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在应用型高校的育人实践途径探究

2018-11-12程敏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8年30期
关键词:工匠加工模块

程敏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上海 201209)

1 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的本真

1.1 院校和教师因素

①应用型高校学生的“工匠精神”素养培育离不开全体教师。在实际调查中发现,部分高校教师对工匠精神精髓和企业文化的领悟尚有欠缺。他们更注重传统的知识传授等常规性教学活动,创造和创新能力不足,对德育教育等方面有所忽视[1]。

因此,高校应当在教师专业队伍中开展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讨论学习。推动高校教师充分发扬工匠精神言传身教的作用,努力做一个充满“匠心”气质的高校教师,一辈子专注于教育这一件事的工匠老师,才能做出有匠心味道的真教育。

②“双师型”人才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应用型高校人才建设的根本保障,也是工匠精神培育的基石。该类教师应具备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能力。

目前应用型高校教师来源相对单一,具有双师型教师数量不多。为了缓解这个问题,可以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来弥补这一不足。这些兼职教师可以是企业里的能工巧匠,又是高校专业实践课的指导教师,同时学校还密切了和企业市场的合作,更深入地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些兼职教师以自身的言传身教,为高校学生打下了职业生涯的第一块基石。

1.2 课程设置

应用型高校长期以来重视专业知识理论的教授和技能操作训练,而相对忽略了人文素养的培育,导致工科类大学生人文知识匮乏,日后踏入社会相对缺乏职业精神和素养。

加强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必然要求。高校应当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工程伦理教育,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拓展工程伦理教育的空间。

2 工匠精神融入实践教学的探究——以“基础工程训练”课为例

2.1 工匠精神融入基础工程训练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专业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尤其是专业实践课程,是集中体现工匠精神也能最有效融入工匠精神的载体,可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和领悟到该精神的真谛。通过“基础工程训练”一课,尝试将工匠精神充分渗透到专业课实践教学中去。

焊接小制作

车削加工小制作

2.2 基于工匠精神的课程教学改革

“基础工程训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对各类机床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夹具、量具、刀具和材料都要有所了解,在一定程度上掌握机床操作、零件加工的方法和技能,同时随着现代加工技术应用越来越广,学生实习内容作了调整,增加了数控加工、3D打印、激光加工、精密测量等现代加工技术和测量方法的训练。

2.2.1 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基础工程训练课程面对的学生专业跨度很大,有机械专业的学生、计算机和电子类的学生,文科类的学生,不同专业对工程训练中技能掌握的快慢和难易感受度有很大差异,不同专业对基础工程训练内容的需求也不同;其次教学内容随科技发展丰富增加,导致不断增加的教学内容与固定有限的学时数矛盾越来越突出;再次,实习基本还是教师给出图纸学生按老师拟定的工艺进行加工,课内缺少组织创新实践的方式与方法。

2.2.2 课程改革具体方案

①构建“模块单元化组织”的教学模式

将基础工程训练课程内容划分为车、铣、刨、钳、铸、焊接和热处理等传统加工技术及数控、3D打印、激光加工等现代技术等总共16个模块,每个模块下再细分成各模块单元,再编写“基础工程训练”模块“菜单”和“菜单”选项“确认单”。各专业根据培养方案要求和计划学时,从“菜单”选择相应的实习模块单元,并填写“确认单”;工程训练中心根据各专业“确认单”的选项和总的计划学时来制定相应的基础工程训练教学大纲,并以此组织教学。在评分标准上,由于本课程所划分的各模块都与学时数直接对应,故可无缝纳入到现行的学分体制下,因此本案具有较高的可实施性。

采用这种“模块化”选择教学内容后,首先解决了上述的前两个问题,能够结合具体专业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同时又能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当,与专业“亲近”,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由于同一模块里又包含了“必做单元”和“选做单元”,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通过难度较高综合性较强的“选做单元”激发创造性思维,更多地提升加工操作技能,使其在复杂的实践操作中领悟到迎难而上、精益求精等工匠精神的精髓。

②实施“分层次”的实践教学方案

依据我校学生不同的专业背景,将该课程分为1~4个层次开展教学,将工匠精神以不同的角度和形式贯穿实践教学始终。

第一层是最基础的工程认识基本训练,面向全体学生,含文科专业同学,以期在全校范围普及大学生的工程素质教育。

第二层是“项目引领”的基本工艺训练,面向非机械专业工科学生。要求学生在完成第一层次训练的基础上,从《基础工程核心能力训练项目集》中选择相应项目作为实习件,以在“第一层次”学到的基本技能,独立完成实习件的加工。该“项目集”设置了不同层次的项目(综合零件),能满足不同的教学目标。通过制作项目实现对工艺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

第三层和第四层分别为任务驱动的综合能力训练和创新综合实践,面向机械类专业学生。机械专业的学生在完成第一层和第二层次训练以后,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工技能,可以进行综合性和创新性较强的项目训练。第三、四层次的训练不仅着力培养学生各种机械加工方法和技能,更要培养他们的专业素养,包括科学严谨的思维习惯,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面对工程问题时需要耐心细致、专注、执着的工作意志力,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被极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在项目研究实践中将精益求精、坚韧不拔的工匠精神无形植入渗透。

③淡化理论讲授,弱化示范操作

在基础工程训练教学中适度淡化教师的理论讲授,弱化示范操作,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个体的独特性——个体化的思考、独立的创作构思性、独有的设计,都得到锻炼和发挥。让他们在反复的操作实践中掌握教师传授的专业技能,领悟到精益求精的理念和专业立身、敬业的工匠精神。

3 结论

工匠精神的传承不是墨守成规、固步自封,而是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丰富和发展自我,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将传统的技能和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相结合,实现对产品的不断完善和创新[2]。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校需要不断创新学生培养模式,继承并发扬工匠精神,培养学生对学业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结合高校自身特色把工匠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中。

猜你喜欢

工匠加工模块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复杂三维微细加工技术创新与研究
工匠赞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