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都道人间行路难就中难行不过君(三)
2018-11-12木匠
木匠
前文我们说到前给事中郑亚在被外放到桂州(治今广西桂林市)任刺史不到一年,又被贬为了循州(治今广东惠州市)刺史。当时,郑亚因十分欣赏商隐的才华,已将他派往昭州(治今广西乐平县)代行刺史之职(因昭州是个小州,隶属于桂州,实际也就相当是一个县,这种州的州刺史,也就是郑板桥所说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与大州的刺史是根本不在同一个档次上的。是以作为大州桂州剌史的郑亚,是有权直接派人过去管理的),商隐闻讯后,急忙从昭州赶回桂林,与郑告别。且其作为郑的人,幕主都走了,他也就没法再回昭州任职了。于是,在郑离任后,他也只好从桂林返回了长安。
李商隐回到长安后,家里可能穷得已快揭不开锅了,不然,以其一个诗人的骄傲,应该不至于放下所有的颜面,去求自己年轻时的玩伴,如今已当上了宰相的令狐淘,希望他能看在过去的交情上,帮自己一把。他也不是不知道,早在他娶了李党的骨干王茂元之女后,就被属牛党的令狐家,视为背主求荣的小人了,且他这又是刚从属李党的郑亚的幕中归来,人家多半是不会搭理他的。要不是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应该也不会出此下策。
一个大诗人被逼到这个份上,想想也真是令人心酸。幸亏他去见令狐大人那天,令狐大人没在府中。为什么说“幸亏”呢?我是觉得那天如果令狐大人在家的话,十有八九会把他劈头盖脸地骂一顿,然后再把他轰出府门。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那我们这位大诗人的脸可真就丢到姥姥家去了。但他还是硬着头皮给令狐大人留了首诗:
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阶墀。
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
不学汉臣栽苜蓿,空教楚客咏江蓠。
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
大中三年(公元849年)九月,武宁军(治今徐州)节度使卢弘止又向已经37岁的李商隐抛来了橄榄枝,邀请他到自己的幕中担任掌书记。于是,李商隐又辞了职,去了徐州。卢是一位很有能力的官员,对李商隐也很欣赏。诗人跟着他,本来还是大有前途的。可惜,李商隐的命也实在是太不好了,他跟这个卢弘止干了也就一年,卢就病故了。而更让李商隐伤痛欲绝的是,这年夏天,自己的妻子王氏也亡故了。
工作没了,妻子又没了,李商隐空有满腹才华,但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可我们的诗人就像是一只打不死的“小强”,生命虽然卑微,生命力却极顽强。这年秋天,他在处理完妻子的丧事后,正不知接下来该如何是好时,竟又得到了新任西川节度使柳仲郢的眷顾,柳希望他能随自己一起去四川任职。于是,李商隐又跟柳去了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潼川镇),成为柳幕中的一名参军。
李商隐在梓州待了大约四年,大部分时间,都是郁郁寡欢的。据说他在梓州时,曾一度对佛教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甚至还想过出家为僧。可见此时的诗人,已对自己的前途绝望到了何种程度。
大中九年,李党重新得势,柳仲郢因和李德裕关系不错,被任命为了刑部尚书。李商隐亦随他一起返回了长安。柳一上任,就给李商隐安排了一个盐铁推官的差事。这个职位虽然品级不高,但却是个肥差。但李商隐在这个职位上只干了两三年,就被罢免了。至于因何被罢免,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之后,他就回到了老家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市)。
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也就是李商隐回到老家后一年左右,入冬时,诗人得了场大病,很快就一命呜呼了,享年只有45岁。
大家读到这里,有没有觉得才华盖世的李商隐,这辈子过得不是一般的憋屈?原因我大概已经给大家说清楚了吧。后人凭吊李商隐的诗文很多,我想与李商隐同时的晚唐诗人,同时也是商隐朋友的崔珏写的这首《哭李商隐》,最能代表大多数人的意见,诗云: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四、李商隐的爱情经历
最后,我还想再和大家聊聊李商隐一生的感情经历。因为李商隐流传至今的诗有近600首,其中有近五分之一都可以归为爱情诗,特别是他广为传颂的十几首《无题》,还有《锦瑟》《夜雨寄北》等诗,也都是爱情诗。那诗人一生的感情经历究竟如何呢?
首先我们要谈的当然是李商隐与他的妻子王氏的爱情。前文我们说过牛党的令狐楚与李商隐有着师生之谊,且对李家也有大恩,而王氏却是李党的王茂元之幼女,按说他们两人是没机会相识的,那他们是怎么走到一起的呢?原来,李商隐于开成二年(公元837年)考中进士时,有个和他一起考中进士的名叫韩瞻的人,因为两人年纪相仿,所以话就比别人多点。当时,韩瞻已经和王茂元的大女儿订了婚。
放榜这天,两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一起来到一家酒楼庆祝。聊天中,韩瞻就把自己要和王茂元的大女儿举行婚礼的事,告诉了李商隐。李商隐也很为他高兴,还说等他举行婚礼的时候,一定要去讨杯喜酒。这个韩瞻也是个热心肠,马上就问李商隐:“贤弟结婚了没?”
“还没呢。”李商隐回答说。
“那,可有意中人了?”
“也没。”
韩瞻一听,当即说道:“我未婚妻还有个妹妹现在正待字闺中,生得和我未婚妻一样漂亮。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就给你们撮合撮合。”
李商隐当时想自己也不小了,如今又中了进士,也是该成个家了,于是便答应下来。
依照唐朝的风俗,放榜后的第二天,新科进士要一起乘舟经过曲江,去赴鹿鸣宴(也就是黄梅戏《女附马》中唱到的琼林宴)。届时,曲江边会站满百姓围观,热闹得就跟过节一样。第二天,当载着40名新科进士的大船行在曲江之上时,韩瞻突然拉住李商隐的手,兴奋地叫道:“快看,我未婚妻,她旁边那个就是她的妹妹幼娘。”李商隐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一眼就看见了幼娘。只这一眼,他的心便被幼娘的美貌俘虏了……
当天晚上,李商隐吃完鹿鸣宴回到寓所,躺在床上,满脑子都是幼娘可爱的模样,烙饼翻了一夜,也未睡着。天快亮的时候,他披衣下地,提笔写了一首《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