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铁线路图的信息图形化设计
2018-11-12黄月
黄月
摘要:目的在城市交通系统发展和信息增长的背景下,研究地铁线路图的信息图形化设计。方法根据地铁线路图设计的起源和特征,总结归纳从视觉传达设计方面考虑的地铁线路信息图形化策略。结论地铁线路信息图形化设计应遵循色彩语义表达、图形视觉提炼、文字辅助说明3大设计策略,未来的地铁图设计将向广泛性、独特性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地铁线路图 信息图形化设计 信息设计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8)04-0116-02
引言
回顾近来城市交通系统的飞速发展,庞大的地铁网络构成了我们的城市地下轨道交通体系,数条线路纵横交错,形成了海量复杂的交通数据信息,我们需要从一张小小的地铁线路图中,快速截取到对自己最有用的信息。由于,以图形为主的视觉形式是大脑处理信息的最便捷方式,因此信息的图形化设计是呈现和传递复杂交通数据的最恰当手段。
一、地铁线路图的起源和特征
自1863年伦敦第一条地铁诞生开始,其线路图就历经了多次重新绘制。在当时,线路图的设计必须遵循真实地图和实际地理来精准定位。但是,此种方法受地理局限较大,且随着线路扩张,画面变得拥挤不堪,也很难在单张画面上传达出全部的信息。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英国工程测绘师亨利.贝克(Harry Beck)发明了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第一幅地铁线路图(以下简称“地铁图”)。此图最大特点在于,摒棄了实际地理位置的束缚,仅用水平、垂直、45度角线绘制交通的走向和关系,后来这种基于地理优化原则设计的地铁图被全世界广泛采用,成为信息图形化设计的经典范例。
地铁作为—种地下封闭式交通系统,进出站乘车、列车始发频次、线路、站点分布都有严格的设定,与地面环境无太多关联,因此设计者在绘制图时,可酌情忽略地图上的实际坐标比例,尽量简洁清晰地展示线路。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地铁图都遵循着贝克的制图方法,其特征有三:①利用色彩区分线路;②大多采用横线、竖线、45度角线表现线路;③线路长度与实际距离不成比例(如图1)。综上,地铁图设计的初衷是解决线路交错、换乘站复查难辨等使用问题,帮助乘客在短暂的查阅时间内,达到快速有效地获取交通信息的目的,同时具备良好交通线路展示效果。
二、地铁图信息图形化的设计策略
信息图形化设计是指利用色彩、图形、文字、符号等多种手段进行创作,以此来传递信息的视觉设计表现形式。因此,地铁图上的交通信息需要依靠视觉设计形式来展现,通过设计将抽象信息、具象美化,利用图形化把信息转换成直观可视的效果,达到信息有效传播,帮助读者解读信息并快速做出行为决策的目的。综上,设计是地铁图最终呈现的根本,需要从视觉传达设计角度考虑色彩、图形、文字三个方面的设计策略,才能到达优化交通信息传播的结果。
(一)色彩策略的语义表达:在地铁线路图中,色彩语义的明快表达是准确传递线路交通信息的最主要设计策略之一。信息图形化是一种为观看者提供视觉语境的方法,而色彩在其中承担着语义表达的作用。线路图中的色彩语义应有明确的目的性、逻辑性的,每块色彩的选择都能够直接对应到专属对象和特定内容;同时色彩即作为图中的一种视觉要素,又肩负着信息区隔、语义表达的使命(如图2)。
明快的色彩运用是引导观看者视觉注意的关键,准确的语义表达是信息传递效果的保证。线路图中的每种色彩都是经过设计者精心测试的结果,力求所有线路同时呈现时能避免产生色调冲突和信息阻碍。根据国际惯例规定,不同颜色应代表与之相对路线,然而,通常在绘制公共换乘区间的多线路重叠交错时,为了不产生视觉信息表达的语序混乱,因此建议多条线路汇集数量如果达到5条,则最好使用红、黄、蓝、绿、白的线路色进行搭配。明快的色彩间差呈现出极强的现代感,反映出交通线路图的信息节奏,吸引到观者视觉焦点的同时,每组颜色间色相的差别越大则可区分识别性越强,这种利用色彩间差值的区别,解决线路信息传达节奏的方式也成为了目前信息图形化设计中的有效策略。
(二)图形策略的视觉提炼:图形是启发人们视觉联想、产生阅读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信息视觉转化最直接的设计策略。线路图中图形的基本功能是代替语言文字与观看者之间进行可视化的沟通,从设计为大众的角度出发,图形化的视觉传达方式被作为国际性的通用语言在世界范围有效传播。早在20世纪初奥地利设计家奥托.纽拉斯就提出“世界分隔、图形相连”的设计理念,在他推动下的“依索体系运动”,开始尝试以图形为中心的视觉传达设计实验,他们倡导利用图形、图标和文字的搭配进行设计,一改往日图形要素仅作为视觉陪衬的传统设计方式,通过精心设计和选择的图形被赋予了更实际的含义,取代了以文字为主的信息传播方式,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完整体系的图形视觉传达系统,并且在该体系的影响之下,才有了后来贝克设计的伦敦地下铁路交通图。
