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老邬
2018-11-10邹芷琦
邹芷琦
人真是一个矛盾体!
每当班主任兼语文老师老邬在讲台上先以严肃又略生气的口气批评我们没做作业,而后又笑眯眯地拿起语文课本给我们讲课时,我脑海里都会闪过这个念头。
嗯,老邬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语文老师,除了讲课有点儿小拖拉,除了有点儿喜怒无常,除了瞪人时看起来有点儿可怕,除了经常因为太喜欢听同学们发言而在语文这门学科上“计划赶不上变化”……
她依然是我亲爱的老邬。
老邬把诗带给了我们。
记得初中的第一节课,她就问我们:“你们读诗吗,现代诗?”
我们茫然地摇摇头。唐诗宋词自然背得多,可现代诗人和诗歌就模模糊糊了,甚至从来没有认认真真读过一首完整的现代诗。她笑笑,开始给我们讲诗,先从徐志摩讲起,一路意犹未尽地讲到林徽因,再到他们的故事。老邬在讲台上慷慨激昂,为我们讲到《再别康桥》里“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时,她啧啧赞叹:“你们看看这个想象,多美呀,金柳摇曳的样子就好像新娘一样美丽……”
当时的我对现代诗是不以为意的,只感觉它是把一大段话拆开来,分成了一小段一小段的样子。于是,我盯着讲台上老邬每个真诚的表情慢慢体会每句诗,并尝试读诗,慢慢体会诗特有的自由感。文章和诗,就像一幅画的两面,诗作为画的背面,从隐隐约约的痕迹里去猜想、挖掘画的另一面,这种想象是自由且视野开阔的;而文章作为画的正面,事先已经给出了图案和色彩,但能不能从已经给出的画面里挖掘深意,则与看画之人的修为相关了。二者各有各的妙。当我回家问起爸爸读不读诗时,他笑笑说读得少。那时我好像明白了一点,我的语文老师,带给我一种其他语文老师也许没有赋予他们学生的诗意——虽然从初一到现在,除了偶尔有老师来代课外都是老邬在教语文。
还是很幸运的。
但老邬教训起人来也颇有得理不饶人的感觉。我第一次写完新闻稿交给她看时,她很不满意:“你这个词跟上一段有重复的感觉。而且新闻稿要客观,这段主观色彩太重了。既然是朗读比赛,怎么都没写观众的反应?如果要做一件事情,你就一定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到最好,这样随便的态度怎么行……”
我当时在心里恨恨地想:既然我是第一次写为什么要一直挨批,就不能体谅一下我吗?后来某个时刻我突然醒悟,就是因为第一次,才应该被狠狠地指出来,如果没有她的大嗓门儿,也许我对新闻稿写作仍一无所知。如今,曾经的抱怨变成了感激,我也渐渐接受了语文老师凶起来很凶,温柔起来也可以很温柔这个事实。她依然是我亲爱的老邬。
她也在改变:讲课时拍桌子的次数少了,繁琐的语文作业少了,下课后出去运动的时间多了。她张弛有度,月考之前要我们集中精力应考,笑着告诉我们这次语文考试题量有点儿大,偶尔拉着我们出去谈心,允许我们上晚自习时小睡五分钟……
怎么会有这么矛盾又可爱的人呢?嗯,“可爱”这个词用来形容老邬真是再合适不过了。此刻我还能想起她形态各异的表情:看到我們的作文发表时得意的笑容,知道我们又没写语文作业时瞪得大如铜铃般的眼睛,讲到李清照之愁时那忧伤又温柔平和的面容……
“啊?怎么就下课了——”听到下课铃响时老邬再次痛心疾首地皱起眉头。
“唉!”我们一边笑一边配合地叹一口气。
“不行!明天一定要把这一课结束!明天不叫这么多人站起来发言了!”她一边收拾书本,一边信誓旦旦地保证。我们继续笑,能猜到明天又是怎样一个情况。
我亲爱的老邬——
明天一定要结束这节课呀!
然后我们继续上新课,现代诗也好,汪曾祺的散文也好,契诃夫的小说也好,我想接着看你在讲台上眉飞色舞的样子,肯定跟今天一样好看。
佳作点评
第一次为学生写我的作文进行点评,内心感动而又忐忑。作者用真实幽默的语言写出老邬的诸多矛盾之处:生气地批评后又笑眯眯地讲课、认真负责但严格到有些得理不饶人、上课总拖拉而又后悔不已,对老邬的语言和神态描写细致传神,令人印象深刻。作者看到了老师的缺点,也看到了她的可爱之处:给学生带来诗意、对学生的爱、勇于改变自己,丰富了我们对老邬的了解,也让人感受到作者的可爱与善良。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由当初的抱怨转为感激、理解,让人看到一个孩子的成长与美丽,也看到师生之间亦师亦友般的温暖与美好,足矣!亲爱的小琦一感谢你的用心与包容,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作为老师的幸福。
(邬双)