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2016年11标龙泉河渡槽工程施工导流设计
2018-11-12杜荣祥袁建新尹志洋李旭航
杜荣祥 袁建新 尹志洋 李旭航
1 工程概况
鄂北干渠是湖北省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的输水干渠。龙泉河渡槽是鄂北干渠上的跨河建筑物,属于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2016年第11标段内的工程项目。
龙泉河渡槽设计总长0.710km,进口与龙泉河明渠相接,桩号232+770,出口与河口湾隧洞相接,桩号233+480。渡槽在桩号233+250上跨龙泉河,交叉断面以上流域面积为125km2,防洪标准按30年一遇洪水设计(水位84.01m),100年一遇洪水校核(水位84.69m)。
龙泉河渡槽设计流量7.4m3/s,采用单孔梁式常态结构矩形槽,槽身外轮廓断面尺寸4.5m×3.3m(宽×高),槽身净尺寸3.3m×2.65m(宽×高),设计水深2.10m,底板高程102.84~103.04m,槽身跨度15.0m。槽墩均高9.9m,采用单支排架柱和实体墩。
本文对龙泉河渡槽的施工导流设计进行简单介绍,说明施工导流对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2 工程条件
2.1 地形地质条件
龙泉河渡槽所处微地貌单元为垄岗、河谷平原地形。龙泉河渡槽在桩号233+050—233+125和233+42—233+424处分别跨越龙泉河和龙泉河支流河道,河床地形较平坦,地形坡度5°左右。龙泉河河床高程76.69~79.20m,龙泉河支流河床80.32~82.32m。龙泉河右岸地表高程84.36~107.3m,龙泉河左岸与龙泉河支流右岸地表高程80.12~101.2m,龙泉河支流左岸地表高程81.94~103.2m。龙泉河右岸坡度10°左右,左岸岸坡坡度20°左右;龙泉河支流右岸岸坡坡度10°左右,龙泉河支流左岸岸坡坡度30°左右。岸坡植被发育。渡槽跨越农田、村村通公路和房屋。渡槽沿线地表出露的地层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下伏基岩。
2.2 水文特性
龙泉河渡槽位于湖北省广水市。广水气象站作为广水市的设计代表站,建于1956年10月,据该气象站水文观测资料,分析得出龙泉河设计洪水成果和分期洪水成果,见表1、2。
3 工程导流设计
3.1 导流标准和导流时段
龙泉河渡槽段主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次要建筑物为4级,选定导流建筑物级别为5级,导流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采用5年一遇。为确保受水流影响部分能在一个枯水期内完成,跨龙泉河段施工时段选取10月—翌年4月,相应的洪水流量为145m3/s,水位79.87m。
3.2 导流方式选择
龙泉河渡槽涉河段,地层结构自上而下为:砂卵(砾)石、黏土,变辉长辉绿岩。龙泉河河道宽约53m,河床内具备分期导流的条件。
表1 龙泉河交叉断面设计洪水及洪水位成果表
表2 龙泉河交叉断面分期洪水及洪水位成果表
结合本工程的水位条件、地形条件和主体工程布置条件等,施工导流方式如果采取围堰一次拦断整个河床,河水通过河床外导流泄水建筑物泄流的方式,投资较大。经比较,施工导流采取分期导流方式,分二期进行导流。一期先围右岸,利用左侧河床过流;二期再围左岸,利用右侧河床过流。
3.3 导流建筑物设计
施工采用分期导流方式,一期围堰长158.9m,其中上游围堰长77.6m,下游围堰长28.2m,纵向围堰长53.1m;二期围堰长104.2m,其中上游围堰长21.3m,下游围堰长35.7m,纵向围堰长47.2m。围堰设计水位79.9~80.9m,围堰顶高程80.4~81.4m。一期围堰最大堰高2.5m,二期围堰最大堰高2.5m。
围堰采用袋装土围堰型式,利用开挖料装编织袋填筑,围堰顶宽2m,两侧边坡1∶1。编织袋采用聚丙烯扁丝编织布制作,布袋尺寸为0.5m×0.6m,应满足GB/T 8946—2013《塑料编织袋通用技术要求》的相关要求。编织袋质量要求完好无破损,装土不宜过满,袋口要求缝制封口,以利施工码放,编织袋土的码放应随围堰填筑断面的上升而平行推进。
围堰基础为砂砾石层,平均厚度约2.8m,采用黏土换填截渗槽防渗,截渗槽应开挖至基岩。黏土不应含有植物根茎、砖块等杂质,有机质含量不大于2%,易溶盐含量不超过3%,黏粒含量15%~30%,塑性指数10~20,渗透系数不大于10-5cm/s。
为防止河道冲刷,一、二期导流过流断面均采用50cm厚袋装土防护。
一、二期施工导流布置如图1、2所示,围堰横断面结构形式如图3所示。
图1 一期施工导流布置图
此外,在主体工程施工时,应注意基坑排水,主要包括降雨、地下涌水和施工用水的排除。
4 结语
图2 二期施工导流布置图
图3 围堰典型横断面图
水利工程一般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施工难度和风险大的特点,因此,工程的成本、进度、质量和安全成为了建设各方密切关注的重点。施工导流作为水利工程主体建筑物施工的临时性保障工程,对工程项目的投资、进度和施工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龙泉河渡槽施工导流设计中,将导流方法基础知识与工程实际有机结合,在掌握工程地质、水文等情况的基础上,确定导流标准、导流时段和导流方式,并对导流建筑物进行具体设计,有效提高了主体工程建设的效率,使主体工程的施工进度和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