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联盟推动清洁空气产业发展及协同创新
2018-11-12刘晓解洪兴梅萌
■文 / 刘晓 解洪兴 梅萌
一、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知识与创新成为全球经济的竞争焦点,成为推动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产业持续繁荣发展的核心所在。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资源要素不断聚集交融的外部环境下,创新对于信息资源投入的需求前所未有的增长,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也不断膨胀,创新过程经历了从传统的内部技术创新,到开放式创新,再到协同创新的发展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产业技术联盟成为促进创新的重要组织形式,成为推动协同创新的重要平台。对于清洁产业而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需要提供更多优质的清洁创新技术来实现优美的生态环境需要,需要强有力的平台型组织通过政策、标准、战略等多个层面推动产业正向快速发展。
二、中关村创蓝清洁空气产业联盟协同创新案例分析
协同创新对于传统意义的创新而言,更多地强调政府的介入、中介机构的完善及资本的参与,即从企业维度的产学研合作到更广泛的社会层面的政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其中中介组织在创新体系中的功能在此有重要体现,完善而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创新网络的基础。
中关村创蓝清洁空气产业联盟从政策研究及产业咨询、技术评估与转移、成果转化及示范三个层面打造技术协同创新特色服务链,推动清洁产业协同创新发展。
(一)专家智库——专业的政策研究及产业咨询
中关村创蓝清洁空气产业联盟由十家中国清洁空气领域的核心科研院所共同发起,截止到2017年,共有注册专家109位,注册科研机构36家,专业协作网络4个,形成了专业顶级的产业专家智库。同时,联盟管理建立了指导委员会机制,由16位来自清洁产业发展相关研究部门、学术机构、公益机构等组织的代表组成,确保联盟研究工作的专业度及权威性。在政策研究和产业咨询方面,形成了政策报告、清洁空气管理报告、绿色投资系列报告、知识系列报告、技术案例及工作指南等多个研究品牌。
在政策报告方面,形成了《大气法修订建议汇编》《“十三五”大气污染防治战略建议汇编(讨论稿)》《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3-2017)实施的投融资需求及影响报告》《京津冀能否实现空气质量达标》等专业政策分析报告,为国家及地方政策出台及战略规划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为地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清洁空气管理方面,连续在2015年、2016年及2017年发布《中国空气质量管理评估报告》,对中国各省、市空气质量状况、污染物排放控制进展、空气质量管理进度、空气污染治理困难程度等开展分析评估,为各省、市开展科学系统的空气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绿色投资方面,发布了《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VOCs治理,千亿投资空间》等研究报告,专注于解析清洁空气领域的技术进展和投资的风险与机遇。拟通过开展政策、技术、市场等方面的研究与分析,为政府、企业、投资机构提供有效指引,以促进最佳可行控制技术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并引导更多的资金支持空气污染防治,推动空气污染防治政策的落地。
技术案例及工作指南方面,完成并发布了《散煤治理与清洁取暖工作指南》《大气VOCs在线监测系统评估工作指南》《城市空气质量达标规划编制手册》等专项报告,对清洁空气产业细分领域的工具方法、技术进展进行了总结分析,完善相关领域的技术体系,指导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二)“创蓝奖”——完善的技术评估体系及转移模式
“创蓝奖”是由中关村创蓝清洁空气产业联盟发起的致力于推动最佳可行清洁空气技术发展与应用的专业奖项。在领域内核心机构和专家的支持下,“创蓝奖”面向全球征集治霾技术,通过应用系统的技术评估方法,统一的评估流程,以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为依据进行奖项评选。“创蓝奖”自2015年发起,截至2017年,三届“创蓝奖”共评选了来自16个国家的近200项技术,共筛选入围创蓝技术61项,在柴油机减排、非电燃煤污染防治、VOCs替代与污染防治、市内空气污染净化、先进空气质量及污染源监测方面积累了若干代表国际领先水平的先进技术。“创蓝奖”评选工作的开展,实现了清洁空气产业技术供应商、运营商和用户方之间的需求、信息、技术等核心要素的交流和集聚,对于技术创新,产业协同创新起到了显著的催化和促进作用。
在“创蓝奖”的评估方面,中关村创蓝清洁空气产业联盟建立了系统的《创蓝清洁空气技术评估方法学》,鉴于环境保护和清洁技术是以应用及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因此评估方法学以被评估技术可校核的实际应用效果为核心依据,通过应用文件审核、技术评估、专家评审、现场审核、实验室检测等方法,系统评估技术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技术性能。为了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及专业性,以及评估结论的可追溯性,联盟开发了一系列方法学文件,以支持评估工作系统有效的开展,包括《创蓝清洁空气技术评估概要》《创蓝清洁空气技术评估:方法与流程》《创蓝清洁空气技术评估:技术性能》《创蓝清洁空气技术评估:环境效益》《创蓝清洁空气技术评估:经济成本》。上述方法学评估体系的建立,对于产业而言能够实现对高品质、高效率技术的筛选,对于企业而言能够指导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提升,对于用户方而言能够引导实现对于技术和需求的双向量化评估,有效推动了清洁空气产业高质量规范化发展。
