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栽培的重要技术与提高种植效益的措施
2018-11-12梁绍慧倪占霞
梁绍慧 倪占霞
摘 要:粮食的安全问题始终都是影响我国发展的重要问题,同样也是民生关注的焦点内容。我国占地面积大、人口数量多,需要面临的问题就是解决粮食的种植以及培育,所以需要作为重点研究加以推广。目前,我国农作物的产量中位于前列的当属小麦的总产量,也相应地研制了许多小麦加工的食品,并且市场收益看好。所以在实际生产中研究人员应该通过各种方式以提升小麦的栽培效果,以达到从根本上提升种植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小麦;栽培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733018
现在我国小麦的产量呈现逐渐上升的发展趋势,但是在对总体的生产水平以及种植效益方面进行总体统计的结果可知其并没有呈现相应的提升状态,所以要求在实际生产中对于相关的技术进一步提升。随着经济生态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习惯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和提高,小麦类食品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喜欢,所以市场上对小麦的需求量呈增加的状态。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以供人食用,还可以用于淀粉等的生产加工,而且加工之后产生的副产品可以作为畜禽的优质饲料。但是在小麦的种植栽培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应该了解不同品种小麦的差异性,进而采取适宜的方式加以栽培。在正确合理的栽培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从根本上提高小麦栽培的经济效益。
1 小麦栽培的重要技术
1.1 选择适宜的品种
不同的小麦品种对于环境的适应性、抗病性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反应状态,不同的地质和气候条件下,应该因地制宜地对于小麦品种进行合适的选择,然后种植。实际生产中要求种植者应该在种植小麦之前对于种植地区小麦种植的效益和气候的具体环境进行详细的了解,对于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加以充分且合理的应用,从而将最佳的小麦品种挑选出来用于农业生产的种植工作当中。比如,比较贫瘠的地段就不适合种植喜肥水的小麦品种;在选择春小麦和冬小麦的适宜品种时要考虑气候环境对种植的影响,所以冬小麦一般适合在南方以及华北地区进行种植,而春小麦更适合在东北地区进行种植。
1.2 正确播种
播种之前应该底墒水浇充分,实际生产中主要是包括耕前灌水和耕后灌水2个大方向的工作,耕前灌水主要是在收获秋作物以后在浇水之后对土地加以翻耕,而耕后灌水操作主要是先整地再进行灌水。生产中对土地进行灌水通常是采用喷灌机,因为喷灌机不会对适期播种造成不良的影响,还会避免水资源浪费。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播种对于小麦产量和质量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不要早播或者晚播,要科学合理地掌握种植的时间。
1.3 小麦“一喷三防”以及氮肥后移技术
“一喷三防”技术主是在小麦生长的后期合理的调配杀虫剂、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然后采取有效的药物进行喷施,以防控病虫害、干热风以及早衰的情况出现,从而争取获得良好的粒重以及粒数。
氮肥后移技术在实际生中根据生产需要在施有机肥、钾肥、磷肥或者氮肥等的基础上,将氮素化肥的底肥减少至55%。氮肥后移技术在生产中的实施对于氮肥的应用效果有比较明显的提升效果,从而能够保证单位穗数上升同时产量相应增加,对于后期籽粒蛋白质的含量也有提升的效果,从而获得良好的质量和产量。
1.4 田间管理与气象灾害的防御
小麦的实际种植生产过程中对于冬前、春季、后期的管理工作严格落实到位。冬前的管理工作主要是在前阶段足苗的基础上实施早期肥水促进,以使壮苗可以拥有安全过冬的种植环境。种植者应该根据具体生产情况采取针对性的防御举措,以切实降低灾害程度。
2 提升种植效益的措施
2.1 提升单位产量
生产中通过培育质量优越的小麦品种而在不同程度上提升小麦的抗病虫害性能,最终达到小麦高产的结果。遵循以上原则,应该不断地强化研究小麦的抗逆栽培技术,将小麥的单位面积产量相应提高。如果种植小麦的土壤呈贫瘠状态,自然会对小麦的单位产量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农业种植应该力争提升农田的土壤肥力而降低对农药化肥的应用。
2.2 培育新品种
小麦的质量对于种植效益的影响是巨大的,质量优的小麦的种植效益自然比质量差的小麦价格更有优势。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而人们对食品质量也相应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质量优良的小麦品种相比较会更具有优势。
2.3 推动规模化播种
实际种植生产中应该不断地扩大生产规模,并且尽可能地遵循规模经济的发展形式,最终追求高效高产以及优质化的小麦种植模式的目的。提高小麦的种植经济效益应该将小麦的生产产业链提高,市场竞争力提升。还应该从各个方面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种植技术和素质,力争使小麦的种植技术更加专业化,获得更高的种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