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国内的走班制研究
2018-11-10杨萍
杨萍
摘 要: 自2001年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走班制”便一跃出现在教育研究者的视野里。本文通过对中国知网近十年来有关走班制的相关文献的数量、核心期刊的数量和主要内容进行分析,结合这些概况总结研究的成就与不足,并提出今后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 走班制 内容分析法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01年我国实行了新课程改革,国内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因材施教,开始引进走班制这一教学模式。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教育部四个配套政策的出台,特别是高考制度改革之后,走班制更是引起了理论界和实践者的热议。本文期望通过梳理近十年来关于走班制研究的文献,探寻当前走班制的研究概况,对未来发展趋向提出展望,以此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研究的样本和方法
(一)研究样本
笔者运用知网中的高级检索,在文献分类目录中选择了社会科学Ⅱ辑,输入走班制,选择以篇名搜索,日期限定为2008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20日,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共有文献337条,除去非学术性的报纸,还剩下296篇作为样本。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它是对研究内容所包含的信息量及其变化发展的分析,换言之就是从表征的有意义的词句推断出准确意义的过程。内容分析的过程是一个具有系统性的推理过程。本文按照内容分析法的步骤,从文献数量、核心期刊数量和内容上对近十年走班制的研究概况进行了鸟瞰,最后提出了成就不足与展望。
三、近十年来走班制的研究概况
(一)文献发布数量分析
在中国知网所检索出的296篇里,数量分布趋势如下图,其中2008年,2009年,2010年分别是2篇,6篇和3篇,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分别是13篇,13篇,10篇,15篇和57篇,2016年和2017年分别是81篇和96篇。其中按数据来源看,教育期刊161篇,学术期刊105篇,硕士毕业论文27篇,国内会议和学术辑刊分别是2篇和1篇。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在2011年开始呈现涨幅,在此之前虽有学者研究,但是为数不多,特别是在2014年之后,研究走班制的数量剧增,呈持续增长趋势,且研究热度居高不下,到2017年数量就达到了96篇。一般来说,文献发布的数量能够对该领域的研究水平有很好的反映作用。这说明2014年的高考改革这一政策驱使使走班制受社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不仅教育实践者,学术界和社会媒体也很关注走班制的研究。
(二)走班制发文核心期刊数量分析
通过统计,在选中的296篇中只有18篇核心期刊论文,占总比的6%。虽然在近年来研究走班制的热情只增不减,研究者越来越多,研究机构越来越多,涉及领域越来越广泛,但是仍然存在研究的宽泛而不深入,广而不精,数量在增,而研究质量不高。
(三)走班制研究内容分析
截至目前,我国走班制的研究可以分为思辨型研究和应用型研究。其中思辨型的有67篇,占总样本的23%,应用型的有229篇,占总样本的77%。
1.走班制的思辨型研究
研究者对走班制的思辨型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对走班制的内涵、特点、类型、价值、可行性等的研究。如戴季瑜对我国走班制教学的类型与特点所展开的讨论[1]、鹿星南分析了走班制的价值意义和在实施中必须具备的条件[2]等。有学者认为走班制教学具有课程多样性、班级流动性及学生自主选择性的特点[3]。有的认为走班制具有多元化的课程呈现、个性化的课程选择、流动性的班级组成等特点[4]。还有的研究者觉得走班制具有滚动分层、班级不固定、流动式学习和课程选择多样化的特点[5]。虽然不同学者的表述不一,但是我们从中仍可以找到共同性。总的来说,走班制在课程、学生的自主性和班级形态上与以往的班级授课制大不相同,具有课程多样、学生自主性强和流动性强的特点。但是从以上描述中并没有从教师这个层面叙述走班制的特点。
2.走班制的应用研究
(1)走班制的应用范围研究
21世纪以来,受国家教育政策方针的鼓励,走班制迎来了发展的佳期。当前,对于走班制的应用研究可谓风生水起,无论是在横向不同学科中的发展,还是在纵向不同年级的发展,其数量和研究者越来越多。从统计知网数据中得出,在走班制的研究中小初高均有涉及,且主要集中在高中,小学初中高职涉及的比较少,大都是描述性研究,与国外的借鉴对比较少。据统计,在研究走班制的文献中从横向来看,涉及数学、物理、美术、德育、英语、化学、计算机、智障教育等多个领域,可以说研究的范围是很广的。探讨走班制在大范围中的应用时,学者们还考虑了如何在实际中运用,如教學路径研究、应用方法研究等。
(2)走班制的教学研究
走班制在经历了萌芽尝试、初步探索、试点实验阶段,现正处于深度实践时期,在取得一定进展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问题[6]。针对走班制在不同年级、不同科目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学者们和教育实践者们提出了许多方案策略。
王润认为实行走班制在实践中会面临管理的挑战,主要包括学生管理困难、教学管理困难、学校环境管理问题和师资配备问题。应当完善学生与教师管理体制,一方面学校组织学生建立学生自治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另一方面学校要制订相关文件[7]。鹿星南认为走班制是流动式上课,可能导致班级管理松散,且教学班班主任对流入其所教班级学生的情况陌生,迫使班主任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班级管理方面。因此,要构建完善走班制教学管理制度,“构建班主任、任课教师、班干部‘三位一体的班级管理模式”[8]。还有学者认为为解决管理问题,要从学校、班级、学生三个层面的管理方式进行完善,做到学校管理精细化、班级管理团队化、学生管理自主化[9]。有学者认为走班制的灵活性增加教学班管理的难度、其流动性影响同辈群体的形成与走班制导致学生在选课时有盲目性和教师教学的非针对性,辩证认知走班制、发挥集体效应和优化走班过程[10]。
