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80后文学叙事模式的传统回归
2018-11-10孙姝
孙姝
【摘 要】新时期文学中反思文学、先锋文学、新鞋式文学、草根文学等流派先后相继影响深远,多种文学创新尝试带动文学模式的变化。在80后作者尤其是受众广泛的网络小说中,其叙事模式呈现出一种向传统叙事模式的回归。80后作者以最现代化的网络数字技术为依托,且大多数作者都接受了良好的现代化教育,但在其作品中向传统的回归现象非常明显。探寻这种回归背后的原因及表现是我们研究的主要目的。
【关键词】网络小说;叙事模式;传统;回归
中图分类号:I0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2-0206-02
二十世纪新文学运动开始时思潮涌动,外来思想的冲击形成多元的文学理论形式,最终逐渐被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人学理论主导,直到目前,很多文学史家仍称二十世纪文学是“人”的文学。不管是在多元还是一元文学理论体系下,通俗小说中以情节推动故事发展的模式都受到莫大冲击,人物形象由扁平走向立体,逐渐由单一的小说背景过渡到广阔的社会大背景中。这一时期通俗小说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也出现了一些小说大家影响和推进的通俗小说的发展。当代网络小说可以说是通俗小说的延伸与发展,我们纵观二十年间网络小说的轮廓,发现虽然是依托在高新科技的数字技术之上,网络小说的内核并未突破百年前通俗小说的模式与表现力,甚至在包括思想表达、叙事模式等方面呈现回归甚至倒退趋势。
当代信息文化资源的电子共享,让数以亿计的同时代的读者在数字媒体技术下能同时进行阅读,这和之前有时效性限制的纸质书籍阅读时代有天壤之别。印刷技术的发展带来清末民初报刊杂志的繁荣以及文学运作方式的改革,这一波数字技术的革新带来的必然是阅读方式和书写习惯的大改变。对于读者来说,每时每刻都有难以计数的可供选择阅读的文字产生,数字技术下的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带来了世界趋同的文化融合和生活方式,虽然不同属性读者的阅读需求与阅读反应存在差异,但是从各类阅读调研中可以看出:科技把男性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英雄个人主义市场的萎缩,男性主宰地位的退化,大范围战争压力的消失以及世界文化的大融合等因素,使男性在日常生活和阅读中转向概念中的英雄主义、热血格斗、奇幻猎奇等口味;而女性虽然面对女性主义的日渐崛起,绝大多数人仍然被困锁在庸常的生活中,现实的压力与竞争、天生感性的情绪等导致她们基本上沉醉在言情穿越、放飞自我的阅读感受中。而网站对网络小说的精确分类使他们能迅速找到自己的阅读归属。
一、以“能量观”为切面
网络小说给广大的受众打造了各种类型的空间供他们自由选择,快速的无负担的阅读感受和代入感是刺激读者的基础。在无数的网络小说中,写手们给读者织造和构建不同的梦之家园,而让普通人拥有不平凡的“能量”吸引了无数受众。如果说主流文学一直强调文学的社会和审美功能的话,那么网络世界推行的就是消闲至上的文字观,尤其是大量的影视剧的改编与网游的开发,更是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与影响,所以铺天盖地的网络“能量”不断渗透进日常的普通人生之中。
在近些年的网络小说作家收入排行榜中,一直占据前列的几乎都是玄幻类或格斗类型的写手,因为小说在网络中的流行与销售,获得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收入,让传统作家无法望其项背。这些小说拥有数量惊人的读者,他们对网络写手狂热追捧,写手们每天的文字产出也是传统作家无法相比的。在这些大批量的文字产出中,有一种“能量观”不断出现和渗透。这类故事以主人公拥有的巨大能量为情節推动器,以能量的无处不在与战无不胜为精神主旨,让读者欲罢不能。
这种“能量观”与传统小说中的“能量天授”类似,主角从遗传或偶然间得到巨大能量,之后依傍这种能量在世间无往而不利。这类型的网络写手基本都是男性,读者也以男性为主,也切合了传统文化中的男性对自己“天生神力”的内在认同。能量不受是非、常理的限制,它使拥有者能历百险而无恙,能无视常理而战无不胜。这种能量观在目前的网络小说与影视剧中大行其道,儿童文学与影视剧也未能幸免。我们以这种“能量观”为切面,探讨一下当下青少年及儿童的能量体验。
二、商业化连载与互动
网络小说都是由作者选择在某一网站或多个网站连载,小说作者与网站之间形成或紧或松的契约关系,收益主要来自于连载过程中读者的付费阅读或者连载完结后的纸质书出版销售,还有一些热门的读者众多的热门小说被改编成影视剧,也给作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
