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威虎山》:基于样板戏的“红色经典”传承与革新
2018-11-10郭艳辰
郭艳辰
【摘 要】“样板戏”虽然是一种特殊的艺术现象,但它具有相对较高的艺术成就,对于“样板戏”的改编是很有研究价值的,“红色经典”传承与革新之路有着很好的未来,还需要继续探究。本文旨在从人物造型和动作设计两个方向入手,对比研究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与徐克导演的电影《智取威虎山》异同之处。
【关键词】红色经典;样板戏;电影;智取威虎山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2-0104-01
一、取其精华讲继承
“样板戏”的时代已经过去,但对它的评价至今仍然是褒贬参半,批评样板戏与喜欢样板戏的人正在成为一个有趣的群体。[1]抛开政治因素的左右,“样板戏”在艺术层面的造诣是值得肯定的。
(一)京剧造型的使用。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的化装(化妆、服装)追求写实性,沿用了京剧程式化的手法,京剧以脸谱区别好人与坏人,样板戏通过各种辅助手段来区分好人与坏人。
在电影《智取威虎山》中,京剧脸谱文化也被运用其中,京剧脸谱的目的在于用夸张的象征性手法,将角色的性格、身份表露出来,让观众一望便知此人是忠是奸。影片中杨子荣的扮演者张涵予黑色大烟熏妆、络腮胡,一出场便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而黑色在中国戏曲中正是代表刚正不阿的性格特征,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包青天。小白鸽的形象再次出现在电影《智取威虎山》中,佟丽娅的扮相是面若桃花,体现戏曲脸谱粉红表示美丽善良。通过对角色的塑造,徐克将杨子荣的正气凛然,白茹的纯真柔美,土匪的蛮横无理生动形象地展现给观众,将人物的神韵藏于其中。
(二)动作场面的保留。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当中蕴含着很多的戏曲艺术特征,唱、念、做、打仍然占据着较重的比例,演员的表演动作具有程式性,给观众带来整齐划一的美感,比如说,第九场“急速出兵”,解放军战士疾驰而上,除去“整装、束带、紧绑腿”这些固定程式外,加上了迎风踏雪行军的行军舞,整齐统一、简单美观的舞蹈更增加了解放军战士们的英勇形象。
徐克加入了自己的武侠风格,在原有的武打场面的基础上添加新元素,使得这场戏在视觉上给人以冲击;同时,充分运用电影镜头,多角度,多视点的带领观众欣赏这场盛宴。在电影《智取威虎山》中,我们能够很强烈地感受到独属于徐克导演的那种浓浓的武侠情怀。
二、去其糟粕谈革新
在京剧的发展进程中,样板戏一改传统京剧的单一表现手法——“三大件”,但程式化的倾向很明显,“样板戏”的建构是彰显国家的意识形态,人物塑造多有“神化”。
(一)角色形象的丰满。样板戏《智取威虎山》虽然打破了传统戏曲的行当体系,但基本是将几大行当融合在一个角色身上,比如小常宝是将青衣和花旦相融合的表现。座山雕形象也是畏畏缩缩的,只为了能反衬出杨子荣的高大威武。这样的人物设定,已然使人物成为工具,沦为了为政治服务的符号。
电影在弘扬革命精神的同时,在剿匪的过程中穿插感情戏,同时不再单纯凸显主要英雄人物,每一个人物都是鲜活的个体。电影《智取威虎山》中除了主要人物杨子荣、少剑波、座山雕让观众记忆深刻,徐克还着力塑造了八大金刚的形象,我们能看到八大金刚从外形上各具特色,八大金刚的人物设定开始具有“个性”了,并且徐克也不再吝啬笔墨,给八大金刚很多正面的描写。
(二)女性角色的加入。样板戏中出现女性角色是极少的,正是因为没有女性角色的存在,剧中的男性角色不管是英雄的少剑波首长,还是反面人物座山雕,都显得有那么一丝单调。样板戏中的英雄人物一定程度上被“神化”了,解放军的形象是智勇双全,以一敌百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没有私人生活和男女之情。
电影《智取威虎山》还原了小白鸽白茹的形象,去掉了小常宝的人物设定,同时还增加了马青莲这一女性角色。徐克也隐晦还原了原著中白茹对少剑波充满爱意的设定;马青莲的角色设定为了满足观众的视觉欲望,在土匪窝中的风情万种、诱惑、性虐等场景对于剧情的推动作用并不大,但正是有了马青莲的形象使得座山雕形象更加立体;其次,栓子救母,成为电影另一条故事线。徐克将《智取威虎山》拉近与现实的距离,增加了徐克独有的武侠风格和江湖道义,使得整部电影成为了一个带有江湖侠义气息的更加完整的武侠片。
三、结语
樣板戏《智取威虎山》尽管受到了“文革”期间政治原因的影响,在人物塑造方面存在着“神化”的问题,但它在京剧传统的继承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说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有着相当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徐克3D电影《智取威虎山》在不改变故事主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改编,营造出了更为符合当代观众口味的“武侠大片”;但在对红色经典去政治化的过程中,徐克在某种意义上也掉入了类型电影形式化的漩涡中。不得不说,徐克的翻拍在票房和口碑上都收获成功,他的这次尝试为未来更多的红色经典题材电影的改编树立了典范。
参考文献:
[1]景秀明.“红色经典”电视剧改编研究的反思及改编的再出发[J].当代电影,2007(01).
[2]师永刚,刘琼雄,肖伊绯.革命样板戏:1960年代的红色歌剧[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2.
[3]党赵丽.论电影《智取威虎山》中徐克武侠的展示[J].电影文学,2016(23).
[4]戴嘉枋.样板戏的风风雨雨——江青、样板戏及内幕[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