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人才培养文献略述
2018-11-10王海洋程诗祺
王海洋 程诗祺
摘 要: 新时代背景下会计行业高素质人才匮乏,会计人才的培养成为目前教育部门、高等院校与会计学者的重点议题之一。针对目前会计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各大高校纷纷进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适应社会需求。本文从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会计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方式和手段四个方面入手,对会计人才培养进行文献综述,以为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会计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设置 教学方式和手段
作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继承与发展,“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成為新时期建立创新性国家的重要战略方针。当今时代已经进入工业4.0时代,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时代产物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际国内发展战略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供给侧改革、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正在引领中国走向世界中心。中国要在21世纪实现弯道超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储备一批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能适应未来发展方向的高质量人才。针对会计行业复合型高级人才长期匮乏的现状,如何培养卓越会计人才成为当前教育部门、高等院校与会计学者的重点议题之一。本文将对我国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相关研究进行综述讨论,以期为高校会计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一、文献综述
(一)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会计人才的培养必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新鲜血液。为了培养能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会计人才,不少高校先后展开了教学方案改革,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也取得了不少成效。孟焰(2013)以中央财经大学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蓝本,阐述了中央财经大学以“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引进英国“行动学习法”作为会计人才培养主线,通过模块化课程体系、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开展专题式行动学习项目等课程手段,最终成功整合了教学资源,使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另外,许义生(2011)将麻省理工学院的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教育理念引入实践教学,创立了基于CDIO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王伟(2013)从实际情况出发,以现实需求为导向提出基于“虚拟创业”的KAQ(Knowledge,Ability,Quality)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一定成效;何玉润,李晓慧(2013)则基于美国十所高校会计学教育的实地调研提出了高等院校递进的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等。
(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建设目标是会计特色专业的核心问题。姚禄仕、杨婉琳(2017)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于“培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并具有广阔的国际化视野的决策型高级专业人才”。李定清(2017)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划分为四类:应用型目标、复合型目标、管理型目标、国际化目标和创新型目标,其中应用型是基础,复合型是重心、创新性是核心、国际化是延伸,最终实现传统的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变。基于此,他将本科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表述为:能够适应“互联网+”时代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会计专业知识扎实,会计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强,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适应能力,具有“互联网”会计思维、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高素质管理型会计专业人才。董红杰(2017)认为会计人才应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会计、管理、经济、法律和计算机应用等知识,具备实操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在企事业单位、其他相关部门胜任会计及相关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张倩、刘淑花等(2014)在综合考察了美国、澳大利亚、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和我国相关学者和机构对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之后,提出“会计人员既要掌握会计专业技能,还应具备开放性与综合性的思维能力,以战略为导向,强化对企业经营全过程的决策支撑和价值管理”。参考前人研究成果,本文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总结为:(1)能够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扎实会计专业功底;(2)掌握英语、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通识学科知识;(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4)能够在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中提供决策支持和价值管理的管理型人才。
(三)会计课程体系的设置
孟焰(2013)以行动学习为导向,将会计学课程分成四个模块,即专业课程模块、综合素质模块、实践课程模块和学术素养模块。何玉润、李晓慧(2013)在强调课程体系设计的递进性和层次性的基础上,将高校课程体系模块化,同时兼顾不同院校会计学专业的特色开设并优化课程模块。李定清(2017)从“互联网+”管理型会计创新模式出发,设计了四位一体的会计学课程体系,其中包括开放型创新课程体系,会计信息化模块课程群,以财务会计为基础,拓展管理会计课程的课程群及多维互动的实践教学课程群。周鲜华、潘宏婷、沈云飞(2017)则以“互联网+慕课”为平台,设计了“1+2+1”四个阶段的课程培养体系:一年级以公共基础课和基础理论课为基础的基础性教育,二年级以专业培养和跨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三年级以学科兴趣工作室为核心的能力培养阶段及四年级的专业实践阶段。综上所述,会计课程体系的培养都提倡模块化课程体系的设计,同时也强调知识和能力的协同培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平台为基础的信息化、国际化课程培养体系特征逐步显现,并逐渐发展出由“知识型”向“管理型”转变的人才培养趋势。
(四)教学方式和手段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移动互联开始影响高等院校课堂的教学方法。姚美娟、董必荣、王瑶瑶(2017)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下该如何对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人才培养过程及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张奕(2017)则以“互联网+会计学徒制”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以网络代理记账平台的建立为契机,提出一个基于“互联网+”为主线的新会计人才培养实践途径。总的来说,教学方式和手段有以下几类:(1)虚拟体验式。在传统会计手工做账、会计电算化实训的基础上开设企业经营沙盘模拟课程、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等虚拟体验式综合实训,以迎合当前业财融合、课证融合的新趋势。(2)教学实践基地式。大部分高校都会进行校企合作,通过与企业、事务所合作建设教学实践基地,或者直接聘请会计职业界职业人士作为校外导师,对学生的实践教学进行辅导。(3)互联网平台式。借助互联网为平台的教学方式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师生线上线下沟通交流平台,广泛采用移动课堂、精品课程共享等新型教学手段,建立会计学专业数据中心,开发会计专业知识的客户端APP或通过微信公众订阅号、改革会计教材,通过将二维码技术应用于教材,将教育资源数字化共享,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二、结论与启示
会计学作为一门更新极快的经济应用学科,高校会计人才培养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以及时适应社会的需求。综上所述,我国会计学者在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会计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學方式和手段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理论与实际差距大,一些学校由于经费、教师人才队伍的不足导致培养方案无法顺利进行;(2)课程改革换汤不换药,尽管形式上进行变化,课程内容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3)国外先进教学理念与中国高校实际情况有出入,改革陷入瓶颈。因此,针对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改革仍然需要广大学者进一步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孟焰,袁淳,刘俊勇,朱继光.以行动学习为主线培养知行合一的高级会计实务人才——中央财经大学培养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2):12-16.
[2]许义生.基于CDIO理念的会计学专业教育改革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1(12):31-33.
[3]何玉润,李晓慧.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美国十所高校会计学教育的实地调研[J].会计研究,2013(04):26-31+95.
[4]姚禄仕,杨婉琳.基于工科院校背景下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例[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学院校分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7:846-853.
[5]李定清.“互联网+”时代高校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学院校分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7:854-859.
[6]董红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学院校分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7:868-874.
[7]张倩,刘淑花,章金霞,毕金星.国际化卓越会计人才培养定位及模式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1):269-273+304.
[8]周鲜华,潘宏婷,沈云飞.会计本科人才跨专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基于“互联网+慕课”平台[J].财会通讯,2017(28):39-41.
[9]姚美娟,董必荣,王瑶瑶.“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商业会计,2017(06):115-117.
[10]张奕.“互联网+会计学徒制”会计人才培养实践探索[J].商业会计,2017(08):125-126.
[11]李定清,钟廷勇.高校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与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16(02):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