(三)“创蓝”平台——成熟的成果转化及示范平台
作为清洁空气产业的专业非政府组织,中关村创蓝清洁空气产业联盟为国家及地方提供政策、技术、产业相关支持服务,为先进技术提供成果转化及示范的平台,建立了有一定影响力的“创蓝”品牌。依托“创蓝奖”、“创蓝”国际清洁空气大会、“创蓝”清洁空气媒体研讨班、“创蓝”行业研讨会、“创蓝者说”等特色品牌活动,结合在北京、山西、深圳、常州等地开展的示范试点工作,创蓝联盟已经形成了自有的“创蓝”平台及品牌生态;经过“创蓝奖”筛选的技术可以在“创蓝”平台上加速发展,获得知识产权战略、成果转化、技术展示及示范和全方位宣传服务,协助实现从技术到产业的高效转化。
中关村创蓝清洁空气产业联盟重视国际化的合作,从政策研究及产业咨询、技术评估及转移、成果转化及示范三个维度,促进了清洁空气产业上下游单位,包括管理方、技术方、运营方、用户方等多方面的深度合作。以专家智库,“创蓝”技术评估方法等为核心,在激励产业协同创新,促进技术进步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活力,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
三、中关村特色联盟政策支持体系及作用分析
中关村是中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促进产业联盟发展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先行先试的政策。2006年,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在全国出台了支持产业技术联盟发展的专项政策《促进中关村科技园区产业技术联盟发展的实施办法》,明确政府支持产业技术联盟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合作研发,推广、应用和保护知识产权,制定和推广技术标准,建立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设计并实施行业整体解决方案方面开展相关工作。2006年,科技部在中关村召开了产业联盟工作全国现场会,在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发布的《2007-2008年度园区产业发展金项目指南》中,首次明确提出重大产业化项目将主要围绕产业技术联盟展开。
2009年,在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13家产业技术联盟发起成立了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联席会,后更名为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联合会,作为产业技术联盟的自律组织,为联盟的共同发展服务。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联合会在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为联盟发展建言献策,促进了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了产业技术联盟在中关村的发展。
2010年12月23日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对社会组织登记制度进行了突破。第二章第十四条规定“支持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组织组建产业技术联盟。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登记为法人。”上述政策的出台解决了产业联盟在国内法律地位不明的问题,极大地促进了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的发展。
虽然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注册在北京市中关村范围内,但作为先行先试政策的代表,其服务范围及会员单位并无地域限制,可以在全国范围跨行政区域开展工作。截至2018年6月,已注册为法人身份的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共165家,其中包括环境新能源、清洁产业、信息技术等七大产业集群,涉及上万家企业及科研机构。以中关村创蓝清洁空气产业联盟为代表的各联盟,为产业发展及协同创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小结
通过对中关村创蓝清洁空气产业联盟的分析,认识到联盟作为一种新型组织形态,对于清洁空气产业发展及协同创新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产业技术联盟的公正性、战略前瞻性及产业影响力使其具有强大的创新动力及活力,深受各国政府和企业重视。然而要充分发挥产业技术联盟的优势,需要有独立的身份,健全的管理机制,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支持联盟发展方面先行先试,给予其法人身份认可的政策支持,极大地促进了产业技术联盟在中关村乃至在中国的发展,有效地激发了联盟的协同创新行为,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