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植物馆园艺布局与种植
2018-11-12黄芳薇左金富汪洋
黄芳薇 左金富 汪洋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大大提升,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人们就逐渐开始追求精神享受,这就极大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其中植物馆作为旅游业当中的一种类型,主要就是向人们集中展示植物体系,也可以看作是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微缩,人们通过植物馆就能够很好的了解当地的植物类型。在植物馆园艺布局中,不仅仅需要考虑到全局,同时还需要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提高其观赏性。本文主要是对热带植物馆园艺布局、热带植物馆种植2个方面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热带植物园;园艺布局;种植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733128
热带植物馆主要是对热带地区所生长的植物进行集中展示,能够形成独特的热带景观。但其中需要注意的是,热带植物馆由于其面积有限,而且所种植的植物种类比较多,还包括部分其他地区引入的植物种类,因而在种植的过程中就需要合理设置相应的种植区域,采用栽培、移植等方式来分散或几种种植植物,最终达到赏心悦目的观赏效果。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仅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园艺布局,同时还需要合理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使植物之间能够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1 热带植物馆园艺布局
对于热带植物馆园艺布局来说,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设置温带植物园艺种植区。在种植温带植物的时候,为了其种植效果,就需要在一侧放入适量的热带植物,其作用主要是通过废料搭配和氧气转换,实现辅助种植。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所选取的温带植物需要很好地适应热带植物馆的环境条件,进行有效装饰和装点[1];设置热带植物园艺种植区。热带植物馆内的环境问题一般都会保持在27~30℃范围内,但是在游客观赏的过程中也不能使其感觉到炎热,因此就需要注重通风,尤其是在植物较为集中的区域,还需要实现热量传递和水分蒸腾。
2 热带植物馆种植
2.1 植物群落高低错落垂直结构
热带植物景观具有浓郁繁茂的特点,主要是借助草木、灌木、乔木等多种植物相互搭配组成的。比如就白沙门公园来说,层次丰富、高低错落的植物景观随处可见,营造出灿烂繁茂、生机勃勃的景观效果。而且从植物生长的整个环境来看,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供养作用,相互为对方提供生长所需物质,比如比较高大的木本植物能够为低矮的植物提供氧气、水分以及腐殖质,促进其更好地生长,而低矮的植物能够很好地保持土壤中的营养与水分,两者之间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缺一不可[2]。
2.2 加强对地被花卉植物的合理应用
海南地区气候条件好,花草树木能够四季常青,虽然植物在一年当中的变化不大,但是借助各种各样的热带植物,其季相景观还是丰富多彩。这样一来,在热带植物馆种植的时候,除了需要不断丰富植物种类,同时还需要注重其艺术性,对环境起到熏陶、美化的作用,更好地展示出植物美。比如在种植馆内装饰性植物和行道树的时候,就可以应用多样化的艺术剪切手法,使植物能够组成不同的图案,进一步提高熱带植物馆的形象性与生动性,实现艺术美追求。在馆内种植的所有植物,都可以应用绿色来实现有效连接,形成独特、个性化的景观,通过植物相关之间的艺术配合,构成一道辅助风景线。
2.3 注重对地域特色的展示
在种植热带植物的时候还应该注重对地域特色的充分展示,创新园艺装修与设计手法,积极借鉴和参考其他具有代表性的园艺设计,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设计植物空间的时候,可以将小型亭台楼阁、石头、假山等摆设合理地搭配其中,与热带植物之间相互配合,提高热带植物馆整体的欣赏性。另外,在种植之前,还需要充分考虑到人们的审美观,并加强与人们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加强对本土植物的应用,这样不仅仅能够对热带植物馆内的环境、水循环圈产生有效的改善作用,同时各生态物种相互之间也就能够更好地实现和谐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2.4 应用植物质感的强烈对比
应用植物质感的强烈对比,最主要的就是利用不同植物在视觉上形成的对比与互补,进而构建出醒目灿烂、生动活泼的热带植物景观效果。植物类别的不同,所存在的质感也不尽相同,比如椰子树、棕榈科糖棕、芭蕉科、姜科、龙舌兰等大叶、硬叶、尖叶植物就属于粗质感植物;草海桐、印度橡皮榕、散尾葵、朱蕉、红桑、大叶榄仁等植物就属于中质感植物;小叶龙船花、细叶萼距花、福建茶、垂叶榕、洪继木等小叶、细叶植物就属于细质感植物[3]。如果空间可以开放、空旷的话,就可以加强对粗质感植物的有效应用;如果道路两侧、凉亭外、溪流边等相对安静、私密的空间,就可以应用细质感植物;而对于中质感植物来说,能够很好地营造出恬适、静谧的环境氛围。
3 结语
在热带植物馆园艺布局和种植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考虑到植物生长所需的基础条件,同时还需要注重其休闲性与娱乐性,保证人们在观赏的过程中能够起到放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艾俊凯.唐山热带植物馆雨林植物展区景观设计[J].中国花卉园艺,2016(6):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