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困境与出路:瑶文化与小学教育课程的整合

2018-11-10张秀雅钟佳容方英之甘庆蓝蒙玲

文教资料 2018年19期

张秀雅 钟佳容 方英之 甘庆蓝 蒙玲

摘 要: 现阶段瑶文化与小学教育课程整合存在一些问题:宏观层面上,社会整体缺乏瑶文化与小学教育课程整合的自觉性;中观层面上,民族学校进行课程整合的实力不足;微观层面上,教师课程整合执行力较差且学生课程整合接受力较弱。探询根源,瑶文化与小学教育课程存在整合目标不明确、内容不系统、实施表面化、保障系统不完善等问题。鉴于此,瑶文化与小学教育课程整合过程中应明确目标、统整内容、深化方式、完善保障体系。

关键词: 瑶文化 小学教育课程 突围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优秀的民族文化维系着中华民族的自尊自信,熔铸于中华民族灵魂深处的血脉联系。在本地学校这一场域内,进行瑶文化与小学教育课程的整合,既是课程深度改革的需要又是响应国家文化建设号召的体现。此外,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开发与管理赋予民族地区课程整合更大的自由。瑶文化被当作课程资源不断进入校园、进入课堂,并和小学教育课程整合。

一、瑶文化与小学教育课程整合的困境所在

(一)宏观困境

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认为文化自觉是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文化的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2]。在广西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的调研中,课题组接触的当地居民有恭城教育局工作人员、中小学的校长、教师、出租司机、饭店员工、花店老板、服装店老板、食品店老板、当地中小学学生等,课题组了解到当地居民对瑶文化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瑶文化的传承与创生的自觉性,缺乏瑶族文化自信。当地居民在谈及瑶族文化时多是推销自己的产品,如:柿饼、油茶,问及当地人瑶族文化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时则答不上来。再如,问及当地人是否愿意一直生活在瑶族自治县,80%的当地人表示如有机会想“出山”生活。更令人吃惊的是作为课程整合主阵地的学校教师在谈及瑶文化与小学教育课程整合时缺乏“主人翁意识”。接受访谈的18位教师均表示“瑶文化与小学教育课程整合”应是“专业人士的责任”,自己的工作负担繁重,不想在学校“主动折腾”。

(二)中观困境

课题调研的主要对象是恭城瑶族县城D小学的校长与各年级教师。校长与18位教师在接受访谈时均表示自己赞同瑶族文化进校园,赞同教材应体现瑶族文化,但均表示学校进行瑶文化与教学教育课程整合的实力不足。实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师资问题,无专门的教师进行瑶文化与小学教育课程整合的研究。学校教师人数少更缺既深入了解瑶文化又精通小学教育課程整合的教师,二是资金的问题,校长表示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且小学位置偏僻,学校本身运营就很困难,无多余的资金进行瑶文化与小学教育课程整合之用。

(三)微观困境

1.教师课程整合执行力较差

瑶文化与小学教育课程整合的关键在教师,但访谈结果显示民族小学教师课程整合的执行力较弱。原因有三:其一,教师在接受访谈时表示开展瑶族文化课定会影响“主科目”的学习。其二,教师认为课程整合会增加学生学业压力与课业负担业,且加重教师任务。教师表示“一线教师一个人带几个班甚至一个年级,有各种教学任务,教师还有自己的家庭,各种事情加在一起教师忙不过来,学生更忙不过来”。其三,教师缺乏瑶文化与小学教育课程整合的专业知识,难以正确开展课程整合。此外,教师们集体表示“在瑶族文化与小学教育课程整合中遇到问题时自己不会坚持下去”。

2.学生课程整合接受力较弱

与教师访谈相反,在接受问卷调查的398位学生问卷中,仅有29.25%的学生表示学习瑶族文化会对其他科目学习产生不好影响,89.96%的学生希望在课本上学习到有关瑶族文化的内容,89.45%的学生希望学校专门开设瑶族文化课程。但涉及瑶文化与小学教育课程整合接受能力时,仅有38.44%的学生表示自己会在学校说瑶族语言,并表示自己只会说普通话。接受访谈的学生没有一个人能大概说出瑶文化与小学教育课程整合是什么。

二、瑶文化与小学教育课程整合的困境溯源

(一)课程整合目标不明确

恭城瑶族D小学的瑶族文化进校园的各类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瑶歌进校园”、“瑶族服饰进校园”、“大课间的长鼓操”。但于学校而言,瑶文化与小学教育课程整合目标不明确,不清楚课程整合应侧重于经济功能还是文化功能,不明确课程整合是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共生理念还是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于教师而言,不明白课程整合应该在什么样的范围内实施、课程整合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导致教师教学目标不明确。于学生而言,D小学的瑶文化与小学教育课程整合中极少涉及对学生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的教育,缺少对异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及学生跨文化适应力的培养。学生是课程整合的接受者、实施者和创造者,明确的课程整合目标才会提高学习效率并有所作为。

(二)课程整合内容不系统

James A·Banks在其著作《文化多样性与教育》中提出多样性文化时代背景下课程整合的重要一步便是系统地整合课程内容[3]。D小学的瑶文化与小学教育课程整合的内容不系统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学校无课程整合内容的具体要求,只是提出“需要对进行瑶文化与小学教育课程进行整合”的大体方向。学校的目的是给予教师更大的自主权,却给没有专业知识背景的教师留下了难题。二是教师们在自己所任科目中孤军奋战。本次调研的18位教师涉及学校所有科目的任课教师,各科教师均表示自己“都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瑶文化和自己任教科目进行课程整合,教师之间没有课程整合交流”。三是学校课程整合没有固定的教材、教师、课时安排,学生参与瑶文化与小学教育课程整合的内容全凭兴趣爱好,想学就学,不想学的就不学。

