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卒中和血脂异常的关系探讨
2018-11-12张鲁峰詹三华路一平
张鲁峰 詹三华 路一平
武警河南总队医院神经内科,河南郑州 450052
全球脑卒中患者绝对数、幸存数、死亡数量日趋增长[1],全球人类死因分析表明脑卒中占据第二位,并且是成人永久致残的首要因素[2-3]。最近20余年来[4],中国脑卒中患病率每年增加8.7%。欧阳娟等[5]报道,中国每年新增脑卒中患者约270万人,且逐渐年轻化。
脑卒中急性期处理只能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无法降低发病率,因此,应进一步明确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其中血脂水平的高低与脑卒中的关系备受关注。As.S等[6]发现,脑卒中患者血浆TC、TG、LDC-C明显增加,HDL-C水平有所降低。加强血脂管理是脑卒中防治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选取本院近两年的病例,亦从血脂与脑卒中关系进行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表1 缺血性卒中组、出血性卒中组与健康对照组血脂比较(±s,mmol/L)
表1 缺血性卒中组、出血性卒中组与健康对照组血脂比较(±s,mmol/L)
注:缺血性卒中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1,*P<0.05;出血性卒中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CHO TG LDL-C HDL-C缺血性卒中组 53 6.58±1.63* 2.31±0.82* 3.72±1.07** 1.23±0.29出血性卒中组 29 6.05±1.64△ 1.91±0.37△ 3.04±1.00△ 1.29±0.28健康对照组 42 3.98±0.71 1.02±0.10 1.71±0.40 1.56±0.38 F 2.316 5.634 6.216 0.523 P<0.05 <0.05 <0.05 >0.0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武警河南总队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82例作为观察组与同期来我院的健康体检者42例作为对照组。本研究经武警河南总队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观察组在发病后24~72h内均经脑部CT、MRI、DSA、MRA以及颅多普勒等检查证实,符合2015年中国脑卒中诊治指南[7]。其中脑出血组29例,男16例,女13例,合并高血压21例,合并糖尿病7例,平均年龄(65±0.6)岁;脑梗死组53例,男29例,女24例,合并高血压21例,合并糖尿病15例,平均年龄(67±0.5)岁。均未服用降脂药物。 健康体检者男24例,女18例,平均年龄(67±0.3)岁。与脑出血组及脑梗死组间在年龄、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严重血液系统疾病,并除外代谢性疾病、免疫系统、肿瘤等疾病。
所有入选者按年龄段重新分为小于70岁年龄段组、70~79岁年龄段组与大于80岁年龄段组。
所有入选者再按体重指数重新分为体重指数小于 18.5kg/m2组、18.5~ 24.99kg/m2组、25~ 29.99kg/m2组与大于30kg/m2组。
1.2 检测方法
1.2.1 两组患者于入院或体检时测量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
1.2.2 两组患者分别于次日清晨或体检时上午抽取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同时完成肝、肾功能,血糖,血常规,胸片,心电图等常规检查。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缺血性卒中组、出血性卒中组与健康对照组血脂比较结果
缺血性卒中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HO、TG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C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HDL-C水平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性卒中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HO、TG、LDL-C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DL-C水平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卒中组与出血性卒中组比较,CHO、TG、LDL-C水平稍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DL-C水平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各年龄段组之间比较结果
小于70岁年龄段组与70~79岁年龄段组比较CHO、TG、LDL-C水平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L-C水平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70岁年龄段组与80岁以上年龄段组比较CHO、LDL-C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而HDL-C水平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0~79岁年龄段组与80岁以上年龄段组比较CHO、TG、LDL-C水平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L-C水平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同体重指数组之间比较结果
体重指数小于18.5kg/m2组与体重指数18.5~24.99kg/m2组比较CHO、TG、LDL-C、HDL-C水平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指数小于18.5kg/m2组与体重指数25~29.99kg/m2之间组比较CHO、TG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C水平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L-C水平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指数小于18.5kg/m2组与体重
表2 不同年龄段血脂水平比较(±s,mmol/L)
表2 不同年龄段血脂水平比较(±s,mmol/L)
