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在戏曲表演中的重要性
2018-11-10程天津
程天津
【摘 要】“唱腔”在戏曲表演中注重的是“字”和“声韵”以“字”带“腔”。“字正腔圆”所谓“字头”、“字腹”、“字尾”非常讲究要圆,“腔尾”的“装饰音”、“颤音”、“滑音”(俗称子腔)都要运用自如,讲究以“字”生“腔”是根据字音的平仄声来行腔,完全像诗歌的抑、杨、顿、挫一样,跳跃起伏,演唱时要字清、音纯、腔圆、板正。
【关键词】花鼓戏;声腔;唱;音量;音色;气息
中图分类号:J8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2-0037-01
荆州花鼓戏,作为湖北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唱、念、做、打、舞各方面,既不受传统程式的约束,又有一定的规范性;其剧种的特点主要反映在声腔方面。荆州花鼓戏植根于民间,音乐素材丰富多彩,它的声腔方面有“高腔”、“圻水”、“四平”、“打锣”四大主腔和二百多种小调,演唱起来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抒情叙事,表达人物思想情感,直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包含着浓郁的泥土芳香,深受江汉平原广大观众朋友们的喜爱。
下面,我谈一谈荆州花鼓戏的“唱”在戏曲表演艺术中的作用和地位。所谓“唱戏”,则是以唱为主,“唱”就是演员在舞台上刻画人物思想情怀的一种最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通过“唱”,所发出的音乐旋律也是最动人的。“唱”不仅能反映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恐、惊,还能表达人物大量的内心思想,往往人物内心情绪难以用“念白”或者其它表现手段来完成时,用唱就能一针见血地表现出来;可见“唱”在戏曲表演艺术中的作用和地位是多么的重要。
以“唱”见长的荆州花鼓戏主要特点就在声腔。我们国家各地都有自己的地方语言,因此历来是“字同形、书同文、但语不同音”。正是各种各样的方言,形成了不同的戏曲剧种。荆州花鼓戏的声腔,也是在地方语言及民间音乐的基础上演化而成,它以天、沔、潜一带地方语言为基础,其声调与普通话的声调趋向基本近似。
荆州花鼓戏的声腔以四大主腔为核心唱腔,即:高腔(含悲腔)、圻水腔(含败韵)、四平腔、(含小生四平、女生四平、男四平、老生四平、)打锣腔(含还魂腔),其次还有丰富的民间小调,荆州花鼓戏四大主腔的特点可以用一首“竹枝词”来概括,那就是“高腔”“悲腔”最抒情,“圻水”“败韵”叙事能,“四平”钢柔忧思、喜;悲、凉“打锣”与“还魂”。荆州花鼓戏的“唱腔”和“歌曲”相比,虽然都是属于声乐艺术,但它们在曲调上都各有不同的特点。“歌曲”基本上是一调一曲,填词套曲者纵然有之,但很少,然而,荆州花鼓戏的“唱腔”则无论是“板腔体”或“曲牌体”均为一曲多用。“唱腔”的特点是以曲就词(曲牌例外)依字行腔,字与腔永远在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即又可分开又可统一的状态。如:四大主腔的“高腔”在任何剧目中都可运用,各种不同的人物与各种不同的思想情怀都能体现,例如:荆州花鼓戏《秦香莲》一剧中“秦香莲”“陈世美”“韩琪”这三个不同的人物,在这出戏中都用了“高腔”这一板腔体,却反映的是不同的思想感情,唱腔在戏曲表演中注重的是“字”和“声韵”以“字”带“腔”。“字正腔圆”所谓“字头”、“字腹”、“字尾”非常讲究要圆,“腔尾”的“装饰音”、“颤音”、“滑音”(俗称子腔)都要运用自如,讲究以“字”生“腔”是根据字音的平仄声韵来行腔,演唱时要字清、音纯、腔圆、板正,因此戏曲演唱的发音部位比一般的声乐歌唱演员的发音部位都要靠前一些;既注重上鄂的前、中部抬起,不像歌唱演员那样从喉头的后位发音,还带颤音,而戏曲演唱特别要强调吐字归音,嘴皮子有力,在强调唱腔的力度时,总是把“字”和“腔”同时来要求,这也是通常说的“唇、齿、舌、牙、喉”五音;以情带声,依人物的情绪转换,用不同的音量、音色、气息等也能很好地表现人物内心情绪的波动,更好地服务剧中人。所以“唱”在戏曲里是摆在首位的。
再说荆州花鼓戏最初以“小生、小旦、小丑”三小行当为主。后来由于不断发展,其它行当也相应配齐。但历来荆州花鼓戏都是以“唱”来表现人物或故事。所以,一个剧团如果没有几个好嗓子是难以打开局面的。因此,很多好的剧目演出成功与否,都和“唱”有着重要的关系,“唱”不仅对演员十分重要,如果没有一批好的唱功演员,这个剧团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为“唱”是演员与觀众交流的一种方式,我们平常靠语言和手势来交流,舞台上才有“唱、念、做、打、舞”,正所谓念之不足,唱之舞之,因此,“唱”是强化了语言,每一句唱腔和每一个音符都必须要表达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果达不到目的,再优美的旋律,再花哨的唱腔,也是没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也不可能打动观众的心。因此,“唱”在戏曲表演艺术中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杨礼福.荆州花鼓戏集锦[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