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热情奏鸣曲》的创作手法和演奏技巧
2018-11-10王洁莹
王洁莹
【摘 要】《热情奏鸣曲》是贝多芬众多奏鸣曲中优秀代表作之一。奏鸣曲中具有浓烈的感情和激烈的戏剧性, 暴风骤雨一般的艺术手法敲击着我们的心灵。风格继承传统,同时又推陈出新。演奏热情奏鸣曲更需要亢奋的心境、娴熟的技艺和持久的耐力。本文通过对旋律、节奏与和声的处理与演奏, 力度的运用与演奏两个方面对这部作品进行论述。
【关键词】热情;奏鸣曲;创作手法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2-0070-01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的作曲家、钢琴演奏家。在他的毕生创作生涯中继承了德国古典音乐的创作风格 ,又在奏鸣曲式和交响套曲形式等方面做了伟大的创新 ,成为维也纳古典乐派最具影响力的超凡大师之一。
《热情奏鸣曲》是贝多芬奏鸣曲中情感最为强烈的作品,很多国内外艺术家都称之热情似火,激情澎湃。有时像飞流直下的瀑布,有时像波涛汹涌的河水,有时像随风摇曳的山林。表达了贝多芬内心对人生的渴望和热爱,显示对自身命运的顽强和反抗。此首曲目表达了贝多芬在悲情生活中内心的挣扎、矛盾、彷徨,体现了命运斗争的主题。是其它奏鸣曲无法比拟的。该作品表达了热情奔放,激情豪迈的气魄和情感,具有英雄主义色彩。这与贝多芬的意志和智慧战胜命运的浪漫主义色彩相吻合。
一、《热情奏鸣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的处理与演奏
贝多芬《热情交响乐》很好的继承了德国古典音乐的传统精髓,同时又不拘泥与传统敢于根据自己的情感和内容进行创新。现在以第二乐章为例,来探究他在此曲中旋律、节奏与声音的创新处理。
《热情》第二乐章为降D大调。这一乐章是充满浪漫、理想的乐章,和激情澎湃的第一章形成了鲜明的比对。该乐章中贝多芬多采用传统古典变奏曲的手法特点,但在一些地方采用了灵活的手法和结构,另辟蹊径,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乐曲主题处理上, 《热情》从低音区开始, 摒弃了传统主题处理上从中音起来的习惯,而后三次变奏中, 它不断八度、八度地直线上升到很高的音区。音色由浑厚圆润逐渐清晰透亮, 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变化增加了音乐的层次感。
在旋律处理上, 随后而来的三次变奏中, 节奏变得欢快、自然、跳跃。彻底改变之前的沉闷和肃静。演奏时注意掌握右手声部的旋律音, 注意连贯性。演奏时依靠手指的主动性, 加入适可而止的腕部动作, 触键轻而具有缓慢的弹性。然而在第 97 小节中又出现减七和弦移高八度,尖锐突如其来的音效象征着喧嚣的来临,打破了原有的平静和自然。此部分对情绪的调动要求较高,要注重指尖和腕部的发力变化,要求是繁而不乱,从容过度。
二、《热情奏鸣曲》力度的运用与演奏
《熱情》中演奏力度的变化是丰富多样的,突入其来的力度转变使得此曲层次分明,变幻莫测。使得音乐情感的戏剧性、紧张性更加剧烈。
段落之间的力度强弱十分明显。如第二段除了两个sfp 之外, 全部力度都为 p 或 pp,两者之间的力度对比十分鲜明。在第一乐章的展开部中, 开始进入是 pp 的力度, 一直持续到 78 小节,是暴风雨前的可怕的宁静。但在第74 和 77 小节有两个 sf 的重音, 犹如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微风。在第小节 73 至 93 小节, 暴风雨突然降临, E 大调突然变为 e 小调, p 的力度迅速转为 f, 而左右手的反向进行使音域变得宽广, 极富戏剧性; 同时, 在第 91 至93 小节中还多次出现 sf 的打击声以及低声部中强烈力度的半音下降, 显示出势不可挡的,盛气凌人的气魄。在第 110 至 122 小节, 随着音区的不断移高, 力度也在逐步加强。在130 小节, ff 的力度突然进入, 并在高、低音区依次出现, 显得威风凛凛, 不可阻挡。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 133 小节; 第 134 小节力度却突然变为 p, 这种力度的层次感使得故事情节的交代更加自然和稳重。因此在弹奏中要突出情感和重音的变化,注重力度变化的层次感,注重指尖、手腕的力量跳动,融入自己的内心情境,全神贯注的推敲和琢磨其中的含义和变化。
三、结语
钢琴曲在贝多芬奏响曲作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贝多芬在这次创新的运用了这种技巧和艺术手法。32首奏鸣曲是每个钢琴演奏的学生必须学习和演练的曲目,通过对《热情》的创作手法和演奏技巧的分析和研究,使我们对这个在国际上广受喜爱的大师作品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而这种精神也是我们用毕生精力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力量源泉。
参考文献:
[1]朱振华,李金菁.浅析贝多芬热情奏响曲[J].沧桑,2010.
[2]孙玺淼.贝多芬热情奏响曲力度分析[J].音乐时空,2016.
[3]张小哲.贝多芬热情奏鸣曲初探[M].文学界,2012.
[4]杨文.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的创作方法和演奏技巧[M].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