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许浑的咏史怀古诗及其特征

2018-11-12刘秀芬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4期
关键词:特征内容

摘 要:晚唐时期咏史怀古诗比较发达,许浑是这一诗歌题材领域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诗人。许浑的咏史怀古诗创作与其社会背景和个人经历联系密切。他这类诗作内容十分丰富,或以古鉴今,着眼独特;或寄情于古,典故精妙;许多诗作景情融合,含蓄隽永;诗风豪丽,苍凉凄美。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许浑;咏史怀古诗;内容;特征

作者简介:刘秀芬(1971-),女,河南新乡人,硕士,郑州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4-0-02

许浑是晚唐诗坛著名诗人。针对许浑的诗歌研究,学术界在近年来予以的关注较多,无论是从生平与思想方面,还是从诗歌创作内容及艺术特征等方面,都对许浑的诗歌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但针对许浑咏史怀古诗的专题研究并不多。因此,对他的咏史怀古这一题材依然需要投入更多精力,以期抛砖引玉,促进更高层次的研究成果出现。

一、许浑咏史怀古诗的创作基础

(一)社会背景

唐朝步入晚期之后,以往的繁荣盛世已经不在,国势日渐衰微与没落。宦官把持朝政、潘镇割据以及牛李党争这三大社会毒瘤,不仅腐蚀了晚唐的朝纲,腐朽了政权,而且将晚唐带入到了内外交困的危机局面。如此危机局势,随时都能让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覆灭,但统治者依然过着腐朽糜烂的生活,根本不励精图治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任由国家一步步走向灭亡。失去雄壮气象的王朝,导致文人志士特有的那种气壮山河的情怀也随之消亡。面对黑暗混乱的现实社会,包括许浑在内的诸多封建士子,其仕途都是历经坎坷与起伏,少时报国为民的豪情也日益消减,中兴的希冀与愿望也慢慢在无望中绝望,剩下的只有抑郁、哀痛、悲伤的情绪在诗作之中萦绕。

(二)个人经历

许浑(788—858),字用晦,洛阳人。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后人因称“许丁卯”。诗集有《丁卯集》。屡试不第,及第后曾历任文宗、武宗与宣宗三朝官员,政治生涯长达三十多年。许浑的仕途生涯并不顺利,而是波折多舛。纵观许浑的生平与经历,其对于入世还是十分积极的,希望能够通过仕途施展自己远大的抱负。与此同时,许浑出身于名门后辈,虽然已失去门荫庇护,但并未改变出仕之心。但历经多次科考,都以落榜而终,因而许浑选择了干谒仕途之路。四处游走期望通过结交权贵实现入仕愿望的许浑,并未遂愿,直至唐文宗大和六年终于取得进士的许浑才踏上了荆棘遍地的仕途之路。对于性情耿直的许浑来讲,其仕途道路走得并不顺畅,甚至因反复触怒最高统治者,而被多次调离。这种个人经历对许浑报国报民之心的打击是非常大的,并逐渐陷入了较为困顿的境地,归隐的想法开始在脑海中萌生,以往的经世之志、报国之心越来越淡薄。许浑的这一系列人生经历,都为他的诗歌创作奠定了基础。

二、许浑咏史怀古诗的内容及特征

许浑一生创作的诗作达500余首,其中咏史怀古诗是其最具表现力、最有价值的作品[1]。许浑现存的咏史怀古诗共有近40首[2],数量虽然不是很多,但所涉及到的历史史实却横跨广阔而绵长的时空领域,从三代到许浑所处的唐代史实,在许浑的咏史怀古诗作中都有所体现,内容十分丰富。这些作品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在艺术上的成就也颇高。韦庄就极为推崇许浑的咏史怀古诗作,并对许浑在咏史怀古诗领域中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如《题许浑诗卷》:“江南才子许浑诗,字字清新句句奇。十斛明珠量不尽,慧休虚作碧云词。”韦庄对许浑在诗作方面的肯定名副其实。的确,这些咏史怀古诗篇诗或以古鉴今,着眼独特;或寄情于古,典故精妙;许多诗作景情融合,含蓄隽永;诗风豪丽,苍凉凄美。

(一)以古鉴今,着眼独特

晚唐诗人大多喜欢对历史史料进行谈论,如刘沧、郑谷、李群玉等。许浑也不例外,他也擅长以古鉴今。许浑着笔不仅苍劲有力,而且论述非常有深度,如借古讽刺帝王虚妄的求仙之心、感叹险恶的政权之争、痛斥统治阶层奢靡腐败的生活、哀伤国运的飘摇与短促等。以《金陵怀古》为例:“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唯有青山似洛中。”这首咏史怀古诗在许浑的作品中非常具有代表性。金陵是历史上诸多王朝的都城,以有“王气”而著称。但许浑却没有追随这一惯常看法,而是给予企图从“王气”这一说法中寻求高枕无忧之美梦的统治阶层无情的抨击与警醒,只一“王气终”就囊括了六朝的衰败,也以此直击当朝的恶劣形势,道出了作者对国家的绝望之情,加之“戍镂空”、“千官冢”、“豪华尽”等言语,进一步加深了以古鉴今的力度。又如《姑苏怀古》:“宫馆余基倚棹过,黍苗无限独悲歌。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岛凫占浅莎。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月东流生白波。”许浑在诗中对夫差荒淫无度的声色生活进行了猛烈抨击,述说了因夫差不励精图治而终致使国家走向灭亡的惨痛教训。诗中的“独悲歌”、“虚槛冷”、“忠臣死”等均是通过今昔对比,体现出了许浑对国势不在的忧患之情,也是为了借助夫差对当朝君王不思朝政、沉迷声色的颓废生活的鞭斥,更是为当局统治者敲响警钟。

