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香葡萄棚栽技术探析
2018-11-12周宗辉
周宗辉
摘 要:玫瑰香葡萄在国内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且棚栽种植已经成为了十分重要的种植方式。与其它大多数葡萄品种不同的是,玫瑰香葡萄在棚栽上对于种植、栽培与管理技术有较为特殊的要求。部分种植户在对葡萄性葡萄棚栽技术不甚了解的情形下已经蒙受了一定经济损失。本文将对玫瑰香葡萄的棚栽技术进行分析,并从玫瑰香葡萄棚栽的温湿度管理、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修剪與花果管理角度对其棚栽技术进行具体研究。
关键词:玫瑰香;葡萄;棚栽
中图分类号:S66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733101
近几年玫瑰香葡萄棚栽种植面积逐渐增加,很多果农也热衷于进行玫瑰香葡萄的棚栽种植。但在玫瑰香葡萄的棚栽管理上,很多果农对于玫瑰香葡萄的棚栽技术要求并不了解,机械地将其它葡萄品种的棚栽技术进行简单套用并不可取。正因如此,探寻出玫瑰香葡萄的棚栽技术也成为了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
1 玫瑰香葡萄比较优势分析
玫瑰香这一葡萄品种果实较大,平均粒重可达4~5g,果皮颜色为紫红色,厚度中等。从口感上来看,玫瑰香葡萄果肉较脆,味道酸甜且入口有玫瑰香味,玫瑰香葡萄的名字也因此得来。玫瑰香葡萄可以同一般葡萄品种一样成为即食性水果,其更加能够成为葡萄酒酿造的较好原料。棚栽玫瑰香葡萄在国内的上市时间为6—9月份,这也使得其能够避开葡萄大面积上市与其它品类葡萄的直面竞争。从种植难度上来看,玫瑰香葡萄在种植上相对容易,但棚栽玫瑰香葡萄在种植和管理上需要更为规范。近几年,玫瑰香葡萄的市场知名度有了一定提升,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更加促进了玫瑰香葡萄种植面积的增加。
2 玫瑰香葡萄棚栽的基本技术
2.1 温湿度管理
温度与湿度的管理是玫瑰香葡萄棚栽技术中的核心部分,温度与湿度把控是否得当对于棚栽效果更是具有直接影响。根据玫瑰香葡萄的生长特性以及种植特点,在棚栽种植时,玫瑰香葡萄在萌芽期的温度应该控制在13~25℃之间。在进行棚内温度提升时,避免地温与棚温温差过大造成提前萌芽或花穗发育不良等问题的出现。其它生长阶段的棚内温度具体控制为:新梢生长期间白天为20~25℃,夜晚为15~20℃;花期温度为28~-30℃;坐果后温度为25~32℃。在湿度控制上,玫瑰香葡萄不同生长周期的湿度需求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较为适宜。在实际种植与栽培中,种植农户可以通过通风的方式进行棚内温度与湿度的控制,从而为玫瑰香葡萄的生长营造出较好的棚内环境。
2.2 肥水管理
玫瑰香葡萄棚栽中也要进行较好的肥水管理。在葡萄采摘结束后种植户应当施基肥,基肥更加与腐熟状况较好的有机肥为主。在施肥数量上施2500kg/667m2有机肥为基本标准。在果苗的不同生长阶段,种植户需要观察葡萄的生长状况并进行氮肥,钾肥或复合肥的追加。玫瑰香葡萄棚栽中的水分管理同等重要,历次追肥也可以将水肥进行混合。一般来说,玫瑰香葡萄捧在中需要在萌芽前灌透1次水,且需要根据土壤含水量和植株生长状况进行花前水灌溉,座果水灌溉,着色水灌溉,在葡萄果实成熟后的采摘前期不能进行水分补充和灌溉。
2.3 病虫害防治
玫瑰香葡萄在棚栽中受到的病虫害威胁相对较小,但在经济作物种植中病虫害防治一直都是种植管理中的重点。玫瑰香葡萄棚栽中可能受温湿度的不良影响出现灰霉病,要求种植户在每年葡萄种植前进行棚内消毒,并进行科学的温度与湿度控制。在植株生长阶段,可以对每株葡萄苗喷波美度石硫合剂,从而对各种病害进行防治。在开花前后可以采用滴灌的方式进行水分供给从而降低空气的相对湿度。种植户也要定期观察葡萄植株生长情况并进行虫害状况检查。一旦发现虫害疫情,种植户可在农业站申请技术援助并进行给药和虫害的治理。
2.4 修剪与花果管理
通常来说,玫瑰香葡萄主蔓长度应当控制在1.2~2m之间,各主蔓保留6~8个结果的母枝。在开花前7~10d内,应当在新梢花上留3片或4片叶摘心,保障营养枝与结果枝间的比例为1:4。花果的管理是玫瑰香棚栽技术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在坐果后,种植户需要按照既定质量标准对于粒数进行较好控制,并去除对小的果粒、病虫粒和畸形粒。在果穗整理中可以进行多菌灵等杀菌剂的给药并运用葡萄专业果袋进行套袋。修剪状况会直接影响到花果质量,玫瑰香葡萄棚栽农户大多是为了获取跟高的经济效益。因此,其务必要进行科学的剪枝,并对于花果进行精细化与专业化管理。
3 结语
玫瑰香葡萄的棚栽技术也可以从几个层面进行较好概括,但在实际种植中,各种种植技术与管理技术能否被较好应用较为关键。无论是在冷棚亦或暖棚中进行玫瑰香葡萄的种植,基本的棚栽技术都应当成为核心,也需要被广大玫瑰香葡萄棚栽种植用户熟记于心。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幅员面积辽阔,系列基本的玫瑰香葡萄棚栽技术在应用上也要因地制宜并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王振学,王新华.玫瑰香葡萄大棚栽培技术[J].农业知识:瓜果菜,2017(3):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