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与标准双轮驱动的超融合
2018-11-12郭涛
郭涛
IDC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超融合市场同比增长115.3%,整体市场规模达到3.793亿美元,政府、教育、电信、制造、金融、医疗等行业的用户已普遍采用了超融合基础架构。在Gartner的技术成熟度曲线中,超融合也已经越过了炒作的顶点,开始进入快速成长期。从客观上看,超融合的势力范围正不断扩张,有成为市场主流的潜力。
全面云化的支撑
从应用层面看,如今百行百业的创新应用都在围绕着云计算平台展开,以云计算平台的融合和共享能力,打破传统IT的资源壁垒、数字壁垒和业务壁垒,可以更好地支撑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业务创新。融合与共享成了云计算时代基础设施建设的主旋律,超融合架构应运而生。
超融合架构就是采用软件定义的方法,将计算、存储、网络等IT资源进行高度集成,最终实现IT基础架构的融合与共享。超融合将是未来IT基础设施全面云化最主流的方式。
从商业和市场格局来看,大约从2013年起,超融合在国内如星星之火开始燎原,联想、华三、SmartX、华云网际、Nutanix等厂商在中国纷纷推出超融合产品,这也标志着超融合首次作为独立的产品形态出现在中国市场。伴随着超融合的理念被越来越多中国的行业用户所接纳,超融合在中国也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这也引起了国际知名市场分析机构的重视,从2015年起,IDC每年都会发布中国超融合市场报告。
虽然超融合之风也是从美国刮到中国,但是因为这股风潮与中国用户的云化需求十分契合,所以很快便得到了中国整个IT业界的认可。超融合成了新的“风口”。众多中国厂商积极参与和投入,短时间内就形成了集团优势。IDC公布的2017年的数据显示,华为、新华三、深信服占据市场份额前三,三家的份额总和达到63%,领先优势明显。另外,许多本地的供应商和超融合初创企业仍源源不断涌入,据说中国超融合厂商总数已经超过50家。在超融合领域,中国品牌、中国自主创新的技术和产品已经成为领域内一面不可动摇的旗帜。
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一些超融合厂商灵活地采用“双技术栈”或“双品牌”等,通过并购、自主研发兼顾合作等方式,拥有两条甚至多条超融合产品线。
进入2018年,超融合又掀起一股新浪潮,云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甚至云服务商开始大举进军超融合市场,EasyStack、华云数据、青云等都发布了超融合新品。因此,有人说,超融合也像云计算一样进入了“下半场”,超融合正与云计算慢慢交织融汇。
超融合是不是进入了“下半场”,仁者見仁,智者见智。但是不可否认,经过多年的持续演进,特别是受到云计算潜移默化的影响,超融合当前正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一个方向,超融合就是作为一个标准化的基础架构产品,其特征是简单、可运维、可管理。另一个方向,超融合从IaaS层逐步向PaaS甚至SaaS扩展和延伸,成为一个全面云化的平台,支持企业的所有业务上云。
许多云计算解决方案供应商和云服务商更倾向于后一种发展思路,一些公有云平台就是构建在超融合架构之上。但是对于超融合架构与云计算平台之间的界线如何划分,不同的厂商之间还是有分歧的。有一种观点认为,超融合架构可以与PaaS结合,甚至可以加入云管理平台的功能,但是如果融入更多云平台的功能,甚至将超融合与云平台划等号,那么超融合架构对于用户来说就“太重了”。
有专业人士指出,在短期内,上述两种方式是可以并存的,但从长远来看,超融合应更加贴近用户的应用需求,成为一个全面的云化平台。
聚力标准,融汇生态
2013—2018年是中国超融合的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已经基本完成了超融合的市场教育、超融合的技术和产品布局,以及厂商格局的初步确立。在这里不得不提“中国超融合产业联盟”所起的积极作用。2013年,中国市场上刚刚出现超融合产品,2016年1月,由联想、新华三、SmartX、Maxta、深信服、华云网际、SOHO中国、Mellanox、南大通用和文华在线等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的超融合产业联盟正式成立。联盟在一个产业兴起的早期便成立,从客观上保证了产业规范、健康地发展。联盟成立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打破了超融合厂商之间单纯竞争的格局,推动超融合厂商之间的深入交流与合作,同时推进超融合技术的应用与实践,形成了合作共赢的局面。
