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音乐艺术研究的创新之作
——评《影视音乐艺术》
2018-11-12马赛赛
文/马赛赛
书名:影视音乐艺术
作者:李静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定价:45.00元
在信息和传媒高度发达的当代社会,影视音乐艺术已经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影视作品在经历了20世纪40年代的哑剧与默剧时代后,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有声时代。今天的观众虽然已经无法设身处地地感受有声剧在影视舞台中的革命意义,但毫无疑问,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音乐艺术带给影视作品的非凡影响。但对于这样一个寻常可见又价值重大的研究对象,传媒学界对其进行的研究竟然寥若晨星。终于,破冰之举在2017年11月出现了,代表作便是李静博士的《影视音乐艺术》一书,这部由海洋出版社出版的传媒学专著,致力于影视音乐艺术的创新与创作,为读者深入了解影视音乐艺术提供了便利,是近年来该领域少见的力作。无论是编排体例与撰写模式、概念阐释与案例分析,还是在理论提炼与教学经验的结合方面,该书都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就,代表了此项研究的最新成果。
合理的编排体例与撰写模式。该书分为上下两编,这是传媒学著作所不常见的分卷模式。但这种分类恰好体现了作者的研究思路:《上编》为“影视音乐纵横”,主要介绍了影视音乐的发展历程,从电影音乐的生产到电视片音乐,再到电视文学节目音乐,直到我们今天广泛接触的电视广告音乐,这四个阶段正好梳理了影视音乐从产生到成熟的历程,可视为史学研究;《下编》为“中外影视剧精品分析”,采用的则是个案研究的视角,既有国外影视作品《辛德勒的名单》《魂断蓝桥》等作品,又有国内的《红高粱》《勇敢的心》以及京韵大鼓等作品形式,可谓包含古今,横跨中外,可视为作品研究。这样一来,整本书的编排体例便非常清晰地呈现出来了,即史学研究与作品研究相结合,《上编》体现专题史的梳理,《下编》体现具体作品的分析。同时,这两编不是互相取代,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上编》关于专题史的梳理是从无数具体作品中提炼而来,而《下编》的具体作品又是对专题史的形象说明。最值得注意的是,该书《上编》在梳理艺术史之时,常常有“参看下编”的字样,明确地说明了《上编》与《下编》的互动关系。
合理的编排体例是一部著作成功的开始,如果在合理的编排体例中,却采用了不合理的撰写模式,同样会使一部作品进入尴尬的境地。可贵的是,该书采用了相当合理的撰写模式,即当前学术界最为流行的“考论结合”,既有丰富细致的考证,又有简短深刻的论述。以《上编》第四章为例,对于“音乐电视的发展概况”本书采用了考证的方法,但作者的考证不再仅仅局限于清代乾嘉学者依靠纸质文献的风格,而是广泛利用网络资源与先进的数表统计,考证出“音乐电视肇端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娱乐界,至80年代传入我国,并于90年代达到高峰;而就目前掌握的数据而言,自1998年开始至今,呈现出的却是逐步下降的态势”,这是利用多种资源考证出来的结论。随后,作者又对这种考证结果进行了论述,作者认为导致逐步下降态势的原因有三点,一是音乐电视制作的成本激增,二是MP3等播放模式的革命性革新使得听众不再依赖MTV,三是大量网络资源的共享化与免费。这段案例便是典型的考论结合,考证在前、论述在后,配合着精妙的撰写模式,共同成就了该书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特色,这当然得益于作者的精心安排。
精准的概念阐释与案例分析。如果说编排体例与撰写模式是宏观设计,那么该书中层出不穷的概念阐释与案例则在微观层面彰显了学术价值。
评价一部学术专著质量的优劣,往往以其对概念的表述与框定为重要标准。该书对于影视音乐艺术领域中的多种重要概念的阐释是非常精准的,这就确保了该书的大部分撰述是在准确的学术规范下开展的。兹举两例以说明。第一,什么是“影视音乐”?难道出现在影视作品中的音乐都是“影视音乐”吗?答案是否定的。在作者看来,“影视音乐是出现在影视作品中的具有独创性的、配合剧情的、能够激发审美愉悦的音乐形式”。显然,作者对“影视音乐”的概念阐释非常准确,不仅是“出现在影视作品中”的,而且还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内涵:“具有独创性的”(这一要求排除了抄袭音乐的资格),“配合剧情的”(这一要求排除了不相干音乐的资格),以及“能够激发审美愉悦的”(这一要求排除了粗制滥造音乐的资格)。有了这些,“影视音乐”才变得可贵,而不是出现在影视作品中的音乐都可称为影视音乐。第二,什么是“音乐艺术”?通常认为被谱成曲调的歌曲便是音乐艺术。而在作者看来,“音乐艺术”指的是“以音符组合的形式为听众带来愉悦和感动的音乐形式”,这一概念当然区别于传统词典对“音乐”的规定,但是这种改动却并不违和,因为这一概念的提出是为了适应该书的相关论述。换言之,这种新界定的“音乐艺术”的概念,正是为该书量身定制的。作者在清晰界定了相关概念之后,便一直以此为指导,展开了案例研究。最精彩的案例当属《上编》第六章“音乐蒙太奇”。在作者反复强调音乐的“愉悦和感动”功能的语境下,对于“音乐蒙太奇”的案例分析,自然也紧扣“愉悦”与“感动”两层要素。作者认为,影视音乐中的蒙太奇通过旋律的变化,配合着剧情的发展,当剧情变得紧迫时,音乐也突然短促起来,当剧情变得浪漫时,音乐又逐渐舒缓。清晰的概念的确对案例的分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编》对于京腔京韵音乐风格的论述也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感受一下。
理论提炼与教学经验有机结合。在中西学术交流日益深化的今天,理论的提炼已经成为一部学术专著所不可缺少的底色。该书对于理论的提炼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掌握新材料,即广泛搜集西方关于影视音乐艺术特色的文献;第二阶段提出新问题,即这些文献材料能够反映出什么样的问题;第三阶段归纳新理论,即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出来的新方法理论。这三个阶段在书中的脉络非常清晰,因为作者几乎对每个专题的研究都遵循文献搜集、提出问题再到归纳理论的步骤,这种研究思路,在目录小标题的呈现中已经非常清晰了。
该书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它并不是脱离了使用价值的纯理论著作,恰恰相反,它是一部紧密配合教学活动而编写的一本专著,作者在书中所提出的诸多理论,正是传授给学生和读者的研究方法,它对于影视音乐艺术的创新与创作无疑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与此同时,作者撰写该书所使用的不少案例都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挑选总结出来的,针对性很强,在此基础上写成的作品,自然也非常便于学生接受。从这一角度来看,该书可以说是以教学为基础,同时又以教学为目的。作为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校老师,作者在处理纷纭复杂的教学案例之时,能够做到精挑细选,既不挂一漏万,又不面面俱到,实现了选材的学理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如果将眼光从微观视角转换到宏观视野,可以发现该书的教学经验实际上是与理论推广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当读者感到理论有些晦涩难明的时候,可以多看一看《下编》提供的具体教学经验,当读者对于复杂的教学经验感到无所适从时,则可以回到《上编》,从作者推广的理论中发掘该书采撷的具体教学经验的妙处。
结语。该书作为一部具有拓荒性质的专著和教材,在影视音乐艺术领域的理论创建和实际教学两个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作者精妙的选材、合理的结构安排、深入浅出的教学理论以及流畅清新的文笔,都为该书增色不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