(二)寄情于古,典故精妙

许浑颇具正义感与功名之念,在创作咏史怀古诗的过程中,常常借助于个人的生活与经历,将万千思绪与感触注入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名山胜水之中,寄托他对苍凉人世、腐朽社会的感慨。对于许浑而言,无论意在表达何种情感与思绪,都会选用极为精妙的典故予以贴切的寄托。比如他的《长安岁暮》:“独望天门倚剑歌,千时无计老关河。东归万里惭张翰,西上四年羞卞和。”此诗中许浑引用了西晋张翰羁旅洛中思念家乡、春秋卞和在荆山脚下抱璞玉哭泣的两个典故,其中张翰对故鄉的眷恋正是许浑急于回归故里之情的托寄,卞和抱璞玉而哭则恰好折射出了许浑因自己怀才不遇而幽恨悲伤的心境。贴切且精妙的典故择取,将许浑内心的情感展现无遗。还有的歌颂历史上的忠烈人物,如《题卫将军庙》:“武牢关下护龙旗,挟槊弯弧马上飞。汉业未兴王霸在,秦军才散鲁连归。坟穿大泽埋金剑,庙枕长溪挂铁衣。欲奠忠魂何处问,苇花枫叶雨霏霏。”这首诗既写到卫逖将军战功显赫,神勇盖世,又写他功成身退,高蹈遗世。后又言其坟庙,最后以景作结。整首诗刻画卫将军形象栩栩如生,充分表达了对卫将军的敬仰之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还有《经故太尉段公庙》等,表达了诗人对段秀实的敬佩崇仰。不过这类诗不多。另外还有推崇古之隐士,如歌咏商山四皓的有好几首,如《亡题》、《题四皓庙》、《重经四皓庙二首》,都表达了诗人向往归隐的避世心态。

(三)景情融合,含蓄隽永

许浑的咏史怀古诗善于借用景物抒发情怀,且注重推敲,常常将议论巧妙地融入到抒情与叙事之中,避免直白地对历史人物、史事以及个人情感进行品评或宣泄,而是运用哲理性的语言对历史感悟进行展示。点破但不道尽的创作艺术,使得许浑的咏史怀古诗作含蓄隽永,韵味无穷,极具魅力。如他的《咸阳西门城楼晚眺》:“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渭水寒声昼夜流。”许浑在诗的开篇之处就采用了低沉忧郁的笔触勾勒出了咸阳城楼周边的景色,其中一个简单的“愁”字不仅传递出了作者的内心情感,而且还将咸阳城楼一片衰败的悲凉情景尽展读者眼前。秦汉故都咸阳城,如今衰草遍地,唯有长流的渭水默默流过,每每想到朝代更迭,沧海桑田的世事变迁之景就会涌上心头。对历史的感怀,对家乡的思念交相辉映,使得历史更显辉煌耀眼,当朝更见昏暗衰败,而且在艺术上情景交融,含蓄隽永。又如《故洛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鸦噪暮云归古堞,雁迷寒雨下空壕。可怜缑岭登仙子,犹自吹笙醉碧桃。”颔联“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水声山势为写景,“市朝变”,“宫殿高”是诗人由景所思。这两句虚实结合,由景生情,手法巧妙。精练鸦归古堞,雁下空壕,作者用凄凉的景物进一步烘托出内心的伤感之情。明高棅《唐诗品汇·七律叙目》曾评道:“用晦之《凌歊台》、《洛阳城》、《骊山》、《金陵》诸篇……其今古兴废,山河陈迹、凄凉感慨之意,读之可为一唱而三叹矣。”的确如此。

(四)诗风豪丽,苍凉凄美

《唐才子传》评价道:“浑乐林泉,亦慷慨悲歌之士,登高怀古,已见壮心。故其格调豪丽,犹强弩初张,牙浅弦急,俱无留意耳。至今慕者极多,家家自谓得骊龙之照夜也。”[3]用“豪丽”二字概括许浑咏史怀古诗的风格特征,可谓准确贴切。与许浑其他题材意象的精巧纤细不同,他这类咏史怀古诗作很多意象豪迈大气。如《汴河亭》:“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汴河一开,“百二禁兵,三千宫女,一夜启行,空国尽下。真乃地动天摇,不但鬼哭神号也。”(《贯华唐选批唐才子诗》)[4]气势之大,竟至如此!又如“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咸阳城西楼晚眺》),意境阔大浑茫。“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金陵怀古》),《历代诗发》评价:“音响遏云。”[5]这些诗气势直追盛唐体格,全无晚唐诗境逼仄狭小之嫌。的确,时空的延伸和拓展有助于表现诗人深广绵长的怀古伤今意识。其他如《凌歊台》、《南游泊船江驛》、《经段太尉庙》皆为意境苍凉凄美之作。诸如此类的诗歌在许浑咏史怀古诗中并不罕见。

结语:

总而言之,咏史怀古诗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创作题材,大多数诗人都会将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充当感情抒发的载体。晚唐诗人许浑,以其丰富的咏史怀古诗作品内容,不仅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幅苍凉凄美的古代历史画卷,而且也将晚唐的社会发展态势与诗人的心态予以了真实再现,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清·彭定求等.全唐诗[M].中华书局,1960(04):6036-6143.

[2]罗时进.晚唐诗歌格局中的许浑创作论[M].太白文艺出版社,1998(08):106

[3]元·辛文房.唐才子传[M].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03):87.

[4]陈德芳校点.金圣叹评唐诗全编[M].四川文艺出版社,1999(01):288.

[5]陈伯海主编.唐诗汇评下[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05):2388.

猜你喜欢

特征内容
根据方程特征选解法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内容回顾 温故知新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主要内容
线性代数的应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