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儒道文化在电视综艺中的建构表现
2018-11-10彭程
彭程
【摘 要】在文化学视域里,文化身份一般被建构为一种社会构成现象。[1]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点上审视电视剧里的文化身份,可以发现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作为优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参与到影视综艺中的文化思想的建构,为传统文化与新媒介传播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条件。
【关键词】儒道;文化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2-0108-01
中国电视综艺现阶段呈现的形式多种多样,跟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一起衍生起的很多“快综艺”的节目形式,如《奔跑吧兄弟》《明星的诞生》等,一般每期以一个特定主题进行开展,节目形式以晋级和PK等,追求节目的戏剧性的娱乐效果。而在人们向往自然生活的今天,受众从单一追求娱乐性后带来的文化焦虑,到更向往慢節奏的与自然相处的平淡但不乏戏剧色彩的生活。一种新的电视真人秀综艺节目制作理念“慢综艺”便应运而生。“慢综艺”不设定明确的任务,不再遵守主题先行的理念,节目流程顺应情感的发展,使故事和情绪自然而然的流淌。更加遵循的是情感先行的准则。当下,中国社会处于转型的变革时期,因道德滑坡引发的社会负面现象层出不穷,中华民族的文化也在多元文化的参与也渗透中急需复兴。推崇人本主义的儒家思想,对我们当代人文化建构有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
首先,儒家文化是儒学派中的主要内容,其中心思想是恕、忠、孝、悌、勇、仁、义、礼、智、信。儒学文化曾受到中华民族历历代代的皇室所推崇的学派。其中礼是儒学派所一直推崇和信奉的。在《庄子·外物》中说“儒以诗礼发冢”。然而在当下充满着文化焦虑的快时代,人们愈来愈遗弃掉了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礼。明代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就有提到“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的待客之道。在《向往的生活》中情境的主要设置地点为蘑菇屋,蘑菇屋的有一定意义上主人们,时而会有客人到访,客人们会在到达蘑菇屋时通过电话与蘑菇屋的主人们进行交涉自己想要吃的饭菜。在节目中也不止一次的提到蘑菇屋的准则“让客人宾至如归”。而蘑菇屋的使用者们会不遗余力的去克服困难,满足客人们的要求,然后当客人们到达蘑菇屋的时,也会和其中的嘉宾何炅、黄渤、刘宪华等一起劳作一起去共同建设蘑菇屋。一起共同搭建鸡舍,狗窝,一起插秧,捕鱼,挖笋等。当客人们离开蘑菇屋时,即使在物资不丰富的蘑菇屋里,也会为嘉宾准备伴手礼。让嘉宾找到了家的感觉。更加的也是彰显了中国人的待客之道。在节目中我们不禁的期待有不同文化碰撞和火花。
再者“大道之行”是大同社会的乌托邦情怀。儒家思想中含有原始形态的乌托邦思想是十分显而易见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是儒家所描述的大同社会。在《向往的生活》中蘑菇屋的设定就以自给自足的节目形式为主。宣扬喧嚣与安静都是生活,在现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营造一种我们心中的心理乌托邦生活。《向往的生活》第一季的取景地北京城郊,第二季仍选用类似方式在桐庐旧县合岭村取景。都是选择在远离尘世的喧嚣的农家小院。尤其在第二季,合岭村环湖而居,绿草如茵,碧空如洗,让人感叹大自然的巧夺天空。嘉宾们在蘑菇屋中过着男耕女织,劳作分工的和谐生活。
最后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统一体现出万物和谐。人存在于自然界之中,就必须学会与自然界进行等价的物质交换,人们通过劳动来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的过程。《向往的生活》中嘉宾们在——“蘑菇屋”中一起养了很多的小动物。如小H,彩灯,天霸等。节目给这些动物加入了“家人”的形象符号。嘉宾们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成果来进行的物质的等量交换。所以在节目中才会出现嘉宾们的自己去采摘农作物,自造炊事工具,去山间采集天然食物,捕鱼、插秧等等。在节目的时间设置上更是选择了更趋向于接近生活的一年四季每个时间段都有涉及。嘉宾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自给自足的自力更生的完成向往的生活。每每当客座嘉宾加入时,也给我们展现出一幅主客融洽,宾至如归的生活画面。
《向往的生活》从这一层面上来讲,不单单意味着一档娱乐性的真人秀节目,其实我们更可以把它看做成为一种生活理念的传播。快节奏的生活充斥在现代人的追求中,人们越来越远离我们的农耕文化时代。中华上下五千年,泱泱大国,礼仪之邦,我们不能忘记的儒释道传统文化应该被我们现代继续传承和发扬。《向往的生活》就是以一种我们现代人更为熟悉的娱乐方式基于对于农耕文化的写照传达儒道品格。
参考文献:
[1]高鑫.电视艺术美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