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数学厌学成因及应对策略

2018-11-10陈汉忠

北方文学 2018年17期
关键词:厌学数学教学小学

陈汉忠

摘要:在小学阶段,数学学科的成绩至关重要,但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教学方法不同,整体的数学能力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得不到正确的重视和引导,逐步成为学困生,或产生厌学心理。通过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积累,本文首先阐述了小学生数学厌学的具体表现,并从多方面深入分析了厌学原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厌学;策略

一、数学厌学心理的具体行为表现

通常情况下,对数学产生厌学心理的學生会有如下表现:学生由于成绩不理想,不够自信,拒绝与数学老师接触,对于数学课堂活动的参与不积极主动,或者是对新知识产生厌烦,甚至出现课堂小动作。这种心理不利因素在作祟,加之对数学科目的兴趣不足,势必会导致学生厌烦数学课。这部分学生因为无法正确面对数学课而产生厌学心理,通常会投机取巧躲避上课,一旦家长在此过程中进行言辞犀利的训诫,就会适得其反,进而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这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说明,学生对数学的厌学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与学校及教师的方式方法存在直接联系。教师应当深度挖掘学生产生抵触心理的根本原因。

二、数学厌学的深层次原因

笔者认为,学生对数学科目产生厌学心理的影响因素是多样性的:由于小学生心智相对不够成熟,在上课期间,无法集中注意力,在老师传授新知识的过程中精力分散,使得课后做题环境阻碍较大,无法及时更正概念性错误,导致问题长期积累得不到解决;

另一方面,学生可能与同学及老师的关系不融洽,难以调动积极性和对数学的兴趣,基于自尊心,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度有限。这也有可能是因为父母的要求过于严苛,对孩子在数学方面的缺陷缺乏客观的认知,没有深入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变化,只是购买学习资料,报课外补习班,压缩孩子的业余休息时间,督促其被动的学习,一旦测试或考试成绩不理想,不分青红皂白的对孩子进行责备,导致其更加厌恶学习数学,并影响孩子的身心发育。

三、学校方面的努力和家长的正确引导

小学阶段数学科目的学习,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能力水平各不相同。各方面都很突出的学生相对较少,大部分学生都会出现偏科,且小学生心理及思维方式尚未成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和理解程度有限,当然,数学单科成绩不是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唯一指标,有些学生也许数学成绩不突出,但其它科目就很优秀。因此,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教师,都要多进行鼓励式教育,让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对于数学厌学的孩子应当从如下方面进行解决:

(一)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当更多的关注数学能力较弱的学生,要实时的进行口头表扬,鼓励其勇于参与课堂活动,督促其认真完成课堂任务,与数学成绩较好的同学进行沟通。教师要秉承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根据学生的接受及理解能力,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循序渐进的进行引导,奠定学生的自信心,稳扎稳打的进步,不能过于急功近利。

(二)在做题过程中,教师应当在保证学生独立思考的前提下,进行实时的讲解,结合实际问题,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力,对于学生理解效率缓慢的问题,要保持充足的耐心,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做题思路,即便有错误也是新的尝试。由此,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由于基本教学任务的要求,教师的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课后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积极的与数学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沟通,拉近情感距离,在作业批语中多利用鼓励性的语言。更多的时候,可以与学生进行单独沟通,深入了解学生最近的学习状态和心理变化,掌握其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的双重影响,在此基础上,询问学生的实时收获,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同时,与学生建立信任。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整体接受水平和新知识的难易程度,合理的布置作业。

(四)从家长的角度来说,对孩子的管理要松弛有度,既不能过分溺爱,纵容其不良学习习惯,又不能要求过于严苛,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作为家长要在发现问题后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其在校学习情况和近期心理变化,并有针对性的采取鼓励式教育和引导。家庭成长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发育影响非常大,家长应当多给予其关心和爱护,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陪伴和呵护。在发现问题后,家长要以沟通代替责罚,进而树立孩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孩子的学习生活营造舒适安逸的环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对数学科目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是多样性的,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在深度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变化后,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和策略,来调动学生对数学科目的积极性和兴趣,并同时保障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厌学数学教学小学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