注:<70岁组与≥80岁组比较,△△P<0.01,△P<0.05
年龄(岁) n CHO TG LDL-C HDL-C<70 28 6.35±1.53△ 2.57±0.72△△ 3.76±1.05△ 1.29±0.36 70~79 76 5.91±1.52 2.16±0.86 3.12±0.97 1.36±0.42≥80 20 5.47±1.79 1.80±0.12 2.73±0.98 1.47±0.52 F 1.256 2.138 1.783 0.384 P<0.05 <0.05 <0.05 >0.05
表3 不同体重指数血脂水平比较(±s ,mmol/L)
表3 不同体重指数血脂水平比较(±s ,mmol/L)
注:<18.5kg/m2组与25~29.99kg/m2组比较,*P<0.05;<18.5kg/m2组与≥30kg/m2组比较,△△P<0.01,△P<0.05;18.5~24.99kg/m2组与≥30kg/m2组比较,□P<0.05
体重指数(BMI,kg/m2) n CHO TG LDL-C HDL-C<18.5 11 4.70±1.30*△△ 1.02±0.36*△ 2.23±0.45△ 1.07±0.25 18.5~24.99 55 5.30±1.26□ 1.62±0.58□ 2.65±0.72□ 1.26±0.33 25~29.99 43 5.70±1.23 2.12±0.72 2.89±0.67 1.01±0.21≥30 15 6.45±1.26 2.63±0.47 3.62±0.73 0.93±0.36 F 2.053 1.896 1.561 0.677 P<0.05 <0.05 <0.05 >0.05
指数大于30kg/m2之间组比 较CHO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TG、LDL-C水平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水平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指数18.5~24.99kg/m2组与体重指数25~29.99kg/m2之间组比较CHO、TG、LDL-C水平减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L-C水平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指数18.5~24.99kg/m2组与体重指数大于30kg/m2组比较CHO、TG、LDL-C水平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水平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指数25~29.99kg/m2组与体重指数大于30kg/m2之间组比较CHO、TG、LDL-C水平减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L-C水平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AS)是脑卒中发生的病理基础之一,它与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及卒中的部位密切相关,而高脂血症与AS的发生有明显的关联,不同类型的脑卒中的脂质代谢情况不同[8-9]。Al Kasab等[10]研究发现颅内大中动脉的粥样硬化和脑卒中密切相关。刘坤梅[11]报道,AS能够引起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脑血管疾病。
在美国35~57岁的男性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死亡风险与血清CHO水平呈正相关,而出血性脑血管病死亡风险与其呈负相关,在同时有高血压的男性患者中,这种相关性更显著。亚太地区队列研究联合分析对亚太地区包括352033例患者的研究进行荟萃分析发现CHO每升高1mmol/L,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就会增加25%,但与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不确定。急性期卒中患者的 LDL-C、HDL-C、TG 及 TC 水平均下降,且血清总胆固醇水平越低,病情越重,预后也就越差[12]。
本文结果表明,脑卒中患者与健康人群相比,CHO、TG、LDL-C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HDL-C相对较低;缺血性脑卒中组CHO、TG、LDL-C高于出血性脑卒中组;CHO和TG相对低者易发生出血性卒中;HDL-C是缺血性卒中的保护因素,与王洪伟[13]的研究结果一致。
由于肝内胆固醇的含量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多,同时胆汁酸的合成减少也会增加肝内胆固醇的含量,从而致使老年人体内的 LDL 受体活性减弱[14]。高年龄组(≥80岁)人群因各项基础代谢明显下降,加之部分人有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等),可诱发LDL-C升高,导致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发生增多[15-16]。本研究结果显示,小于70岁年龄段组与80岁以上年龄段组比较CHO、LDL-C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研究与覃百灵等[17]的结果一致。可能由于小于70岁人群社会活动较多,尤其是50~60岁人群,工作压力大,社会应酬多,进食高脂类食物明显多于80岁以上人群。
肥胖会导致体内血浆中胆固醇水平升高,其作用机制主要为:肥胖可导致胆固醇合成增多,LDL受体的合成减少; 加快含载脂蛋白的脂蛋白的输出,促进 LDL 的生成。此外肥胖还会导致 HDL 的水平降低[18]。本文结果显示,随着体重指数的增高,CHO、TG、LDL-C水平逐渐升高,正常体重指数(18.5~24.99kg/m2)与体重指数≥30kg/m2的人群相比,TC、TG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随着经济条件的进一步提高,老年人超重和肥胖群体不断增大,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患病人数不断增多,普及相关肥胖危害的相关知识,提倡健康有节制的生活方式,将体重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减少上述疾病的发病几率,提高老年人健康素质,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目前临床工作的重点之一是预防高脂血症和降低血脂。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中强调调脂治疗,尤其对那些最近发生卒中或TIA的患者,尤其是高危患者是迫切需要的。国外有成熟的调脂治疗指南,国内专家组根据我国情况也已做相应优化,但是调脂治疗的程度、与脑卒中关系仍有争议,需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