(三)课程整合实施表面化

D小学教师对瑶文化与小学教育课程整合的解读有误,认为课程整合就是将瑶族文化单设科目或开发专属于瑶文化的校本课程,穿插在小学教育课程之中,抑或是将瑶文化与各个具体的科目简单叠加。显然这些硬性的嵌入和简单的叠加都仅是表面化的实施,无法真正将瑶文化熔铸到小学教育课程中。D小学的瑶族文化活动课程多是“课间操、手工课或者游戏的形式展开,几乎与小学教育课程相脱节。通过深度访谈可知教师们有“课程整合实施的经历”,但大多浅尝辄止。学校没有要求教师们达到怎样的标准,教师们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下进行的课程整合多为几节课的尝试,没有全面展开,也没有深入执行。目前教师们进行瑶文化与小学教育课程整合的最大问题是怎样具体深入实施,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将两者有机结合。

(四)课程整合保障系统不完善

D小学课程整合的保障系统不完善主要因素有三:一是缺乏政府的资金与政策支撑。D小学瑶文化与小学教育课程整合一无政府政策支持二无资金保障,还需实现既定升学目标,致使课程整合寸步难行。二是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课程整合评价体系是权衡课程整合目标设置与实现与否的重要因素。D小学没有课程整合评价体系,没有标准就没有方向,教师们就没有前进的动力。三是缺乏教师协作共同体。D小学未形成“教师协作共同体”[4],教师们都在各自领域躬耕不倦却对课程整合鲜有交流。

三、瑶文化与小学教育课程整合的策略

(一)明确课程整合目标

在多元文化共生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级、多维度建构课程整合目标[5]。首先,通过课程的学习使瑶族学生了解瑶族文化的一般特征和发展历程,使用现代化的手段传承、发展与创生瑶族文化。其次,让学生参与瑶文化与小学教育课程整合中。学生是课程整合的接受者亦是执行者,通过观察、小组合作、调查实践的形式体验瑶族人民的文化生活,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和自我实践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逐级培养学生对民族、地区、祖国的爱。培养学生的瑶文化认同感、自豪感及归属感,自觉继承并传扬瑶族文化。激发学生为瑶族所在区域文化发展而奋斗的志向,热爱瑶乡、服务瑶乡。此外,还要消除学生对非瑶族文化的歧视与偏见,培养学生多元文化共生的意识,提升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力。

(二)统整课程整合内容

JamesA·Beane在其著作《课程统整》中提出统整课程内容的重要性。教师方面,统整课程内容可助力教师更全面地把控和系统地理解教材。学生方面,统整课程内容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增加效益[6]。民族教育肩负双重使命:一是体现民族性,二是兼顾国家发展需要及多民族文化共生的时代背景。因此,统整课程内容时应坚持民族文化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尊重文化差异。采取统整课程内容的方法,避免民族文化简单相加,将产生联动作用的民族文化内容统整起来。例如目前学校课程内容的设置应仍以主流文化为主,教师应积极地将瑶文化统整到学校的隐性与显性课程中;统整课程内容应反映所有民族的贡献,彰显出少数民族文化的价值。此外,应注意统整课程内容对民族儿童的适切性与发展性。

(三)深化课程整合方式

瑶文化与小学教育课程的整合是有机的整合,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将瑶族文化的具体内容渗透到小学教育课程中,深化课程整合方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重构课程文化内容。首先,重构的课程文化内容要系统地体现瑶族文化的历史脉络,使瑶族学生对瑶文化的理解提升至历史的高度。其次,课程文化内容要体现瑶族现实生存境况并就此进行探讨。最后,课程文化内容要体现多元一体的观念,不可只重视瑶族文化。二是进行任务模块教学。任务模块教学是职业教育中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将模块教学引入基础小学教育课程整合,可帮助学生深入掌握瑶文化的精髓。三是将整合后的瑶族文化进行单元整体教学。单元整体教学是新课改中以系统思维为指导,参照有操作性的步骤有序地设计单元教学。采用单元整体教学可将瑶文化具体内容全面系统地渗透到小学教育课程整合之中。

(四)完善课程整合保障体系

完善瑶文化与小学教育课程整合保障体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增加瑶族地区教育人力物力投入。在人力投入上,政府既要通过政策倾斜“引进人才”又要培养本民族人才服务瑶乡。在物力投入上,各级财政部门应该做到“开源节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第二,完善瑶文化与小学教育课程整合评价体系。一是评价方式应该多样化,二是评价主体应该多元化,三是评价标准动态化,四是注重评价结果的生成性。评价应具有瑶族地区的民族特色,适应该地区的文化、政治、经济发展。第三,加强瑶族地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教师协作共同体[7]。恭城瑶族教师在瑶文化与小学教育课程整合方面也是空白,亟須专家对其进行指导。学校组成教师协作共同体,通过邀请课程专家、民族文化专家对学校教师的瑶文化与小学教育课程整合做全面、深入的帮扶。学校教师在所学理论的指导下对本地区瑶文化展开深度调研,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将瑶文化与小学教育课程有机整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费孝通.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6.

[3][美]JamesA·Banks,著.荀渊,译.文化多样性与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7]秦兴林.“教育科研协作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的成长磁场[J].基础教育研究,2016(18):6-7.

[5]蒋士会,赖艳妮.多元文化冲突时代少数民族文化与基础教育课程整合论纲[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0(04):6-12.

[6][美]JamesA·Beane,著.单文经,译.课程统整[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