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疾病防治技术
2018-11-12王文娟孙静
王文娟 孙静
摘 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养殖规模的不断壮大,养猪产业化后各种猪疾病也应运而生。猪疾病的传播加速了猪的死亡率,导致社会生产缓慢,严重影响经济效率。为此,针对众多猪疾病作出相应的防治技术,以降低其发病率及死亡率。
关键词:猪;疾病;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85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733093
1 猪疾病的类型
1.1 猪瘟
猪瘟又称“猪霍乱”,是一种高传染性疾病。症状主要体现在猪发烧、厌食、腹泻等,情况严重甚至出现死亡现象。任何年龄、性别的猪均易感染,且不受季节约束,随时可发生,该疾病为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所列为16种法定传染病之一。
1.2 蓝耳病
蓝耳病又称“猪流行性流产和呼吸综合症”,其接触传染性较高,被列为我国二类传染病。值得猪户注意的是仔猪和妊娠母猪为最易感染群体。该疾病目前尚且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因此,工作人员应采用适合的防治技术,及时消毒,以减少该疾病的发生。
1.3 猪口蹄疫
常见症状为趾间发生水泡和烂斑,多由于猪生存环境被污染,是一种传染性空气传播疾病。一般年幼的仔猪发病率最高,流行范围大,死亡率高,尤其春季为发病的最高季节。
2 猪疾病的防治技术
2.1 加强养殖环境的卫生管理
眾多猪疾病皆由猪户对猪生存环境的不重视,导致养殖场环境恶劣、滋生大量细菌,致使抵抗力低下的仔猪或者妊娠母猪染病。良好的温度、湿度、圈养密度等环境因素影响猪的生活质量。一般在气温偏低、密度稍小的情况下,猪的死亡率较低,而密度越大、气温越高、死亡率越高。2016年7月,某猪场的526头仔猪并发猪嗜血杆菌病与仔猪副伤寒病,经过一系列的预防措施,结果还算理想。但是其养殖场的环境恶劣,卫生条件差,养殖场场长要求员工对整个养殖场进行卫生清理,环境设施消毒等。由于员工的疏忽大意,忘记了场长的嘱托,没有对养殖场的工作设备消毒,也没有清理整个养殖场的卫生环境,停药几天后,猪疾病再一次复发,导致猪死亡362只,使养殖场造成巨大损失。该案例说明了营造良好养殖环境的重要性,大多数猪户认为采用了药物的预防与治疗就可以逢凶化吉,稳定猪疾病的复发与滋生,对已发病猪不进行隔离、消毒,不加强管理,任其在栏内自由活动,终究会传染其他健康的猪群,导致整个养殖场病情恶化。同样,在场内随意宰杀,会使整个养殖场都被病菌污染,从而诱发其他类型的猪疾病。另外,有因疾病死去的猪场需进行消毒后方可引入新猪。
2.2 食物卫生
猪感染寄生虫主要是猪吃了带有寄生虫的水和食物,所以工作人员一定要保证猪的食物是否健康卫生。投食过程中应投入适量的水和食物,以防止食物剩余而引发寄生虫依附于其中。在整个养殖过程中,猪饲料的卫生安全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3 禁止引入病猪
养殖场的工作人员要尽量做到自繁自养,对新生育的仔猪和生育结束的妊娠母猪及时进行预防疾病技术和产后恢复工作,如果养殖场无法满足当前的自繁自养状态,有意愿从其他养殖场购买仔猪,定要提前了解其他养殖场相关的养殖疾病情况,择优购买,并要及时对购买后的仔猪进行消毒,新购买的仔猪应单独饲养在1个猪圈内,15d后没有问题的仔猪方可和群养殖。例如,2017年,四川某县的养殖业从县外引进生猪出现了高频率的猪死亡现象。如,龙水顺丰猪场从四川德阳引进800多头猪,由于没有及时预防导致全体死亡;铁山杨某3月份从荣昌引进仔猪53头全部发病死亡外,由于没做好后期的消毒工作,还引起本场20余头母猪、仔猪发病死亡。
2.4 定期监测和预防
饲养场的工作人员需定期对养殖场的卫生环境进行检测,作出合理的疾病预防方案,根据猪疾病的发生时间、发生条件及时加以预防,加强养殖场环境建设,定期定点消毒,对养殖场的重点区域进行重点消毒。给病猪消毒时,严格要求使用一次性消毒针头,若其病情十分严重,应选择深埋等处理方案,以防止该病情感染到其他猪群。猪疾病发生时,注意查找病源,切勿随意用药。
2.5 紧急防治技术
猪疾病发生是随机出现没有固定时间的,在此期间猪户需做好猪疾病的预防和消毒工作,当猪疾病发作时,应先对其进行隔离,在寻找引发疾病最基本的根源,对于病情稳定并无生命危险的猪可以采用接种或者用药治疗,随后定要做好消毒工作,对猪之前生存过的圈栏以及日常用品进行消毒和销毁。对于因疾病死亡的猪群,要做好防护工作,将其深埋或火化,从根源处抑制病毒的传播。同样,蚊虫叮咬也会传播疾病,工作人员应定期做好驱蚊驱虫工作,减少细菌传播问题。
3 结论
猪疾病千变万化、种类繁多。在养殖过程中,疾病的预防尤为重要,一旦病情发作,猪户应主动联系当地的兽医站,对症下药,病情严重的应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细菌滋生,保证猪的最高质量,增强猪的免疫力,提高猪的生存力,以保证养殖场的工作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