理论史[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2]杰克·伦敦, 刘荣跃译. 野性的呼唤[M].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3]朱光潜.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63.

猜你喜欢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融合
漫谈诗的革命浪漫主义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论浪漫主义对新诗功能的影响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新法律现实主义
法式浪漫主义音乐会登陆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