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农村民生思想探析

2018-11-12黄芹

理论观察 2018年6期
关键词:价值意蕴习近平农村

黄芹

摘 要:“务农重本,国之大纲”,民生福祉乃人民幸福,社会和谐之根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注农村民生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观涵养农村政治民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农村经济民生、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农村文化民生、践行新发展理念引领农村生态民生是习近平农村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习近平;农村;民生思想;价值意蕴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8)06 — 0021 — 03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顺应民心的体现,关系到政权的兴盛与废弛,民生考卷是中国共产党永续书写的考卷。中国的农村人口在人口总数中占有很大比重,国计民生取决于农村民生问题的合理有效解决,农村的现代化决定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顺利完成。新时期,学习研究习近平农村民生思想的新理论、新论断,对于农村民生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一、习近平农村民生思想的形成背景

习近平农村民生思想的形成既有历史渊源,也离不开对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发展现状的研究。追求幸福生活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声,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一直砥砺前行、不断奋斗的目标。从历史维度来看,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时期提出的民生理论为习近平农村民生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毛泽东提出民生是根本,强调要坚持为人民服务;邓小平重视发展生产力对于改善民生的重要作用,提出“共同富裕”的目标;江泽民强调“三农”问题关系政治全局,必须时刻重视、长远不松懈;胡锦涛提出要全面改善民生,坚持科学发展。从现实维度来看,习近平新时代农村民生思想的孕育离不开农业,离不开农村,离不开农民。农村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发展在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同时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些民生新问题亟待解决。习近平曾多年扎根于农村基层,对农村的现实问题有深刻的了解和认知,这些农村工作的探索和实际经验为其农村民生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实践基础和理论依据。

习近平农村民生思想是对十八大以来农村发展的探索和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最新理论成果。只有科学地把握习近平农村民生思想的形成背景,才能理解其深刻内涵,从而增强对这一重要思想的认同感及行动自觉。

二、习近平农村民生思想的内容

核心凝聚力量,思想引领实践。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农村民生,关注新型农业发展,振兴乡村。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习总书记针对农村的新情况、新问题,从政治民生、经济民生、文化民生、生态民生等各个角度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建设和发展农村的新观点、新理论、新举措。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观完善农村政治民生

人民的利益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维护之根本。习近平强调,人民群众是发展动力之源,要善于发现群众需求,使群众受惠于新时代的发展。

1.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贯彻群众路线就是不流于表面,就是切切实实认真落实群众之事,从实际行动中关心群众的生活质量与幸福。与民同乐,忧民之忧。习近平经常到贫困地区进行调研考察,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帮助农村地区脱贫致富共享新时代发展成果。习近平强调,人民群众之事无大小,中国共产党人要求真务实,从群众的问题中寻求解决路径,敢于正视问题,勇于承担责任,要与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

2.扎实提高基层党建质量

“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1〕群众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基层党员干部积极作用的有效发挥,基层党建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切实维护好人民利益。党员干部在破解农村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发挥党员的先进性,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党员干部要适应新时期的新变化,从各个方面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想人民所想,要经得起时代和人民的考验。这是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观的体现也是质量建党强党的定位。习近平指出,针对扶贫工作要开展专项治理尤其是腐败和作风问题等重点领域的专项治理。他强调:“群众对一些地方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现象非常反感,要认真加以解决。”〔2〕不倦前行,持之以恒。农村民生问题不是随随便便,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必须要实事求是,一步一个脚印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的引领作用。人民的幸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不倦为之奋斗的初心。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农村经济民生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在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期,精准扶贫工作要坚决做好,来不得半点敷衍。着眼深度脱贫新形势,习近平强调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的脱贫,要将两者相互联系与结合,从大局观上进行规划探索,注重顶层设计逐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3〕农村地区脱贫工作的顺利开展关乎农村的小康和民生建设大局。

1.“大数据”共享助推精准扶贫

大数据信息化扶贫是共享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是新时期扶贫工作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习近平指出:“要加强精准扶贫、生态环境领域的大数据运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为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助力。”〔4〕习近平在强调实施大数据战略时提出不断推进互联网与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促使公共服务更加便民化、完善化,让大数据更好的服务社会、造福民众。依托大数据经济思想,在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有力支撑的同时,更有力于发现民生需求,丰富服务种类,为农村地区民生服务质量的有效提升提供新路径。

2.科技人才培養助推乡村振兴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农业现代化依旧是“短板”,补齐“短板”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的首要切入点是开发人力资本,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人才振兴的培养体系。脱贫攻坚需要人才,一方面要留住乡村本土人才这股生力军,另一方面要以优质的产业和优惠的政策聚才。习近平在山东农科院召开座谈时再次明确指出,科技人才的培养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和出路,对于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习近平提出的留住“自家人”,吸引“外来客”正是基于农村人才短缺的实际,着眼于农业现代发展提出的创造性理论。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农村文化民生

