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2018-11-10孙勇李爱民许卫东于吉文孙维晔

科技视界 2018年17期
关键词:外科学微课教学方法

孙勇 李爱民 许卫东 于吉文 孙维晔

【摘 要】目的:探讨微课在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87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5人,对照组42人;分别采用微课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在课程结束后,通过闭卷考试、临床见习考核以及学习满意度问卷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在基础知识得分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案例分析得分方面,研究组(77.11±5.44)高于对照组(73.29±4.94),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基本技能操作和体格检查得分两方面,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組学生对微课辅助教学满意度高。结论:利用信息化技术,以微课为载体,把外科学大量的知识、技能操作形象化、直观化的展示,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微课;外科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434;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17-0084-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7.041

外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医学学科,它需要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将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技能,并融会贯通,并且外科教学涉及多个系统疾病,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多、知识面广且内容复杂,这些均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效率。传统的以课堂宣教为主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这门学科知识的渴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将授课内容直观、具体、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微课”是“微型教学视频课程”的简称,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教学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适合学生学习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它一般是以5~10分钟左右为单位的微型课程[1]。笔者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课题组应用微课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在外科学教学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87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5人,对照组42人。研究组(微课辅助教学组)中,男21例,女24例,年龄21-24岁,平均年龄(22.73±0.65)岁;对照组(传统教学组)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21-24岁,平均年龄(22.71±0.60)岁。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研究组

采用微课辅助传统教学的教学方法,按外科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大纲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进行分批拍摄制作,将典型病例的诊疗和手术过程分步制作成微课视频,用于在课前、课中、课后辅助教学。

1.2.2 对照组

采取传统教学方法,即使用PPT和幻灯等多媒体手段,在课堂上讲解相关章节的内容。

1.2.3 评价方法

在课程结束后,通过闭卷考试、临床见习考核以及学习满意度问卷(包括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理解能力、学生对教师的授课综合评价等)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1.2.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取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分)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闭卷考试成绩比较显示

在基础知识得分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案例分析得分方面,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2.2 两组临床见习考核成绩比较显示

在基本技能操作和体格检查得分两方面,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2.3 研究组学生“学习满意度问卷”结果,该量表包括以下六个项目,每个项目的满意度见表3

3 讨论

在外科学的学习中,由于教学场所、医疗特殊性的限制,学生无法或难以获得直观的手术示范,仅靠抽象的理论叙述、描述,学生难以完全理解,往往也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只能机械性记忆,严重影响学习效率及应用能力。

微课的录制最大程度地利用了信息技术,重点整合与当前学习内容相关的、需要学生掌握注意的重点信息,通过录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展示出来。在神经外科的颅脑损伤教学中,在教学实践中,以教师课堂授课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难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2],通过微课把损伤后脑组织的病理变化、脑水肿的形成及对生命体征的影响,形象生动的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辅助教学,这就最大程度地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需要学习的内容上,通过知识的可视化,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知识易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本研究中,微课辅助教学组的学习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也证实了课辅助教学这一优点。微课是对于课堂教学的一个补充和完善,目的在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3]。

手术是一门精细活,是生命所系、性命相托的大事。如果有优秀的手术教学模式,将有利手术技艺快速传播,医学生快速成长,进而有更高水平、更高技艺的医生去挽救生命,增进健康,这对于一个具有13亿人口、老龄化严重、环境恶化、各类疾病高发,外科医生较缺的大国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本研究中,微课辅助教学组的临床案例分析得分、基本技能操作得分及体格检查得分(77.11±5.44;78.84±4.70;78.42±3.69)高于传统教学组(73.29±4.94;75.17±4.22;75.90±5.02),由于“微课”教学将抽象、繁琐的知识点通过视频的方式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5],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教学中,通过微课视频,可以将手术过程简短、清晰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外科具体操作过程的理解,消除了单纯理论描述带来的理解偏差,从而调动学生的自动学习的热情,使得学生对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点有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及未来从事临床工作的信心。

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以微课为载体,把外科学大量的知识、技能操作形象化、直观化的展示,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培养出优秀医学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剑声.浅谈“微课”在医学急救知识普及中的应用[J].大众科技,2015(17).

[2]许健,赵冬,刘祺,等.多模式教学方法的整合在神经外科学中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7(21).

[3]郭凯,马平安,王瑞芳.浅谈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2014(24).

[4]王文辉,袁紫旭.手术示教的微课平台建设[J].中国数字医学,2015(10).

[5]宋军,徐为.微课在普外科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29).

猜你喜欢

外科学微课教学方法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医外科学教学与评价
“三维一体”创新型中医外科学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PBL教学法在中医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
浅谈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