网络小说连载中提供评论区功能,使写作者与读者之间可以形成互动,每日连载上传至网络,读者阅读之后就可以在后面留言评论,这样的互动在一定程度上对写作者的创作过程肯定会产生影响,许多作者在读者的要求和评论的影响下改变了原本的创作思路,以更为切合大多数读者的要求进行写作,因为这些留言评论者即是作者的商业化价值的体现,追文者每日支付追文费用,使作者能有足够的经济支持继续在网络上连载下去。而现在网络影视剧播放中的弹幕功能虽然还不能影响影视剧的拍摄(这和影视剧的制作周期有关,一般影视剧都是在完全制作好之后才投放网络视频),但是弹幕的推行使观众能在播剧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其他观众形成互动,而这些点击率和弹幕反过来又会为影视剧本身的商业价值加持。
这种网站网络小说连载与民国时期报纸副刊小说连载模式基本相似,一是种类繁多,来源繁杂。民国报纸杂志小说连载的载体非常之多,现代文学网站主打小说连载吸引读者,网站来源更是非常繁多。二是小说类型相似。虽然时隔数十年,社会科技日新月异,但二者的类型仍然大体划分为言情、武侠、社会、侦探等方面。三是商业化投入与产出。不管是民国报刊还是现代文学网站,广告、购买章节(一为报纸杂志,一为网站VIP章节)、流量多少仍然是作品营收的主要手段。
当然时代的不同,两者之间也有很多不同之处,比如说小说载体的变化,当代网络小说在网络科技的力量主导下传播范围更广,受众更为广泛。但两者又都与时代发展吻合,民国纸媒大量连载是因为印刷技术的发展,现代网络是因为数字技术的发展,读者基数同样庞大。
在两者的同和不同之中又有一些交叉的情况,比如虽然创作时代变化但是作者的准入门槛都较同期为低,还有对于作品改编方式虽有不同,但都主要向着商业化角度倾斜,而二者的成名作者都拥有某些特权和“粉丝”,号召力强等。
三、言情叙事模式与传统爱情叙事的内在一致性
一是男女之间的情感过程的专一性,不涉及背叛和犹疑等复杂性。二是外界的势力或环境无论是打压还是支持,都不影响感情的发展和浓烈,只会影响感情的结果是悲剧还是喜剧,不影响感情的纯粹性。这种感情的排他性和专一性,以及至死不渝的特性都是超越现实的浪漫幻想。三是以郭敬明等商业化明显的80后作者的小说中的男女感情模式沿袭了这种内涵,又被包裹上了一层现代文明和金钱优越性的外衣。四是大量的年青阅读者对这种模式的接受度非常高,导致网络小说和影视剧的流行超越传统的想象。五是情感模式的不现实性。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情感模式近乎绝迹。这种阅读中的浪漫感人的代入感与现实的虚幻性共同构成了这类作品阅读的盛宴。
许多人同意,所有媒介都没什么价值,除了娱乐和消遣之外,它们什么都不提供——最终,它们使人们加速逃离无法忍受的现实。无论在哪里,只要革命倾向露出一点羞怯的苗头,就会被诸如财富、冒险、热恋、权力和轰动效应等愿望的虚假的实现多冲淡和打断。[1]
“适应”与“救赎”这两个根本的主题贯穿于通俗文化的大部分争论之中,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2]在这种一脉相承的爱情叙事模式中,这两大主题更像是隐藏在影视剧结尾的彩蛋,需要读者仔细辨别阅读。在现代文明的机械化生产进程中,个体衰微导致了大众文化的出现,这种文化取代了民间艺术或“高雅”艺术。通俗文化产品没有丝毫真正的艺术特色,但是通俗文化的所有媒介都证明了它具有真正的自我特色,即它是标准化、俗套、保守、虚伪、操纵消费者的产品。[3]所以,这种广为读者接受的叙事模式在当今文学商业化的进程中仍然被广为使用,并随着网络的步步推广更为影响深远。
改进的药方无所不有,从建议提供具有更好审美品质的商品的天真设想,从而使大众在生活中形成一种有价值的鉴赏力;到认为在社会权力的现有格局内没有任何改进的希望,并且提出更好的通俗文化须以更好的社会为前提的理论。[4]今天我们从受众巨大的网络小说的叙事模式着手,希望借此給通俗文学的发展之路的探寻提供一些略微有益的建议。
帕斯卡尔说:“所有伟大的消遣对基督徒的生活都是一种威胁,但是在这之中,没有一样比戏剧更可怕。”他对娱乐的批评预示了通俗文化现代争论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即通俗文化对道德、沉思以及完整个性是一种威胁,并且它以放弃对更高目标的追求为代价,使人们屈服于纯粹的工具之下。[5]
蒙田和帕斯卡尔之间的不同,就他们的思想与那些现代争论的联系来看,可以概括为:蒙田主张一种悲观主义的人的观念——人类天性之中的需要不能被改变,我们必须善待它们;阻止它们获得(幻想的或现实的)满足是毫无意义的。我们所能做的一切,就是尽力提升我们提供给人的文化产品的质量。帕斯卡尔的灵感和强烈的宗教动机则代表精神的进步——娱乐和逃避的需求不是必不可少的,必须动员人的高尚的冲动来抵抗它,并且只有远离娱乐的干扰,达到孤独的境界,我们才能增强内心的自我意识,从而走上救赎之路。帕斯卡尔的话语可以自然地转变成现代改革者、社会和文化变革拥护者的话语。[6]
参考文献:
[1][3](美)利奥·洛文塔尔.文学、通俗文化和社会[M].甘锋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30.
[2](美)利奥·洛文塔尔.文学、通俗文化和社会[M].甘锋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35.
[4](美)利奥·洛文塔尔.文学、通俗文化和社会[M].甘锋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31.
[5][6](美)利奥·洛文塔尔.文学、通俗文化和社会[M].甘锋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