“风俗,天下之大事也”。民生问题的解决需要思想文化的引领,而思想文化建设则需要通过在解决和改善民生中进行。乡村文化根植于乡村本土,具有地域性、历史性,精神文明建设是乡村文化民生的重要组成,也是繁荣乡村文化的导航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弘扬新风、凝聚力量、价值引领的旗帜。习近平在参加山东代表审议时突出强调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及文化振兴。

1.大力弘扬乡村精神文明

文化是乡村振兴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民生建设和文化自信的多次讲话中都强调了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性和路径。首先,要培育文明乡风,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作用,注重多样化形式的宣传,融入农民的思想意识,使农民在生活里一以贯之。其次,要重视培育良好的家风,良好的家风是乡风、民风、社风的催化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5〕最后,民风是社会兴衰的风向标,培育淳朴的民风有利于弘扬纯正的社会风气,尤其要注重农村地区的思想道德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马庄村考察时,再次强调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指出物质与精神发展二者皆不可偏废。

2.充分发挥教育积极功能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民生建设的内容之一。百年大计,教育为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保存乡村特色文化、培养乡土专业人才等离不开教育功能的积极发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乡村文化要重视农民精神风貌的提升。农民是农村地区文化建设的主体,一方面要多渠道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另一方面要普及科学文化知识,让农民在了解科技中学会运用科技知识,促进农业经济改革和发展。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农村文化民生建设之路任重而道远,有赖于教育功能的发挥,有赖于农民积极性的发挥。

(四)踐行新发展理念引领乡村生态民生

“狠抓生态环境生产力,推进生态民生建设”〔6〕乡村是生态文明的宝库,生态文明是最好的民生福祉。面对生态民生建设中的种种“杂音”,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7〕

1.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习近平指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8〕变革发展理念,讲求生态质量,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是客观之所需和农民之所盼。新时期的农业经济发展不单注重经济效益,还要使农业发展建立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上的农业发展新模式。这表明,农村地区要长远发展,要健康的发展,重视生态民生是必由之路。

2.实践中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农村生态建设

新发展理念具有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作用,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推进农村地区的供给侧改革,促进农村地区产业的综合效益提升。因此,在农村工作开展的实践中,要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落实到农业发展中。针对已经污染的区域要控制污染源头,加强检测、治理;对于其他生态区域,要加强保护,强化政策支持和引导,树立农民的生态保护意识。习近平指出,不能以破坏环境的代价来换取经济的短期发展,这是因小失大,否则今后的发展将更加举步维艰。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美丽乡村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添砖加瓦。

三、习近平新时代农村民生思想的价值意蕴

(一)拓宽了新时代农村民生建设的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顶层设计的创新思维,全方位系统化针对农村的发展现状和实际问题发表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要求,有利于为农村民生建设提供新方法新思路。他首先提出了坚守民生底线的新思维;其次,强调认清形势,聚焦“精准扶贫”,提出了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新要求;最后创造性提出了“生态民生观”的新观念。这些新思维、新要求、新观念为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新视角,也为农村民生建设的实践拓宽了新的领域。习近平对于农村民生建设的思路不仅仅局囿于物质文明建设而是涵盖了政治,文化,生态等各方面。

(二)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农村振兴不仅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现实要求,也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多个方面,这既是对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的践行,也是对其理论的进一步丰富与深化。习近平强调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出将绿色发展理念、共享发展理念贯穿于农村建设的实际,这些观点契合并发展了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同时,习近平提出全方位加强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培育农民的精神基因,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路径的新探索。农村文化的繁荣发展是增强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撑,更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重要一步。新形势下针对农村地区民生建设的困境,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农村建设新理论,这些新理论不仅继承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农村民生建设思想,而且多领域的创新了农村民生建设的途径,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新动力

“民生是政治之根本。”农村民生在我国民生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精准扶贫举措的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贫困短板要切实解决需要正确的思想指南,习近平新时代农村民生思想正是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历史进程,每一步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关乎全局发展。纵观习近平的农村民生思想及实践,农村地区每一步的改革与创新都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新的动力。

结束语

“上下用心,惟农是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农村民生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我们党农村民生建设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农村民生工作的指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理论之于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要坚持以习近平农村民生思想为指导,走中国特色的农村民生建设道路,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

2017-10-28(01).

〔2〕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脱贫攻坚〔N〕.人民日报,2018-03-06(01).

〔3〕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2015:16.

〔4〕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N〕.人民日报,2017-12-10(01).

〔5〕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EB/OL〕.新华社,2016-12-15.

〔6〕张永红.习近平生态民生思想探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03):127.

〔7〕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5-10(02).

〔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价值意蕴习近平农村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模式建构
当前我国民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价值意蕴析论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标题党
读懂名师
新农村 新一辈
长征时期党坚持群众路线的价值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