以生态带动超融合产业的发展,以生态促进联盟各成员企业的协作,这也是联盟快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两年间,联盟在第一届理事长单位联想集团的带领下,制订了联盟的发展纲领、发展目标,发布了联盟的发展行动纲领。得益于上述规范、纲领的制定和切实执行,联盟的生态体系不断扩张。2017年6月13日,在第二届超融合产业联盟大会上,又有20家新成员加入。在联盟中,既有传统的软件公司,也有云计算、超融合企业;既有在业界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传统大型企业,也有锐意创新的后起之秀。由于生态圈的扩大,联盟在中国超融合市场上的影响力、推动力不断增强。
从2018年1月起,新华三集团开始正式履行联盟第二届理事长单位的职责。联盟掀开了新的发展篇章。2018年7月23日举行的中国超融合产业联盟“超融合技术架构”论坛,聚焦国内超融合产业的“标准、产业、生态”三大主题,提出了“聚力标准,融汇生态”双轮驱动中国超融合市场发展的核心目标。
具体来看,“聚力标准”是指中国超融合产业联盟必须主导、推动和参与超融合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制定,共同促进超融合产业的健康发展。标准是联盟的共同语言。只有制定统一的标准,各成员之间才有对话的基础。有了标准,技术人员之间才可以更方便地交流和沟通,促进技术和产品创新;有了标准,用户才可以更容易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融汇生态”是指中国超融合产业联盟成员之间必须加强交流,积极拓展业务,不断扩大超融合产业生态链的数量和范畴,增强影响力。超融合联盟纲领中提出的发展目标、具体标准和融汇生态,将成为联盟未来工作的主要指导思想。
超融合倡导的是全面融合,提供全栈的服务能力。但是,没有一个厂商仅靠单打独斗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只有借助“平台+生态”的模式,通过建立规范和标准,众多合作伙伴一起不断完善超融合的技术、产品和服务体系,从而实现高效的交付。
在标准方面,联盟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在“超融合技术架构”论坛上,联盟成员——新华三集团、联想云、SmartX、深信服、Maxta、华云网际等共同推出了《超融合技术白皮书》V1版本。该白皮书包含超融合发展历史、产品定义、方案定义、技术架构、应用场景和实践指南等内容,是对当前中国超融合技術的阶段性总结。未来,联盟将联合更多企业和机构,推动《超融合技术白皮书》成为国家和行业的标准。
目前联盟成员总数近40家。未来,联盟将围绕技术、生态、产业多个维度打造立体的超融合产业生态体系,进一步扩大联盟成员数量,不断扩大联盟的影响力。
超融合的挑战与应对
目前超融合主要面临以下三方面新的挑战。
第一,当前,超融合架构仅仅考虑的是计算、存储和网络等资源层面的融合共享,这容易在数据中心层面造成新的割裂,比如数据的割裂和业务的割裂。
第二,在全面云化时代,当前的超融合架构还无法平滑地向全面云化演进。
第三,超融合在从边缘业务向核心业务延伸的过程中,其应用生态、技术应用和方案生态有待进一步完善。
从解决上述问题的角度出发,未来超融合产业的发展将呈现以下三大趋势。
第一,未来的超融合一定会采用软件定义的方式融合更多的IT组件,包括数据组件、平台组件和业务组件等,通过更全面的融合,真正形成云化统一的数据中心。
第二,未来的超融合一定会集成云平台的功能,形成面向边缘计算的超融合,对接公有云,搭建混合云。紫光云公有云已经上线测试。相信新华三的超融合未来将与紫光云公有云之间会有更多的交集,为用户提供全面云化的体验。
第三,未来的超融合一定可以承载全业务负载,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全景生态,这样才能全面满足用户的需求。
超融合就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充满朝气和希望。超融合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更需要积极的引导以现实规范发展。中国超融合产业联盟应该起到“传帮带”的作用,让超融合在中国更快地扎根、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