走班制是基于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得到发展的基础上而提出的,但是这一初衷在实践中却常常被家长教师甚至学生误解,使得学生、家长和教师在面对走班制时心理有压力。秦聪和王阳认为在实践中存在三个误区:一是“被走班”与变相分重点,二是师生课业及心理负担加重,三是与初衷相悖的两极分化[11]。吴成业认为当前对走班制存在四个误区:走班不等于快慢班、走班不等于必修选修、走班不等于课程改革和走班不等于自然分班[12]。学者们普遍认为要端正教师学生家长对走班制的认知,避免陷入误区,用正确的意识指导行为。
目前我国走班制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机制,而且从文献中可以看出很多学者对评价的研究还不够,大都是在文中一笔带过,没有深入研究,因此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走班制虽然克服了班级授课制的弊端,使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迎合了学生的兴趣,但在高考背景下,为了考上好大学,学生和教师还是不可避免地以分数至上而忽视能力,这就使走班制的实施“换汤不换药”。怎样创新评价方式在突破分数的限制下,合理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是研究的重点。黄文涛认为要先转变评价观念,变单一为多元、变结果为发展,从学校和社会两个角度进行变革[13]。冯文全和吕瑞香认为当前走班制的评价难以做到真正的科学、公正和有效,存在学生评价困难重重和教师评价亦十分棘手的现状,构建多元评价体系能够缓解这一问题[14]。
四、成就、不足及展望
虽然我国对走班制的研究较晚,但在相关学者和教育实践者的不断努力下,走班制的研究正在加快本土化的进程。通过统计分析国内2008年到2017年间走班制的期刊文献,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从研究走班制相关文献发表数量和核心期刊数量的趋势上可以看出,目前对走班制的研究在数量上正稳步上升,而且数量较多,但是其质量仍有问题,出现多而不精的状况,应多加强在质上的提高。通过分析样本得出关于走班制的研究仍然将会呈上升的趋势,甚至再创新高。
第二,研究发展的空间大。虽然走班制的研究起步晚,但是研究成果是非常可观的。虽然既有关于走班制的理论性的研究,又有许多实践性的研究,但关于走班制的应用型研究远远高于思辨型研究。这一点必须引起注意,应当适当加大对走班制理论思辨的研究。既要有师范类高校的参与,又要有教育实践者的探索研究。但普遍存在师范类高校较多的研究在思辨型上而中小学集中在实践性上,应当加强高校与中小学的联系,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共同合力进行研究以提高研究质量。
第三,分析样本的研究内容得出关于走班制的研究多是其自身的理论和学科应用问题策略上,而很少将角度置于学生实际的心理需要、比较研究、地区差异研究和教师素养培训等方面,通常将走班制认定为仅仅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而没有从管理制度着手,而且对于评价这一重要环节的研究尚少,这对于走班制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应当多角度、宽视野地对走班制进行研究,以期指导其实施,在实践中发挥最佳效能。
参考文献:
[1]鹿星南.走班制的价值与实施条件[J].教学与管理,2016(04):15-17.
[2]王开香.探析分层走班制的应然态、实然态和必然态[J].教育探索,2012(01):72-74.
[3]王萍.新高考背景下的分层走班制:特点、困境与路径[J].德州学院学报,2017,33(03):6-8,12.
[4]王悦婷.走班制的特点与教师的应对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18(2):130.
[5]鹿星南.走班制:内涵、问题与改进[J].教育导刊,2015(11):31-34.
[6]纪德奎,朱聪.高考改革背景下“走班制”诉求与问题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10):52-57.
[7]王润.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实施走班制的问题审视与路径超越[J].中国教育学刊,2016(12):29-35.
[8]鹿星南.走班制:內涵、问题与改进[J].教育导刊,2015(11):31-34.
[9]黄文涛.高中选课走班制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11(04):22-23.
[10]纪德奎,朱聪.高考改革背景下“走班制”诉求与问题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10):52-57.
[11]秦聪,王阳.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探索与困惑——对实践误区的政策学分析与反思[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4,30(01):10-12.
[12]吴成业.走班制的四个认识误区[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7(03):13-14.
[13]黄文涛.高中选课走班制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11(04):22-23.
[14]冯文全,吕瑞香.论分层走班制在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教育学刊,2017(03):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