因此,利用图形化来代指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成为线路图设计中基本策略,可以设计的对象包括地理方位、线路、站点、沿线交通等基本交通信息要素,遵循“简单而不简约”设计原则进行图形化的视觉提炼,准确地描绘出设计对象的视觉印象特征,其目的是帮助乘车者无须查看文字即可清晰获取图中所涵盖的交通信息内容(如图3)。
(三)文字内容的辅助说明:在生活中我们所看到的地铁线路图,通常主要以图形和色彩作为传递信息的基本元素,但一张好的线路图设计仍离不开文字说明的锦上添花。优秀的地铁线路图设计的文字策略,是帮助人们梳理信息主次的关键,它通常由以下三部分组成:主题、中心内容和注释。
首先,主题部分需要将线路图的版本介绍给读者,这张图是基于什么时间段的交通情况而绘制的?读者在了解到这些信息后,能够明确自己当前看到的线路信息是否准确,因为随着交通建设的不断发展,基本上每过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就需要更新一次线路信息,但对于已处于乘客之手传播的线路图,官方是无法全数收回的,所以每张发布出来的图有对应的主题年份和版本号,够保证获取信息的准确性。其次,中心内容也就是具体到每条线图和每个站点的具体信息,假如乘客仅单独观看每个图形和色彩,无法明确解读某个站点的相应名称,所以需要辅以文字说明,让其了解清楚自己的所到之处,因此中心内容也是线路图的重要辅佐部分。最后,则是依靠相应的注释表明图形和色彩的信息指向,属于交通信息索引的范畴,是对中心内容的引导性作用;观看者通过第一时间阅读信息索引,帮助他们检索到特定色彩和图形所编码的信息内容,以便今后在查阅线路图中不会出错。
三、地铁图信息图形化的设计发展
(一)不同媒介的广泛性:1933年版的伦敦地铁图,为交通信息图形化设计奠定了基础的设计模式。来自韩国的零空间平面设计工作室(Zero Per Zero)以亨利贝克的设计思想为蓝本,不断尝试寻找将地铁图的作用拓宽到更广泛领域。他们把地铁图当作一种视觉化的主题图案,作用在不同的媒介表面,并且以此衍生了许多有趣实用的旅行纪念产品(如图4)。
Zero Per Zero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计,将地铁图作为了一种展示城市视觉形象的新方法。其作品保留了传统地铁图的引导功能,力求清晰简明地传达交通信息;同时,他们将每座城市的视觉记忆转换成了图形符号,并巧妙地融入了地铁图的设计中,即保持了清晰的指向作用又增加了独特的城市印象。并且特别为考虑到游客的需要,在圖中重点标注了最具代表性的地点,形成熟悉而又新鲜有趣的画面,使游客们能够轻松找出到达目的地最便捷的方式。就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图而言,从地铁图本身到鼠标垫、旅行账簿等此类丰富有趣的产品设计拓展,都是对地铁图应用媒介广泛性的有力证明。
(二)移作他用的独特性:在地铁图的设计中,通过合理地运用图形和色彩等视觉要素,以此触发了图片传播的优势效应,成功地让读者轻松记住图中的信息。独特性的秘诀是必须感觉熟悉而且引人注目。为了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设计者们始终在追求新的图形化设计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特别有效的方式是将现有设计式样重新运用到新的信息设计中,以信息图《皮肤下》为例。第一眼看上去,这张图的设计风格运用了和地铁图一样的图形化语言,让人难料到这是一张医学知识信息图。但这就是设计者的高明之处,哪怕地铁图式样的设计早已被广泛运用,在此之前却从未在医学领域尝试过,当熟悉的图形被用在新的信息中,必然显得格外特别。人们在浏览这张图时,很容易会被眼前的画面吸引住,因为它不单是一连串文字列表、一堆人体结构图上的陌生注解。这张图期初是为医学读者设计的,后来由于它的独特性,在普通大众中也开始广为流传。地铁图带给人们的记忆感觉就是图片传播的优势效应,当现有的地铁图设计式样被运用到了医学信息设计中,所呈现出来的结果必然是独特且容易记忆的(如图5)。
(三)数字媒体的多样化:随着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的逐步建立,将来的地铁图需要呈现多维度海量的复杂交通信息,这就需要依靠前沿的数字媒体技术来实现静态地铁图的动态多样化拓展。生活中,动态地图的应用常见于网页端和移动端,是一种普遍使用的信息获取手段。在美国纽约,有一款结合了增强现实技术的手机应用,在推动地铁图多样化拓展的道路上更前进了一步。该款名为“地铁视野”的数字地铁图,利用手机镜头扫描现实地图的技术方法,将城市人口、社区和交通信息重合叠加在了实际中的地铁图上,从实现人机交互的思路丰富了地铁图的传播呈现形式。在此图的信息传递逻辑中,将读者和地图视为相互关联的整体,利用人对静态图的搜索以获得更多的动态资讯。从静态到动态的演变,地铁图在数字媒体中的多样化表现,信息的传播从来不局限于单一形式,科技革新的发展将会给地铁图带来更多的表现形式(如图6)。
结语
在信息爆发的时代,成倍增长的海量信息无所不在。基于地铁线路图设计的思路之上,信息图形化学科的建立和指导,促进了地铁图设计策略和设计发展的不断递进。未来的地铁图设计必然会朝着广泛性、独特性和多样化的方向拓展,一方面满足人们信息获取的需要和审美需求,另一方面在轨道交通体系日趋复杂的前提下,将地铁图和信息图形化设计交织融合,更能适应新形式下的设计发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